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中,推廣先進的農機技術對推動德宏州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和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機技術的推廣運用有利于推動鄉村農業產業發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加農民的收入,提升農村的生活質量,更能促進現代生態農業的發展。當前德宏州農機技術的運用水平不高,因此,加快先進農機技術的推廣運用,成為推進德宏州鄉村振興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德宏州;農機技術推廣;鄉村振興;推廣策略
近年來,隨著德宏州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多,“三農問題”日益凸顯,致使農業生產效率滯后不前。因此,加大德宏州農機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才能更好的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只有農村地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才能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充分發揮著作用。農機技術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推廣,已經成為了我國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經之路。本文在此現實基礎上,結合德宏州實際情況對該問題進行相應的分析。
全州農機總動力達141.64萬千瓦,拖拉機60902臺,其中,大型拖拉機(73.5千瓦及以上)176臺,中小型(73.5千瓦以下)60726臺;拖拉機配套農具69212部。完成農機化培訓8035人次;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31個。全州農機總作業面積達到622.88萬畝次以上(其中:機耕面積245.76萬畝,機播面積19.66萬畝,機電灌溉面積79.35萬畝,機械植保179.13萬畝,機收面積98.98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54.02%。
2.1 能夠提高鄉村地區農民的收入和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
在農業生產中推廣運用農機技術,能夠極大的緩解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壓力,還能加快農業生產現代化建設,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結合各縣市的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的特點和需求,來推廣和引進對應的農業裝備,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和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為鄉村注入活力,加快鄉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
2.2 提高農作物的生產量
在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幾乎所有生產環節都是由人力或畜力來完成。這些生產方式過于傳統落后,不但生產效率低,產量也相對較低。要實現鄉村振興,那么首先要改變的便是落后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通過農業機械作業提高農作物抗拒自然災害的能力、復種指數、播種質量及減少糧食收后損失,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生產量。只有農機技術和推廣方式不斷創新,也要及時改善農民相對落后的生產方式。讓鄉村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并讓農民的生活早日實現現代化。
2.3 促進現代生態農業的發展
農業機械化推廣運用不僅對農村經濟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更能促進農業產業體系可持續發展。德宏州是重要的蔗糖產區,過去幾乎所有的甘蔗葉處理都是通過焚燒來完成,每到甘蔗榨季,天空總是灰蒙蒙的,焚燒的灰塵到處是,給環境帶來了十分惡劣的影響。隨著農機技術發展,引進甘蔗葉回收打捆一體機甘蔗葉粉碎還田機,不僅解決了污染環境問題,還創造了經濟價值,促進農業產業鏈發展。此外在農業生產中可以通過機械化的精量播種、精準施肥,來達到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從而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
2.4 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促進新農村建設
在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傳統農業正處于轉型時期,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更是我國鄉村振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當前鄉村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制約著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能夠有效促進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發展壯大,推進農機化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受我國城市化的影響,鄉村有很多青壯年勞動力都紛紛往城市移動,導致農村中從事生產的勞動力越來越少,使“三農”問題日益凸顯,只有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才能有效解決鄉村地區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量,更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促進新農村建設。
3.1 項目小,經費少,重點項目推進緩慢
在農機補貼政策的推動下,農民購機熱情高漲,但是相對于農民日益增長的農機新技術需求,農機推廣項目經費不足,如,插秧機、玉米播種機等新機具的應用數量和推廣應用面積增長緩慢,推廣輻射帶動面不寬,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帶動能力還有待提升。在水稻全程機械化、甘蔗收獲管理機械、秸稈綜合利用、馬鈴薯生產機械和山區半山區機收獲等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長效支撐項目,大面積示范推廣難度大。
3.2 工作人員重視程度不夠
在當前的農機推廣工作中,絕大多數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農機技術推廣的意義,因此在推廣過程中會出現態度松懈、工作不創新以及對山區、半山區農業機械的發展關注度不夠高等現象,忽視了農機技術推廣對我國鄉村振興的戰略性意義。久而久之,導致了很多農機新機具、新技術得不到推廣運用,農村機械化水平得不到提高。長此以往,農機技術對鄉村振興起不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3.3 機構人員配制不合理
受機構級別、人員編制以及經費等因素影響,我州農機機構人員偏少、人員老化、裝備落后,特別是鄉(鎮)農機管理人員不固定、不專職;加之鄉(鎮)農機管理人員屬雙重領導,工作內容較多,既要服從當地政府的中心工作,還要從事農機管理、培訓、推廣等工作,間接地制約著農機工作的開展。?
3.4 鄉村網絡信息系統有待完善
目前很多鄉村地區沒有建立完善的網絡信息共享平臺。信息方式單一,廣開思路,多渠道、多措施信息宣傳沒有落到實處,很多時候僅僅依靠宣傳手冊、召開一些簡單的現場會議的方式來搞推廣,導致很多農民對于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以及農機新裝備、新技術無法及時的進行了解,嚴重阻礙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3.5 很多農機新機具價格太高,農民根本無力負擔
農戶、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等農機裝備經營主體對發展農機裝備的要求雖然十分迫切,但是因經濟實力有限,面對一次性投入較大的機具購置,特別是大型專業化農機,明顯心有余而力不足。農機經營比較效益相對較低、農機購置補貼比例有限,致使經營主體對農機裝備的投入缺乏足夠的能力和信心。
4.1 加大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力度
為了更好的推動德宏州農業發展的腳步,根據各縣市農作物特點,結合現代農業工程技術及機具進行區域適應性技術改良試驗、對當地農業生產農藝進行適度改變,使農機農藝得到深度融合,從綜合集成技術攻關上入手,形成地方技術體系,從而推動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并有針對性的對農作物實用機具進行推廣和普及。根據農作物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置,這樣才能實現農作物的經濟最大化,從而更好地推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4.2 構建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以轉變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為重點,抓好農機推廣、教育培訓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注重加強農機大戶、專業戶和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經營主體的指導和培訓,積極開展農機示范合作社創建活動。二是培育壯大農機合作社。以提高機具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為核心,以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為方向,以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構建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發展規模經營,不斷擴大全州主要糧食作物規模經營面積。三是加強農機教育培訓,積極開展農機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重點開展農機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從業人員培訓,堅持理論與實踐、課堂與田間、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圍繞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開展專項培訓。
4.3 加強信息網絡的構建
為了加快普及農機新裝備、新技術的推廣運用,農業相關部門應運用當前比較流行或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大農機新裝備、新技術的宣傳及農機安全生產、維修、保養等相關信息的普及,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推動鄉村農業機械化發展。除此之外,還應建立相關的網絡信息平臺,對一些工作動態進行規定和講解,并在第一時間收到反饋。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新農機的宣傳和研發,并及時共享相關信息。
4.4 抓好農機裝備結構優化
加強政策宣傳,確保公正公開。做到農機購置補貼家喻戶曉,農機惠農政策全覆蓋,不留死角;結合產業發展,引導農民正確購機,聚焦農機化發展短板弱項,抓好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示范,從引導農民購置新機具、應用新技術、受益新機具方面入手,激發農民購機熱情,特別是針對水稻機插、機種、甘蔗機收、高效植保和秸稈機械化還田等薄弱環節,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實現提質增量;進一步規范操作流程,加強業務培訓,嚴肅工作紀律,加快補貼工作實施進度,確保圓滿完成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目標任務。
4.5 為鄉村培養更多的農機人才
為了更好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業機械化的價值作用并積極培養農機科技人才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農業機械化生產和發展的需求,才能為未來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的新鮮活力。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民由于自身知識的極限性,缺乏機械化的生產意識,因此對于農機推廣工作人員來說,所需的不僅僅只是農機設備宣傳,更多是引導學習和了解農機實用技術,掌握各類農機操作技巧等方面,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人才。
我國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的進步,而農村的進步必要依賴更加先進的生產力。所以說,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用先進的農業技術有效的治理農村,讓農村產業不斷發展和升級。這樣,農村才會真正發展起來,讓農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作者簡介:楊恩輝(1990-),男,本科,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