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穎,白佳倫
(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5)
隨著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的生活及消費水平逐漸提升,城市的垃圾產生量也在逐年攀升,同時垃圾成分也在不斷變化,生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1~6]。垃圾填埋場到了使用壽命,需要進行封場和后期管理,封場是衛生填埋場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7]。我國目前還沒有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的技術規范,對垃圾填埋場封場的研究也較少[8,9]。排水系統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其設計與施工的好壞對于減少滲濾液的產量、提高垃圾堆體和邊坡的穩定性、降低填埋場對周邊水環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義[10]。本文結合南京市天井洼有機廢棄物處理廠封場及生態修復工程,介紹垃圾填埋場封場地表水收集與導排工程設計,主要包括地表水導排系統環向設計與縱向設計。
本項目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填埋場內部道路分為景觀登山道、四周環庫路以及錨固平臺植草磚道路,登山道設置為1.5 m寬,坡度保持在10%,為“s”型登山道路,不設臺階,均為青石板鋪設。環庫路與錨固平臺順接,構成生產性質的道路。其中環庫路坡度變化較多,錨固平臺標高一致,水平環狀布置。
四周的環庫路的標高基本保持現狀不變,堆體封場后四周錨固平臺與道路順接,垃圾堆體按1∶3收坡,每隔10 m高度設置一個臺階。南部設置4 級臺階,東部設置3 級臺階,頂部區域設5%~10%的排水坡度,固化污泥塘區域頂部適當造坡,滿足排水要求。
為防止垃圾堆體區域以外的雨水進入垃圾堆體內,同時將封場覆蓋后的垃圾堆體上的雨水有序導排出場外指定區域,封場工程須將地表水有序地排至場外。
場內排水分為4大區域(如圖中所示區域4、區域5、區域6及區域7),3個排水出口。匯水區域4由排水口1排出,匯水區域5由排水口2排出,匯水區域6和7由排水口3排出。
場外排水分為3大區域(區域1、區域2及區域3)。場外匯水區域1為北側山體區域,此區域雨水由北側截洪溝導排;場外匯水區域2為東側山體及部分北側山體區域,此區域雨水由東側截洪溝截流;場外匯水區域3為南側山體區域,此區域雨水由南側截洪溝截流。
場內及場外的匯水區域詳見圖1及圖2。

圖1 場內匯水分區

圖2 場外匯水分區
按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GB50869-2013)[11]條文9.1.1規定:填埋場防洪系統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防洪標準》(GB50201)[12]、《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CJJ50)[13]及相關標準的技術要求。防洪標準應按不小于50年一遇洪水水位設計,按100年一遇洪水水位校核。
根據《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5期城鎮排水)2.4.1洪流量計算章節,針對市政環衛工程匯水面積相對小、對誤差不敏感的特點,一般采用公路科學研究所的小流域經驗公式:按洪水匯流計算規范,無實測流量資料的地區,匯水面積較小的流域,擬采用公路科學研究所經驗公式估算:
Qp=KpFm
(1)
式(1)中 ,Qp為設計洪峰流量(m3/s);F為匯水面積(km2);m為面積指數,當F<1 km2時,m=1;當1 表1 設計洪峰流量計算成果 本工程截洪溝采用矩形的斷面形式,截洪溝全程防滲漏,在結構形式選擇的時候,考慮到垃圾堆體長時間會產生沉降,因此結構形式選擇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形式整體性能好,抗沖刷能力強,在沉降較大的軟土或垃圾堆體上應用較多。 截洪溝計算參照《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6年版)[14]4.2水力計算章節)進行水力學計算,計算結果如表2。 表2 截洪溝水力計算成果 截洪溝設計斷面為矩形,基礎為20 cm厚、粒徑為5~40 mm碎石墊層,渠身采用C20鋼筋混凝土澆筑。排水溝每隔10 m設一道沉降縫,縫寬2 cm,瀝青嵌縫。 堆體排水明溝沿中間錨固平臺布設,通過5‰坡向流入縱向排水明溝,匯入環庫截洪溝,沿環庫錨固平臺布置,坡度與錨固平臺一致,最終匯入3處排水口,通過沉泥井接入排水管。 本工程堆體截滲溝沿錨固平臺布置,豎向按照1∶3放坡,縱向坡度很大,應考慮設置跌水。依據《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7期城鎮防洪)8.2.4跌水章節規定:一般跌水高度在3.0m以內可采用單級跌水,超過3.0 m時宜采用多級跌水。 按照給水排水設計手冊進行計算,各部分尺寸見圖3。 圖3 跌水坎設計(圖中單位以cm計) 跌水渠采用鋼筋混凝土砌筑,豎向按照1∶3放坡,縱向采用多級跌水。每級跌水高度為25 cm,寬度為0.75 m。跌水渠墊層為10 cm厚C15混凝土墊層,渠壁及渠底為10 cm厚C25鋼筋混凝土結構。 本工程通過洪水流量計算、截水溝布置、截洪溝結構選擇及跌水坎的設計,并經過項目區雨季的考驗,順利排水,通過工程設計總結,得出如下結論。 市政環衛工程匯水面積相對小,對誤差不敏感,在計算洪水流量時一般采用公路科學研究所的小流域經驗公式。 截洪溝布置采用環向截洪溝及豎向跌水坎相結合,構建成網狀排水系統,能夠保證雨季周圍山坡及垃圾堆體坡面的洪水順利排出。截洪溝布置與錨固平臺相結合進行設計。 垃圾堆體長時間會產生沉降,截洪溝必須要有足夠的強度來抵抗沉降造成的拉斷現象,因此,截洪溝需要根據斷面尺寸進行配筋設計。 跌水坎根據堆體整形后的豎向坡度進行設計,一般垃圾堆體整形后坡度較大,屬于高邊坡跌水工程,一般跌水高度在3.0 m以內可采用單級跌水,超過3.0 m時宜采用多級跌水。
3.3 截洪溝設計

3.4 跌水坎設計

4 結論
4.1 洪水流量計算
4.2 截洪溝布置
4.3 截洪溝結構選擇
4.4 跌水坎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