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 利
(崇陽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湖北 咸寧 437500)
產后出血是一項嚴重的產后并發癥,一般發生于分娩結束后的24 h內,若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隨著出血量的增加,患者會出現全身性缺血、缺氧,嚴重者會導致死亡。造成產后出血的因素較多,其中宮縮乏力是主要的原因,如何及時有效地止血是臨床目前針對該疾病的研究重點[1-2]??s宮素在產后出血患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其主要作用于子宮上段,能夠促進子宮收縮,達到止血效果;而麥角新堿與縮宮素不同的是,該藥物可直接作用于子宮平滑肌,通過刺激子宮強直性收縮,壓迫肌纖維中的血管而達到止血目的,但兩者聯合使用在患者體內的半衰期較短,僅維持3 h,效果欠佳[3]??ㄇ傲兴匕倍∪际且环N前列腺E1制劑,該藥物進入人體后能夠增加機體內鈣離子濃度,對促進子宮節律性收縮療效顯著[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輔助治療對產后出血患者血清D- 二聚體(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IB)水平與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崇陽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自然分娩產后出血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38歲,平均(32.33±2.34)歲;孕周36~39周,平均(37.82±0.76)周;產次1~4次,平均(2.08±0.23)次;學歷: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中專10例,大專12例,本科及以上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5~38歲,平均(32.31±2.35)歲;孕周36~39周,平均(37.81±0.74)周;產次1~3次,平均(2.07±0.21)次;學歷: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中專9例,大專13例,本科及以上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14)》[5]中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出血量≥ 500 mL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子宮收縮乏力者;產程順利,未發生難產,且均為單胎者等。排除標準: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等妊娠期合并癥者;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胎盤植入者;存在免疫系統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存在嚴重精神疾病或認知狀況異常者等。本研究經崇陽縣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20 U縮宮素注射液(寧波人健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019,規格:1 mL∶10 U)與500 mL 5%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后靜脈滴注治療,20 U/次;另取馬來酸麥角新堿注射液(三才石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656,規格:1 mL∶0.2 mg)0.2 mg肌內注射,0.2 mg/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Pharmacia and Upjohn Company LLC,注冊證號HJ20170146,規格:1 mL∶250 μg)250 μg 進行子宮體注射。治療期間醫師依據兩組患者的出血情況決定是否追加藥物,兩組患者于治療后隨訪1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治療后依據《婦產科診療常規》[6]中產后出血的治療標準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患者在用藥15~20 min內發生明顯收縮,出血量明顯減少;有效:子宮在用藥20~25 min內發生明顯收縮,出血量有所減少;無效:用藥30 min后子宮無明顯收縮,出血量未見減少,甚至增多??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臨床相關指標。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產后2 h與24 h出血量、子宮底下降速度及惡露持續時間。③凝血功能。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24 h肘靜脈血6 mL,取其中2 mL,離心(轉速為3 000 r/min,時間10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D-D;取另2 mL血液樣本置于預先盛有抗凝劑的采血管中,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漿,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血漿APTT、PT及FIB水平。④氧化應激指標與血小板凝聚率。血液采集與血漿制備方式同③,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過氧化氫酶(CAT)、丙二醛(MDA)水平;取剩余2 mL血液樣本,加入誘導劑(花生四烯酸)后,采用全血電阻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5.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以 (±s)、[ 例 (%)]表示,分別采用t、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7.56%,高于對照組的78.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臨床相關指標觀察組患者產后2 h與24 h的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惡露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子宮底下降速度快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子宮底下降速度(cm/d)組別 例數 產后2 h出血量(mL)產后24 h出血量(mL)惡露持續時間(d)對照組 41 300.24±29.56605.24±45.2920.84±3.81 0.65±0.14觀察組 41 231.95±23.58533.18±27.8814.05±2.95 1.22±0.25 t值 11.564 8.676 9.023 12.738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凝血功能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D-D與血漿FIB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血漿APTT與PT水平均縮短,且觀察組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D-D:D- 二聚體;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凝血酶原時間;FIB:纖維蛋白原。
組別 例數 D-D(mg/L) APTT(s) PT(s) FIB(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1 3.83±0.41 1.65±0.43* 60.58±3.11 52.05±3.59* 15.69±1.42 12.93±1.55* 4.73±0.34 4.02±0.31*觀察組 41 3.78±0.42 1.29±0.28* 60.56±3.43 45.86±3.92* 15.71±1.39 10.14±1.26* 4.69±0.37 3.38±0.28*t值 0.545 4.492 0.028 7.457 0.064 8.943 0.510 9.81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氧化應激與血小板聚集率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CAT與血小板聚集率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血漿MDA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與血小板聚集率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與血小板聚集率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CAT:過氧化氫酶;MDA:丙二醛。
組別 例數 CAT(U/L) MDA(μmol/L) 血小板聚集率(%)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1 224.39±14.05 275.42±16.31* 12.58±3.04 8.51±1.86* 63.82±2.26 65.43±4.02*觀察組 41 225.28±13.69 311.23±18.64* 12.61±3.02 6.11±1.28* 63.65±2.34 68.73±4.21*t值 0.291 9.258 0.045 6.806 0.335 3.63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產婦在妊娠期間易受胎兒、胎盤等因素影響,導致宮體發生變化,在胎兒娩出后,若子宮無法正常收縮,則可能導致產后出血的發生。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的產后出血在臨床上比較多見,縮宮素與麥角新堿是現階段國內外產后出血預防和治療的一線藥物,其進入人體后起效較快,能夠在子宮肌肉組織發揮作用,使藥物在短時間內擴散,但上述藥物有一定的受體依賴性,缺乏規律性子宮收縮效果,且大劑量使用安全性較低,易導致患者發生產后并發癥[7]。
有學者提出,前列腺素類藥物促進子宮下段的收縮效果較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臨床常用的促子宮收縮藥物,其有效成分為15- 甲基前列腺素F2α衍生物,有著更高的生物活性,藥物半衰期較長,進入人體后20 min血藥濃度可達到頂峰,有效增加子宮收縮頻率,使開放的血竇閉合,從而起到止血效果[8-9]。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產后2 h與24 h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惡露持續短于對照組,子宮底下降速度快于對照組,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提升產后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出血量,促進惡露排出與子宮恢復。凝血功能障礙是導致產后出血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患者發生凝血障礙時,纖維蛋白的溶解功能與血液黏度急劇下降,內、外源性的抗凝物質發生缺損,導致血液凝聚時間延長;而FIB是一種主要由肝臟合成的蛋白質,在患者機體血液呈高凝狀態與纖溶亢進時,該指標呈高表達水平,故其用于預測產后出血情況的臨床價值較高[10]。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D-D、FIB水平低于對照組,APTT、PT水平短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在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抑制腺苷酸環化酶,加強子宮收縮功能,且該藥物作用于子宮平滑肌收縮蛋白,可對血竇進行壓迫,有效止血,促進凝血功能恢復正常[11]。
產后出血可引起患者發生全身性氧化應激反應,機體產生的代謝物加重了氧化損傷,降低抗氧化因子水平,進一步影響患者的凝血功能,使出血量增加,其中CAT、MDA在人體內分布較為廣泛,是衡量抗氧化,反映應激狀態的重要指標,當血液大量消耗時,機體釋放大量氧化代謝產物,進一步造成血液中抗氧化物質的缺乏,使患者產后機體止血能力下降[12];另外,分娩后患者機體的血液抗凝作用減弱,破壞了血小板與內皮細胞的聚集,且創面血竇充分暴露,導致血小板聚集率急劇下降[13]。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AT水平與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對照組,MDA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改善產后出血患者的氧化應激反應,并促進血小板聚集。分析其原因在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抑制機體腺苷酸環化酶的激活,對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與機體氧化應激反應起著雙向調節的作用,且該藥物還可通過促進血管收縮等作用解除血液的高凝狀態,進而提升CAT水平,降低MDA的表達,并達到提高血小板聚集率的效果[14]。
綜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輔助治療產后出血可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出血量,促進子宮恢復,改善凝血功能,同時對氧化應激反應與血小板聚集率的增加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建議臨床對其進行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