周嵐
日新月異的科技突破了教學工具的局限性。微課是一種現代科技的具象化輔助教學工具,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其使用雖然存在一些困難,但是它的優越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微課時間短,能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微課與語文識字教學融合在一起,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點,推動教師學習新的教學方式。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信息技術的迭代,教學方式也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教師應利用科技的便利優化教學模式,將微課和課本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結合,讓學生對識字產生興趣,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吸取養分。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在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微課還需要適當的方法,結合識字教學的實際,以學生為主體,這是應用微課的最基本的原則。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一)文字是溝通交流的橋梁
剛入學的小學生能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雖然口語的交流沒有問題,但是認字、寫字還要求助教師的教導。學生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還需通過識字獲得提升,從入學之初就在教師的帶領下識字,一直到會寫完整的句子,每一名小學生都要這樣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小學生對拼音、漢字產生興趣,愿意主動探究漢字是如何演變而來的,發自內心地喜歡漢字。
(二)培養學生喜歡識字是養成閱讀習慣的第一步
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不僅能開闊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學生的內心,還能讓學生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所以閱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是終身受益的。教師應該在識字之初,利用多元化的識字教學,讓學生喜歡上識字。在教師的精心教導下,學生就可以在課下獨立地讀一些帶拼音的讀物,豐富學生的知識。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對漢字的學習,還可以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例如,在學習《口耳目》這一文時,由于低段年齡的學生對各種小動物都非常好奇,教師在課上就可以引導學生把這些圖片和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動物結合起來:“兔”這個字筆畫比較多,教師讓學生把“兔”這個字同活蹦亂跳的兔子聯想在一起,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把認識漢字視為一種樂趣,學習的過程便會變得更加輕松和愉悅,也會給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微課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微課是便捷的教學方式
網絡時代,微課幾乎成了便捷的代名詞,微課視頻具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征,無須下載視頻就能用手機觀看,在超市、銀行等有網絡的地方就可以利用微課學習。微課主要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從字面上解讀,微課就是微小、微型的課程,同傳統的課程設置相比,時長短,涉及的內容針對性更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的欠缺,選擇某一特定的微課內容進行學習,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要學習觀看視頻。如此一來,學生可隨時隨地聽課,能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
(二)補足傳統識字教學的缺點
長久以來的識字教學都是教師“填鴨式”的講課。這種教學方式雖然長期存在,但是近年來人們逐漸發現填鴨式講課的缺點,便是學生往往是在被動地吸收知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性逐漸減弱。教師單方面地努力,講課的效果反而達不到預期。學生都是非?;顫姷?,微課的加入會增加課堂的積極氛圍。并且微課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需要,加入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改進傳統教學模式中對趣味性和豐富性的欠缺,能通過改變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
(三)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教育的形式一直都在變革,尋求更加高效的教學模式。學生要有意識地主動學習一些知識或技能,積極地發現自己的優點,也要善于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發現自己知識體系中的欠缺之處,并善于通過自主學習,彌補知識上的空缺,獲得能力上的發展。微課多數是以Flash動畫、圖片的形式呈現,比較生動有趣,學生可以在發現自己的不足后,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在微課中搜尋自己還有欠缺的知識。這樣生動的微課應用到教學中,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微課應用于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教師對微課的認識不足
由于微課這一教學概念是近年來科技發展的產物,存在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對這樣新產生的教學方式需要一定的時間吸收和接納,因此目前教師對微課的理解還不夠充分,認可度不高。許多小學教師尚未意識到微課在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長期的傳統教學已經習慣了傳統的口耳相傳的模式,對識字教學中涉及的某一碎片化知識點的講授更傾向于當堂隨便一講,或潛意識地認為特意為一個知識點制作或開展微課是沒有必要的。這種情況下,小學教師在短時間內一時無法接受這樣新興的事物,在思維上很難得到轉換。由于思維觀念還未得到改變,教師的教學的方法的選擇便會受到限制,最終不僅不會使用微課,甚至會排斥使用這種輔助性的教學方式。
(二)教師過度依賴微課
一部分教師雖然能與時俱進地接受微課這一教學手段,認為微課便捷有效,但是在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部分教師對微課形成依賴心理。雖然微課在針對性解決某一知識點時,相比傳統教學具有極大優勢,但是它的針對性過強,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只能作為某個知識點的解惑,而不能代替課堂的新知識教學,所以微課這一形式只適用于一部分內容的講解,并不能將全部的教學內容都以微課的形式呈現。有些小學教師過度依賴微課,使小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性理解遭到破壞,不僅不能給常規的課堂帶來良好的、正面的影響,反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這與教學理念和目標是相違背的。
(三)微課質量不一
微課是利用短時間講解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制作的門檻較低。這就意味著,人人都可以制作,所呈現出來的微課的質量就參差不齊,質量不過關的微課視頻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還有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但是微課自身的優勢也決定了教師一定要熟悉且能在短時間內講解清楚微課內容。許多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上的教學素養和知識能力不強硬,不理解目標階段學生的心理,制作出來的微課質量低下。那么,學生花時間通過微課學習卻沒有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最終事倍功半。
(四)影響學生學習方式
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本身思維活躍,比較喜歡新奇的事物。學生容易被那些生動有趣的微課吸引注意力,并對微課產生依賴,從而很難進入日常的課堂教學。最終,學生在脫離微課的情況下有可能就不能辨認生字。這樣的結果是與應用微課到教學中的初衷是相悖的。
四、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策略
(一)創設識字相關的微課情景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辨識不同的字怎么讀,書寫的筆畫等。小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教師在備課時,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微課輔助教學,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動畫片段,再加上漢字的書寫筆畫順序的動畫,讓學生對一些筆畫多的漢字加深印象。如果是一些形近字,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地講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再輔以一些趣味性強的解讀配音,學生會漸漸地喜歡這樣的教學模式。比如,《春夏秋冬》這篇課文。在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搭配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動畫或圖片的微課,給學生以視覺上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理解四季的變化。再加上教師對“春”“夏”“秋”“冬”四字的拆解,學生就能慢慢理解這些字的構架。例如,春天象征著陽光明媚,干枯的花枝在溫暖的陽光下發出嫩芽,所以春字的下面有一個日字;夏天的陽光要比春天的強烈的多,日就多了一橫變成了“目”;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綠色的小苗變成了金燦燦的碩果,活像熱力十足的火焰,禾和火加在一起,就成了這個季節最明艷的色彩,這個字就組合成了秋……在講《日月明》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在微課中把“明”“鮮”“滅”“男”“休”“從”“林”“森”“眾”的組合過程呈現出來,增加趣味性。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際理解這些字。比如,給火上添一層土,火就會滅了。所以把一加到火的頭上,這個字就念四聲“mie”;每天都是從太陽升起的時候開始,每晚當月亮出來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這一天就過去了,明天就要來臨。所以“明”這個字就是日和月相結合而成的;在田地里費力氣干農活的人大都是父親,父親是男性,所以田和力組在一起就成了男。這樣生動、有趣的微課講解,給原本枯燥乏味的識字課增添了色彩。不同類型的識字課程運用相應的微課,學生也會收獲更難忘的學習經歷。
(二)進行高效的課前準備
教師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把控以及微課教學的應用。如今的微課平臺有很多,多數是付費后才有權限觀看。雖然如此,教師可以通過學習簡易的微課教程,設計一些適合低年級識字階段學生學習的微課,打破收費的限制,也更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教師在親自設計的微課時,可以與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自身的教學需要相結合,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畢竟各地區的教育情況和問題不是完全相同的,微課平臺上的微課在講解的知識點和內容方面更具普遍性,不一定完全適應所有的學生和課堂。同時,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也能提升教師對這一節課的把握程度,促進教師對漢字、拼音的理解,優化自身的教學體系。每個人生來就有其獨特的地方,每位教師在教學中也各有其特色。如果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微課制作,分享這些獨具特色的識字方法,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其他教師也能利用零碎時間通過這些微課資源,豐富自己教授學生認字的技能,微課的應用范圍也會隨之擴大。
(三)多層次展開微課教學,提升課堂效率
微課不僅可以在課上應用,也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在課上學生就可以著重聽教師講解自己薄弱的知識點。課上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每個學生的薄弱點都不同。課下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微課反復地聽自己沒有掌握好的內容,進而補好知識漏洞。五到十分鐘的微課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在這一階段的識字教學中,拼音教學占的比重也是不小的。教師可以把韻母、生母以及更詳細的拼音組合的發音錄制成一節節生動有趣的微課。比如,在學習d、t、n、l這一組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就是n和l的發音分不清,教師在微課中的就可以把發這兩個音的口腔位置展示出來,告訴學生舌頭的位置,口型是怎么樣的等。再在微課中配備標準的發音,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模仿。循序漸進地練習,發音就可糾正過來。
(四)利用微課拓展學生的知識接觸面
微課相較于傳統書本的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加多樣,而且利用時間短、效率高、靈活性強,是信息碎片化時代教育的優秀輔助。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精心挑選或制作可以使識字教學課堂某一碎片知識內容具體化的微課,鼓勵并要求學生合理利用課余的碎片化時間觀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識字教學的知識鞏固和知識拓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小學生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語文知識的深入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例如,在學完《升國旗》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與國旗有關的人物故事等稍微簡單的微課,讓學生通過微課了解國家的發展歷程,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在講授《姓氏歌》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中國姓氏來源有關的小故事或PPT課件的微課,如關于《百家姓》《千字文》這類我國古代教育的啟蒙書籍,通過這些微課內容,讓學生在學習寫字之外進行碎片化學習,掌握更多的姓氏,初步理解中華文化。在此過程中,還鍛煉了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小學教師科學合理地應用微課,在減少自身教學負擔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完成擴展知識的教學培養目標,并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五、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的應用雖存在一些挑戰,但是只要家長、教師、學生以及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把微課更好地同語文識字教學結合起來,靈活地設計微課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微課提升教學水平就只是時間的問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就像一棵大樹的根,樹根長得結實,大樹才能發芽、生長得茁壯,學生才能牢牢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微課就是給大樹澆灌的養分,不能多也不能少,要各種“營養”均衡,才能達到良好效果。微課同語文識字相結合的研究還需不斷深入,教師要堅持不懈,積極參與。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