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菲 葉鵬 王松 籍胤璽
1 南陽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河南省南陽市 473000;2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河南省南陽市 473000
2型糖尿病(T2DM)又被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指人體內胰島素相對缺乏和(或)出現胰島素抵抗而導致的血糖升高,T2DM患者約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調查結果[2]顯示,2013年我國人群T2DM患病率為10.4%,男性高于女性,35~40歲以上人群高發,患病率隨著人群年齡的增高而上升。T2DM患者多伴有超重、肥胖等,如不及時給予有效的干預,易出現糖尿病并發癥,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二甲雙胍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的首選藥物,能通過增強患者機體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改善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水平。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達格列凈是臨床治療T2DM的常用藥物,能通過抑制患者機體腎近曲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而降低血糖水平。為探討達格列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對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體脂構成的影響,本研究選取107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到我科就診的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107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符合T2DM診斷標準[3],體質量指數(BMI)≥24.0 kg/m2(BMI 24.0~27.9 kg/m2為超重,BMI>28.0 kg/m2為肥胖);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本研究基本情況,簽署治療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成對照組(53例)和觀察組(54例)。對照組患者男30例、女23例;年齡42~79歲,平均(65.24±4.65)歲;病程1.5~16年,平均(9.26±3.54)年;其中超重患者30例、肥胖患者23例。觀察組患者男31例、女23例;年齡45~78歲,平均(65.21±4.68)歲;病程2~15年,平均(9.25±3.57)年;其中超重患者29例、肥胖患者2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餐前口服二甲雙胍(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治療,起始劑量為0.5 g/次,2次/d。之后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適當增加劑量,總療程6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晨服達格列凈(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治療,起始劑量一般為5 mg/次,1次/d;需加強血糖控制且能耐受的患者,劑量可增加至10 mg/次,1次/d。總療程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血糖水平 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分別采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采兩組患者餐后2 h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檢測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
1.3.2 血脂水平 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分別采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檢測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1.3.3 體脂含量 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采用歐姆龍體重身體脂肪測量器HBF-212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全身皮下脂肪率、內臟脂肪含量、體脂肪率、全身肌肉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HbA1c、FPG和2hPG水平均顯著降低,觀察組患者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n,x±s)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均顯著降低,觀察組患者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HDL-C水平均顯著升高,觀察組患者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較 (mmol/L,n, x±s)

續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脂含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體脂構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全身皮下脂肪率、內臟脂肪含量和體脂肪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全身肌肉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續表2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脂含量比較 (%,n,x±s)
T2DM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內分泌性疾病之一,T2DM發病與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肥胖、高脂血癥等關系密切[4-5]。T2DM患者需要終身服藥、積極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內,這對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理想,會導致其發生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升高,嚴重威脅生命安全。
二甲雙胍作為臨床治療T2DM患者的常用藥物,可抑制患者腸壁對葡萄糖的攝取,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機體對外周葡萄糖的利用;同時還能通過抑制患者肝、腎過度的糖原異生,有效改善機體周圍細胞、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進而控制血糖水平。達格列凈作為一種新型降糖藥物,可以通過抑制糖尿病患者機體SGLT2的合成,控制腎臟對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腎臟對葡萄糖的排泄而發揮降糖作用。
文獻[6-7]報道,HbA1c能較好地反映出T2DM患者近2~3個月機體的血糖平均水平。為探討達格列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對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體脂構成的影響,本研究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二甲雙胍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二甲雙胍聯合達格列凈治療。結果顯示,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HbA1c水平、FPG水平和2hPG水平、全身皮下脂肪率、內臟脂肪含量和體脂肪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全身肌肉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二甲雙胍聯合達格列凈治療可顯著降低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體脂含量,與范曉霞等[8]報道的結果相似。二甲雙胍可以抑制T2DM患者肝臟輸出葡萄糖以及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敏感性,加速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從而降低血糖水平[9]。達格列凈可以抑制T2DM患者腎近曲小管葡萄糖的重吸收,促進尿糖排出[10]。葡萄糖是機體產生能量的物質基礎,機體排出的葡萄糖多了,供應機體的能量減少,人體為了滿足自身能量需求,會直接消耗脂肪組織,進而降低體脂含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二甲雙胍聯合達格列凈治療可顯著改善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的血脂水平,效果明顯優于二甲雙胍單藥治療,與鄧寧等[11]報道的結果相似。這可能與二甲雙胍聯合達格列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胰島素抵抗情況,從而糾正患者的糖脂代謝紊亂有關。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聯合達格列凈治療可明顯降低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血脂代謝狀況,降低患者的體脂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