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媛 尹炤寅 李林
1. 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 北京 101100;
2. 北京市氣象探測中心 北京 101100
本文緊密結合服務需求研發精細化氣象指數產品,滑雪指數、觀賽指數和雪盲指數產品將在訓練場和測試賽中不斷升級優化,并通過公眾媒體發布,保障公眾滑雪安全和觀賽效果。
分析氣象要素對滑雪運動和觀賽的影響,結合專家打分法,確定關鍵氣象因子的影響權重,建立滑雪、觀賽和雪盲指數模型。利用隸屬函數分析法劃分各指數等級,制定各級氣象指數的提示信息和服務用語。
采用隸屬函數與權重分析結合的方法,選取降雪量、風速、氣溫、能見度4個氣象因子,通過專家打分的方法建立滑雪指數模型。
2.1.1 降雪指數。
表1 降雪量對滑雪運動影響分級標準
2.1.2 風速指數。
表2 風速對滑雪運動影響分級標準
續表
2.1.3 氣溫指數。
表3 氣溫對滑雪運動影響分級標準
2.1.4 能見度修正指數H。
表4 低能見度修正指數
2.1.5 滑雪指數計算 。
式中:S-滑雪指數;
R-降雪指數;
V-風速指數;
T-氣溫指數;
H-能見度修正指數;a、b、c 為系數 。
按照權重分析法中專家打分法則確定權重比例:a∶b∶c=0.4∶0.4∶0.2
表5 滑雪指數等級劃分
采用風寒溫度(WCT)進行衡量觀賽舒適度,能見度是影響觀賞效果的重要氣象因子。
2.2.1 風寒指數。本文采用以下公式計算風寒溫度[1-2]:
當風速大于1.34m·s-1時,公式:
當風速等于或小于1.34m·s-1時,公式:
式(1)和(2)中:
WCT(℃)-風寒溫度;
T(℃)-氣溫;
V(m·s-1)-10m高度處觀測風速。
2.2.2 能見度修正因子。采用能見度指數H作為修正指數,根據德爾菲法,能見度在3km以上,無需修正;若能見度在3km以下,觀賽指數對應增加1級。
2.2.3 觀賽指數模型構建。
表6 風寒溫度等級與觀賽指數
衡量雪盲易發度可從紫外線強度、地表反照率及暴露時間、過往病史4個方面進行考慮[3]。
2.3.1 紫外線等級修正指數(Iuv)。
表7 紫外線對造成雪盲的可能性分級標準
2.3.2 地表反照率修正指數(Ial)。
表8 不同條件下的地表反照率修正指數分級情況
2.3.3 暴露時間修正指數(Idu)。
表9 氣溫對滑雪運動影響分級標準
2.3.4 眼部病史修正指數(Imh)。
如服務對象曾患有青光眼、白內障等疾病,則需進行此項修正,取值為1。
2.3.5 雪盲指數計算。
式中:Sb-雪盲指數;
Iuv-紫外線等級修正指數;
Ial-地表反照率修正指數;
Idu-暴露時間修正指數;
Imh-眼部病史修正指數。
表10 雪盲指數等級劃分
影響雪上運動的顯著氣象因子有降雪量、風速、氣溫、能見度。當滑雪指數S≤1.4時,適宜滑雪;當1.4<S≤2.1,可能出現少量或短時不利天氣,比較適宜滑雪;當2.1<S≤3.0,天氣狀況不好,不適宜滑雪;當S>3.0時,天氣狀況惡劣,非常不適宜滑雪[4]。
影響觀賽體驗感的有風寒溫度(WCT)和能見度因子。當-9≤WCT<0時,適宜觀賽;當-10≤WCT <-27時,存在中度凍傷風險,較適宜觀賽;當-28≤WCT <-39時,裸露皮膚10~30min凍傷,不太適宜觀賽;當-40≤WCT <-47時,不適宜觀賽;當WCT≤-48時,非常不適宜觀賽[5]。
雪盲的產生是強紫外線、高地表反照率、長時間暴露的共同作用。當雪盲指數Sb<1.0時,不會發生雪盲;當雪盲指數1.0≤Sb<2.5時,不易產生雪盲,仍需注意防護;當雪盲指數2.5≤Sb<5.0時,需加強防護;當雪盲指數Sb>3.0時,極易導致雪盲,必須采取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