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梅
如東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江蘇省如東縣 226400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ABPA)是由曲霉屬真菌引起的變態反應,發病率不高,常發于既往有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的患者。ABPA與肺癌不易鑒別,易導致誤診誤治,耽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血癌胚抗原(CEA)是惡性腫瘤的標志物,ABPA患者合并血CEA升高時更易引起臨床誤診。本文就ABPA合并血CEA升高患者2例在我院的診治過程進行報道,旨為提高臨床醫生對ABPA的認識和診治能力提供參考。
1.1 病例1 患者女性,58歲,因“咳嗽胸悶半年余”于2021年1月11日入住我科診療。患者既往體健,曾于當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癥,先后口服“頭孢克肟、強力枇杷露、茶新那敏”等治療,但效果不佳。入院前2天,在我院門診作胸部CT檢查示右肺上葉局部實變、右上葉前段支氣管閉塞、縱隔淋巴結腫大、兩肺支氣管擴張伴感染(見圖1、圖2);實驗室檢查示WBC 8.7×109/L,嗜酸性粒細胞35.1%。入院后檢測,血IgE 12 975 kU/L(正常參考值范圍0~100 kU/L),ESR 44 mm/h,CEA 30.9 ng/mL(正常參考值范圍0.01~10 ng/mL),AFP、CA19-9、CA153均正常,結核T-SPOT陰性,G試驗、GM試驗陰性。行支氣管鏡檢查示右肺上葉前段、后段、下葉內基底段以及左肺上葉前段、下葉內基底段開口處均可見白色黏性分泌物附著,右肺上葉前段管腔狹窄,鏡下吸痰清理后管腔通暢;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NGS檢查及活檢組織送檢。NGS檢查示煙曲霉陽性;病理學檢查示支氣管黏膜慢性炎癥,刷檢未找到腫瘤細胞。診斷為ABPA、支氣管擴張癥,予以伏立康唑分散片抗曲霉菌治療,口服潑尼松治療(30 mg/d)。治療1周后復查,WBC 7.4×109/L,嗜酸性粒細胞9.1%,IgE 1 1287 kU/L,CEA 40.9 ng/mL。治療后CEA不降反升,復查胸部CT示肺部病灶吸收不明顯,建議患者行PET-CT檢查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但患者家屬由于經濟原因拒絕檢查,囑其出院后繼續服用伏立康唑(200 mg/次,2次/d)、潑尼松(20 mg/d)治療。2021年2月17日患者回我院門診復查,WBC 5.0×109/L,嗜酸性粒細胞6.6%,IgE 9 031 kU/L,CEA 20.3 ng/mL,與前比較有所降低。2021年6月18回我院門診復查,WBC 7.2×109/L,嗜酸性粒細胞0.3%,IgE 2 331 kU/L,CEA 1.18 ng/mL,胸部CT示兩肺支氣管擴張伴感染,縱隔淋巴結輕度腫大(見圖3、圖4)。2021年8月2日回我院門診復查,WBC 7.4×109/L,嗜酸性粒細胞0.08%,IgE 1 973 kU/L,CEA 0.86 ng/mL,肝功能正常。因患者IgE仍>1 000 kU/L,為防止復發,囑其繼續服用伏立康唑(200 mg/次,2次/d)、潑尼松(10 mg/d)治療,并接受門診隨訪。

圖1

圖2

圖3

圖4
1.2 病例2 患者女性,57歲,因“咳嗽胸悶5天”于2021年6月23日入住我院治療。既往有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糖尿病史,平時血糖控制尚可,空腹血糖6~8 mmol/L。2020年8月在上海中山醫院就診,檢查示CEA 89 ng/mL,胸部CT檢查示右上肺不張、支氣管擴張,PET-CT檢查未見異常,診斷為ABPA予以口服激素治療2個月后自行停藥。2021年6月21日在我院門診行胸部CT檢查示左肺上葉支氣管狹窄伴左肺門實變、左肺上葉不張,右肺散在炎癥。入院后檢查WBC 6.3×109/L,嗜酸性粒細胞17%,IgE 3 358 kU/L,CEA 59.66 ng/mL,結核T-SPOT陰性,G試驗、GM試驗陰性;行支氣管鏡檢查示左肺上葉尖后段開口處見痰栓堵塞,予以吸引清理,并行支氣管灌洗治療,NGS檢查示煙曲霉陽性,支氣管黏膜活檢示慢性炎癥;給予降糖,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200 mg/次,2次/d)、潑尼松(20 mg/d)治療。治療后患者癥狀有所好轉,復查結果顯示WBC 6.1×109/L,嗜酸性粒細胞1.8%,IgE 2 167 kU/L,CEA 32.15 ng/mL,CT示右肺及左肺下葉舌段炎癥,與治療前比較明顯吸收,好轉出院。2021年8月11日,門診隨訪復查結果顯示WBC 4.2×109/L,嗜酸性粒細胞0.5%,IgE 568 kU/L,CEA 7.2 ng/mL。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ABPA)是由曲霉屬真菌引起的變態反應,患者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哮喘,可發熱、咳嗽咳痰,或咳出帶有棕色斑點的痰液或痰栓,胸部影像學檢查示中心性支氣管擴張、肺部斑片狀陰影、指套樣痰液栓塞腫塊影、痰液栓塞性肺不張,易被誤診為肺癌[1-2]。誤診誤治導致ABPA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可導致患者肺通氣、彌散功能障礙,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癌胚抗原(CEA)是一種廣譜性腫瘤標記物,臨床上主要用于輔助診斷惡性腫瘤、評估療效和判斷預后[3]。研究發現,血清CEA升高與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肺內的炎癥有關,控制感染后升高的CEA可以恢復正常[4]。本院收治的2例ABPA患者合并明顯CEA升高,經過支氣管鏡肺活檢、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排除肺癌并給予激素及抗真菌治療后,患者癥狀好轉,影像學檢查顯示病灶大部分被吸收,復查血CEA水平逐漸降低至正常,因此可確診為ABPA。ABPA在臨床上不常見,誤診率較高,了解ABPA合并癌胚抗原升高患者的診治過程,可提高臨床醫生對該病的認識,減少誤診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