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韻 李浩年 李 平
城市依水而建,水給城市帶來了靈氣與活力。城市河道不僅需要滿足防洪、通航、取水灌溉等功能,還要與城市整體、人居環境等協調發展。城市濱水空間往往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和體現城市特色、提供戶外休閑的空間載體,是城市環境中最為典型、復雜、集中和活躍的構成要素的總和[1],對城市的生態、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如何在更新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尋求平衡,避免出現在城市開發建設的同時導致水體污染、河道生態系統失衡和地域文化丟失等問題,同時讓城市河道發揮出其應有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人文價值,是我們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通過高淳石固河北延拓寬工程在“城市雙修”理念下的景觀建設,體現了營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濱水景觀空間的設計策略。
石固河位于南京市高淳區,北連石臼湖,南接固城湖,全長12.6km。現狀河道寬15m左右,堤頂寬35m左右,河道兩側河塘分布,堤島相連,堤埂相連,阡陌縱橫,體現了高淳特有的圩田水鄉空間基底。
①從河道功能角度來看,防洪排澇、灌溉是石固河的主要功能,但現狀由于河道內部有不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染了河道水體,且河道自身的泥沙不斷淤積,河道局部變窄,出現行洪道不夠暢通的現象。
②從河道兩側植被及生態環境來看,沿著河堤兩側斷續分布著楊樹林和少量鄉土大樹,植物景觀單一。堤岸上分布著不少周邊村民自發種植的菜地,還有不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隨意堆放在岸邊,堤岸兩側自然植被局部被破壞。
③從河道兩岸空間來看,河堤兩岸分布著工廠、村莊,景觀性不佳,且基礎設施破舊。河堤與水面高差較大,導致親水性較差;在河道位于蕪太公路北側處還有一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石拱橋,曾是周圍居民過河的主要通道。
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周邊拆村建區,居民戶外活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改善要求越來越迫切,石固河作為高淳城市的生態走廊,對城市的環境影響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城市雙修”是“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的復合概念。“城市修補”是指對城市環境治理的不斷優化,對城市各組合要素的不斷調整和更新,使城市功能體系和其承載的空間場所得到全面系統的修復、彌補和完善[2](包括修復城市設施、空間環境、景觀風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等)。而“生態修復”是指對于那些因人的活動而遭受破壞的自然風貌(包括山體,植被,河流水系等等)進行恢復和完善,提升生態環境質量[3]。通過上述雙修手段,來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綠色發展,因此有必要將“城市雙修”的理念引入高淳石固河北延拓寬工程。
①石固河作為高淳城區中心重要的河道,現狀的河道形態已經不能滿足區域發展要求。提出的“城市雙修”概念是運用修復與修補的手段對河道環境進行改善,使其朝著良好狀態發展,與未來城市空間發展的要求相協調,同時滿足群眾對河道濱水空間的使用需求。“城市雙修”與河道景觀建設的目標是一致的,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與滿足群眾生活需求是二者共同追求的結果。
②“城市雙修”旨在運用城市整體環境的修復與修補手段進行一種新的城市發展模式探索,需要綜合思考文化、經濟和社會多個層面的動態均衡,修復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例如河道景觀空間的生態功能修復、使用功能完善、文化塑造等,都需要使用“城市雙修”概念為指導。為河道景觀修復與修補提供指導方向和路徑,使河道景觀修復與修補工作可以準確、高效率地完成[4]。
綜上所述,未來城市河道景觀空間設計以“城市雙修”理念為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引,可以更好地使河道景觀朝生態化、綠色化、精細化等方面發展,最終實現城市河道景觀的可持續性發展。
高淳石固河北延拓寬工程,南起蕪太路、北至石固河蘆溪河交匯處,全長約3.1km,拓寬后的河道及兩側綠地總寬度約80~200m不等。我們以生態立區為原則,系統創新為基礎,文化傳承為宗旨,把石固河打造成為服務兩岸生活和生產,融合慢城空間休閑功能、旅游體驗、文化展示、生態保育于一體的3km黃金水道。以“慢城、水韻、淳生活”為設計理念,打造一個水鄉慢城的文化地標、一個充滿活力的濱水公共空間、一個生態平衡的水岸森林,實現慢高淳、淳生活的城市生活理想。
在滿足河道防洪排澇、水循環的安全水利功能基礎上,通過拓寬河道、模擬自然河道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循環,滿足各類生物棲息的基本生態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復石固河生態河道走廊。通過結合濕地及濕地植被群落,一方面營造多樣化的動物棲息場所,另一方面實現對水體的凈化儲蓄功能。
在生態修復過程中可以利用水生動植物來凈化河道水體和恢復水生生態系統。沿河岸種植變化多樣的水生植物群落,來構建層次豐富的水岸植被體系和濕地灘涂,這不僅是為了豐富濱水空間的景觀,優化河道岸線形態,還可以起到減少水體蒸發量、凈化水質、修復水體生態系統等重要作用。凈化后的雨水一部分匯入河流、一部分用作濱水綠地的澆灌與景觀用水[5]。
還可以通過魚、蝦、海螺和貝類等底棲動物進行適當放養,利用捕食關系,有效去除水體中多余的營養物質,控制藻類生長范圍,形成“細菌→藻類→浮游生物→魚類”的食物鏈關系,有效凈化河道水體質量,達到水生態平衡;對河道底質進行優化,營造自然水底生境,為藻類、魚類等水生群落提供優質的水生環境,使之具有水體自凈和動物棲息雙重功能[6]。
濱河空間作為陸地生態系統與水域生態系統的交匯地帶,具有生態敏感性,它能為水體和陸地交叉區域的生態系統提供充分的緩沖空間,為動植物創造生存棲息環境。優化濱河植被緩沖帶,即模擬大自然的植物群落生長方式,把具有互輔的植物品種栽種在一起,建立一個穩定的植被生態環境[7]。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濱水植物的觀賞性,改善河道生物多樣性,同時能優化改變河岸綠地徑流量、調節洪水水量、存儲養分、過濾水質、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減少噪音、調節風力和調整場地微氣候等河道重要的生態功能。
植物群落搭配上,應合理搭配高大喬木、低矮灌木、攀緣植物和地表植被,形成多層次、豐富化的綠化體系;選擇的植被類型鼓勵采用具有高淳本地特色的鄉土樹種,豐富植物群落層次性、色彩、質感以及注重四季變化的群落搭配,以適應河道生態系統、美化濱河生態景觀(圖1)。

圖1 濱水植物群落
保留部分河道原始駁岸,保證植被的生長。以緩坡入水、淺灘濕地為主,滿足場地的生態性,為藻類、魚蝦、動植物及微生物提供更舒適的生存棲息環境。局部設置親水平臺、棧道等駁岸類型,滿足人們親水的心理訴求。濱水碼頭及局部濱水休閑區,少量使用塊石駁岸,創造活動空間的同時豐富濱河空間的景觀變化。
濱水空間的生態修復需要充分考慮“海綿城市”理念和低影響開發的發展方式,對雨水進行集約化處理。石固河河流自身可以作為城市雨水吸收、收集的主要容器,同時也是參與地下徑流循環的主要空間載體。濱河兩岸生態景觀綠地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彈性”,通過在設計中融入“低影響開發”的一些技術手段,如下凹綠地、濕地塘、雨水花園、生態植草溝、透水鋪裝等景觀形式,對雨水進行引導、儲蓄、滲透和凈化,讓河道兩岸充當“海綿體”,緩解河道荷載和管道壓力,有效減輕自然水循環對城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維持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同時也優化了動物賴以生存的場所[8]。
石固河濱河景觀空間的打造以“城市雙修”為指導理念,將恢復河道的生態功能、體現景觀功能、提供休閑功能和展示文化功能,同時以帶動未來商業、旅游功能的發展為目標,加強濱河空間對周邊城市環境的作用力,實現多元化的濱河功能空間[9]。
在總體格局上構筑“一河兩堤、堤島相依”的景觀空間結構,尊重自然河流、堤島的空間形態。主河道作為主要行洪水域,和水上交通的通行航道,東岸打造靜逸自然廊道,處理好與周邊開發用地的空間過渡;原石固河道向西側拓寬后,西堤岸全線作為樂活休閑漫道,是主要的濱河景觀活動空間和城市形象展示界面。改造后的石固河西岸是連接的紐帶,吸引周邊人群來這里漫步、休憩交談、跑步健身。
在交通游線上,將河道西岸景觀空間布局與外部濱河市政道路系統合理銜接,豐富濱河城市空間與交通空間的景觀界面;在河道西岸空間打造了一條慢行綠道,不僅串聯了濱河綠帶中的節點停留空間,還與城市慢行系統有機結合,提高了濱河慢行空間的可達性;以快行、慢游相結合的模式作為主要的交通游覽模式,體現高淳慢生活,淳生活的旅游體驗。
在功能空間上融入了濱河碼頭、雙湖之心服務區、藝術公園和民俗體驗區等公共空間的營造,為未來發展濱水商業提供空間,同時也帶動了臨近居住空間品質和價值的提升;復合濱水活動也將引動濱水經濟和旅游價值(圖2)。

圖2 濱河慢游綠道
在“城市雙修”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充分思考如何在激發濱河空間活力的基礎上,設計出無可復制的景觀,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傳承場地記憶和精神價值,體現高淳獨特的“慢生活”文化[10]。場地文化通過圍繞“水韻、慢城、淳生活”的主題展開,全線劃分了“淳城印象、淳素水岸、淳林水上、淳溪人家”四個主題文化空間。
①“淳城印象”通過對蕪太路以北的現狀曲橋進行了保留和保護,并且局部保留了原有西側大堤,形成島的形態作為原有橋體的場地支撐;河道繞島通過,在新建西側堤岸旁形成淺灘濕地水域,配以水生植物,形成生態景觀空間。這個節點既保留了石固河的場所記憶,承載著周邊居民的鄉愁,又與生態景觀空間自然融合,成為石固河北延拓寬工程起點的一處亮點(圖3)。

圖3 石固河老橋保護
②“淳素水岸”主要打造能體現城市新面貌的休閑水岸生活公共空間,融入戶外劇場、童樂園、臺階草坡等等,通過慢行游線組織、交錯的空間序列和創造多元視覺效果等方面進行景觀空間呈現。
③“淳林水上”則注重打造水體陸地生態涵養的自然體驗空間,通過河道中島嶼形成水上森林,親水步道的打造等豐富水岸景觀空間層次,為人們提供良好的濱河自然空間體驗。
④“淳溪人家”位于石固河與蘆溪河交匯處,保留了原有水鄉村居的空間形態,通過對村居形態的優化更新,打造水鄉人家慢生活的娛樂休閑空間,融入民俗體驗。
“城市雙修”是城市在存量發展時期提升城市品質,緩解城市問題的有效手段,是改善人居環境、補足城市缺陷的重要舉措,對城市生態環境、功能優化具有重要的意義[11]。通過引入“城市雙修”理念,從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兩個層面對石固河河道空間與濱河景觀空間進行更新優化,改善了河道生態環境,提高了濱河空間品質,展現了高淳現代的城市形象,以高標準打造了高淳區水生態文明城市示范區,為周邊區域的城市空間發展起到積極引導作用。
資料來源:
文中所有圖片均為作者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