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學科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幫助學生打好英語知識基礎,掌握英語的學習技巧,在實際生活中準確使用英語,這也是本文所要闡述的重點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科學的學習計劃,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發展特點因材施教,積極創新教學手法和改善教學理念。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閱讀和寫作的訓練,認識到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關系,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在初中英語學習階段,不僅要求學生對英語基礎理論知識有一定的掌握,還要求學生提升自身英語應用能力,所以如何使學生深刻吸收英語基礎知識、提升英語應用能力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想要做到上述兩點,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研究探索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要涉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只有在英語課堂上將英語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進行教學才能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結合教學
作者簡介:李莉(1978.06-),女,漢族,河南鄭州人,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初中部,中級教師,教育管理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
在初中階段,英語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學習難度較高。英語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這會通過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來展現。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來突破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行,英語學科的教學應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倡導積極創新和改進。單獨的板塊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寫作和閱讀相聯系成為大勢所趨。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深入挖掘文章所采用的寫作結構,通過分析其寫作方式、邏輯結構、字詞句篇,能夠幫助學生將寫作技巧運用在自己的寫作當中,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通過閱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詞匯和句型進行背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從而提高寫作質量。總而言之,閱讀學習和寫作學習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系,將兩者結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
(一)語言學家對英語閱讀與寫作之間關系的解釋
20世紀60年代,英語學科領域的研究學者經不斷討論及研究后,提出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是編碼與解碼的關系,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不可缺少且不可分割。兩者的相同點是教師在運用兩種方式進行教學時都要對教材體現的教學重點內容進行仔細的加工和精密的設計,探索出新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兩者的不同點是,閱讀教學是通過學生的閱讀行為來鍛煉其分析、理解、總結文章的能力;而寫作教學是通過讓學生動手寫作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提高之后,其閱讀理解能力自然而然有所提升;學生隨著閱讀效率的提高,也會積累到大量的寫作素材。
(二)英語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辯證關系
在英語學科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存在的辯證關系,即閱讀教學是寫作教學的基礎、寫作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增加自己的英語閱讀量來提高對英語文章的理解能力,并且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學生會積累大量適合運用于寫作的高頻詞匯,將這些詞匯運用到寫作中,使學生的英語寫作連貫自如、句句通順、結構完整,支撐學生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對其英語理解和掌握能力也會產生積極影響,即能快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
二、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的現狀
(一)缺少相應的情境
英語學科在本質上是語言學科。對于語言學科的教學來說,環境對語言學習起重大作用。因此,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時,應盡量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完成學習。這樣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也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推動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如果僅僅靠傳統的應試教育進行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英語這門學科不感興趣,甚至產生抗拒學習和厭學情緒。這樣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沒有任何幫助,相反在學生心理上會產生一定的學習壓力。所以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相關情境,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給學生提供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二)學生的課前預習缺乏有效性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會給學生設置預習課文的作業,但是這種作業模式的有效性有待考量。學生對于這種類型的作業沒有足夠重視,甚至部分學生會忽視這項作業,因為教師根本無法檢測學生的完成情況,導致教師的教學設計跟學生的學習步伐不統一,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有所欠缺,對課文中重點單詞的記憶不深,最終學生即使學到了精彩的短語和語句,也不能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大大降低了寫作質量。面對這種問題,教師應該創新預習模式,保證通過預習學生能夠獲得相應的知識儲備,提高寫作能力。
(三)缺少文章結構的系統教學
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往往會出現邏輯不清晰、結構不完整的情況。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在于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并沒有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文章的能力,導致學生在寫作時沒有主題意識,或者缺乏提綱和素材便進行寫作,甚至部分學生在寫到一半時出現沒有內容可寫的情況。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該積極革新轉變教學模式,要著重關注如何提高學生分析文章的能力,并將其滲透到閱讀教學中,以此幫助學生儲備更多的寫作話題。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的策略
(一)加強學生的英語閱讀,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在英語閱讀時普遍遇到的問題是詞匯量不夠,總是遇到陌生單詞。隨著陌生單詞的增多,學生對閱讀的熱情也不斷減弱,這是學生不喜歡英語閱讀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單詞,不僅效率低下,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記憶單詞的正確方式和方法,例如,在閱讀時,教師要求學生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時將其圈起來,并查閱詞典認識這個單詞,再背誦。這樣學生每閱讀完一篇文章,所認識到的單詞有所增多。通過閱讀文章的積累,學生的單詞量也會得到提升。相對而言,學生的詞匯量得到提升之后,其閱讀興趣也會不斷提高。
(二)加強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二者的銜接性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根據閱讀材料給學生布置作業,這樣就有效地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對學生總結文章能力的提升也有幫助。比如,教師在講授“Save the trees”的內容時,由題目學生可以猜想到這節課所要講述的重點內容是保護地球或者保護家園。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與“The environment”有關的詞匯和語句,給學生的寫作做鋪墊。在學生學習文章之后,再次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思考,深刻地理解文章。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對類似主題進行寫作,或根據文章向學生提出“What can we do for the earth?”等問題來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維。通過這些相關問題,學生會意識到將文章內容和自己想表達的內容進行結合,將所學內容運用到寫作中來,從而提高寫作質量。
(三)在深度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開展寫作教學
英語教學中,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將兩者結合起來。首先,要求學生帶著目的進行閱讀。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其中心思想。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總結文章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站在文章主人公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剖析文章,用第一人稱把文章的主題思想闡述出來。例如,教師在講解“Sports”時,學生首先通過課文中的圖片來判斷這篇文章所講述的主要內容。通過圖片,學生不難猜出文章的主題是體育活動。之后,再用相關主題進行寫作。但是順利寫作的前提是對文章所講述的內容有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師先要求學生吃透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反復的閱讀,學生的理解也會隨之深入,學生寫出的文章無論是在結構還是在邏輯上都會更勝一籌。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學生會慢慢形成在閱讀中思考、在寫作中閱讀的習慣,再繼續逐步引導學生如何深層次地閱讀和提高寫作能力。
(四)創設生動的情境
語言要在一定情境中運用,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情境供學生積累素材,推動學生在情境中進一步了解語言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傳統的閱讀教材內容改為對教材的分析,使學生對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What things do you love collecting”時,可以把全班學生分為三組,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收集事物的喜好,然后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教師的話音剛落,學生就會對自己喜歡收集的東西進行激烈的討論),還可以要求學生在下節課時候將自己喜歡收集的東西拿到教室與組員分享。通過短暫的討論之后,教師要求每個組派代表來展示小組的討論結果,有的學生“I love collecting stamps.”,有的學生說“I love collecting pens.”。這不僅加強了學生對“What things do..., I love...”句型的掌握,從而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轉變為自己的知識。所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通過閱讀并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再讓學生將這些內容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這樣就可避免出現學生因為不理解文章內容而寫作跑題的情況。
(五)創新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
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先預測這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并且事先了解文章中出現的陌生單詞。但由傳統的課前預習情況來看,這個教學環節并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學生課前預習方式,改進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預習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預習和推測課文的重點,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讓學生學習詞匯部分。可以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的開頭,然后推測后面的內容。同時在增加學生單詞儲備的基礎上,避免學生在拼寫單詞時出現錯誤。
(六)指導學生略讀文章
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時,需要學生的配合。這就要求學生除了有一定的詞匯儲備量之外,還需要有分析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先鍛煉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再提高學生對文章的分析能力,以此推動學生在寫作時條理清晰、結構完整。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大概的閱讀,即略讀,之后要求學生總結每段的意思。學生總結文章段落大意的過程就是在為自己日后寫作提供素材、積累素材的過程。教師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朗讀記憶內容,之后再對其進行總結。
(七)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
學生在英語寫作時,還會出現沒有相關素材做支撐的情況。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學生日常忽視邊閱讀邊積累,往往是單純地閱讀而并不對相關高頻詞匯進行記憶。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改進教學方式,將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教學,要在學生的腦海中灌輸閱讀文章是為了日后的寫作作鋪墊的意識,讓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去閱讀文章。同時隨著閱讀文章數量的增多,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會增多,這樣就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字詞和句式來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同時還能確保寫作的質量以及運用字詞語句的準確性。比如,教師可以采取將閱讀內容進行復述的方式來強化學生對相關語句的記憶,通過復述,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記憶隨之加深,學生在進行相關主題的寫作時也能避免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教師通過讓學生復述所讀內容的方式,將閱讀和寫作進行結合,有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聯系起來。英語學科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閱讀和寫作對此都起著重要作用,將兩者結合起來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匯和句式,或者根據閱讀內容進行仿寫,拓展閱讀思維,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初中英語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教學進行整合還有助于教師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綜合素質,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陳瓊.淺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89-90.
[2]張國雄.探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J].考試周刊,2016(92):101.
[3]陳小群.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252.
[4]王娟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2(2):61-65.
[5]何玲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6):131-132.
[6]趙瑋.探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133.
[7]張玉榮.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探析[J].中學生英語,2016(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