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一
(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武漢 430000)
目前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2023 年農產品加工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2017 年中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超過40 萬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 萬億元以上,與農業產值比達到2.3∶1。2018 年中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 萬億元以上,實現利潤總額達到1 萬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作為襄陽市僅次于汽車制造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總量位列湖北省第二。作為農業大市的襄陽市,全市糧食產能占全省近1/5,占全國近1%;農產品加工業2020年產值達1 262.7 億元,占全省1/7。
中國農產品加工產業還存在很多問題,何安華等[1]根據統計年鑒數據分析,總結出中國農產品加工產業雖已取得長足發展但依然存在資源綜合利用率偏低、研發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嚴重、產品質量存在隱患、空間趨于分散、整體競爭力不強、外資涌入形成沖擊這些問題。許佳等[2]指出中國農產品加工產業國際競爭力不足、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企業創新投資不足、農產品加工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趙艷秋等[3]提出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創新體系不健全,經營者觀念保守,創新人才普遍缺乏,創新資金融資困難。
對于農產品加工產業存在的問題,張翎紅等[4]提出大力推進科技與農業產業聯合,并推進精深加工。吉小嫻等[5]對農產品加工上市企業競爭力研究后提出要提升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規模水平、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創新研發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競爭能力。Thi 等[6]提出社會經濟因素對于農產品加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唐明霞等[7]研究認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核心因素是人才以及技術創新,要加強多類型人才隊伍建設。馮偉等[8]認為中國的大宗農產品加工產業需要向農產品的優勢原料生產區布局。杜霖春[9]提出要實施品牌經營戰略,在信息時代品牌效益已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楊興龍等[10]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企業創新能力是重中之重。閆福俊[11]提出稅收政策有利于改變傳統農產品加工方式,轉變為多元化、集中化的加工方式,使市場秩序更穩定。田慧[12]提出當前稅收政策對于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有利有弊,應對農產品加工業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進行完善。李琦[13]采用層次分析法提出能夠對龍頭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與建議。盛豪[14]提出要加深價值鏈嵌入程度,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盡快打造龍頭企業。劉妍等[15]實證研究得到農產品出口質量整體上能顯著促進產業升級。
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雖然發展的不錯,對工業經濟、農民就業、縣域經濟與財政都有重大貢獻,但不足之處也很多,精加工少、龍頭企業少、知名品牌少、特優產品少。
首先確定使用總產值對湖北省襄陽市的經濟情況進行衡量,用字母Y來表示。通過觀察具體數值趨勢,可以了解到湖北省襄陽市依照年度的變化增減趨勢、變化速度等。
采用從業人數指標來衡量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勞動力供給情況,用X1來表示。規模以上企業數(家)指標用X2來表示,規模以上企業的增加對生產水平與產業間競爭力都有影響,也同樣體現政策的扶持情況,企業數的增加代表資源的分配減少。襄陽市固定資產投資(億元)用X3表示,固定資產對于企業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企業生產的必要條件。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利稅總額(億元)用X4表示,衡量企業一定時期內稅收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影響。城鎮及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用X5、X6表示,居民收入的提高使居民的需求提高,分別以農村與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析兩者對農產品加工產品的需求不同,以此得到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的影響因素。調查得到的數據見表1。
為了得到這些變量對于總產值的相關關系,將表1 中的數據輸入到SPSS 軟件中,得到總產值與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數(萬人)、襄陽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家)、襄陽市固定資產投資(億元)、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利稅總額(億元)、襄陽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元)、襄陽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等的相關矩陣散點(圖1)。觀察圖1 可知,Y除了與個別點有異常現象,其他均存在一定線性關系,說明可以通過建立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從而得到各變量對于總產值的影響。
如圖1 和表2 所示,總產值Y與利稅總額(億元)在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與襄陽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家)在0.05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初步將模型公式設定為:

圖1 變量相關分析矩陣散點
式中,μ為誤差,運用SPSS 軟件對表1 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見表3。
根據表3 可以得到初始模型如下。

表3 總模型回歸系數
其中,R2= 0.950,F= 6.396。
從模型結果來看,從業人數因素的增加對襄陽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說明從業人數的增加對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有利并且影響較大,證明了襄陽市的農產品加工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需求較高。綜合圖1 可以發現,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的增加對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說明規模以上企業數的增加對于產業結構的優化、產業技術的創新、產業品牌的打造等都有利,能有效促進產業發展。雖然模型結果為負數,但綜合圖1 可發現,襄陽市農固定資產投資與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具備一定的線性關系且基本呈正比,說明該因素的增加對產業發展起促進作用。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對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面都起到促進作用,從而促進產業發展。對于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利稅總額模型結果為正,表明利稅總額上升有利于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承擔足夠多的社會義務能夠打響產品品牌、維護企業形象、得到更多政策及資金扶持,從而促進產業的發展。從模型結果上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起正面影響,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卻相反,說明對農產品加工產品的需求主要來自城鎮,農村居民需求較少。
2.1.1 擬合優度檢驗 擬合優度是指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度量擬合優度的統計量是可決系數(亦稱確定系數)R2,R2最大值為1。R2的值越接近1,說明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越好;反之,R2的值越小,說明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越差。從模型結果可知該模型的測定系數為R2= 0.950,并且0.950 接近于1,說明襄陽市農業生產總值的變化中有95.0%的部分可以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數(萬人)、襄陽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家)、襄陽市固定資產投資(億元)、襄陽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元)、襄陽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利稅總額(億元)的變化來合理解釋,故擬合優度檢驗通過。
2.1.2F檢驗F檢驗是一種在零假設之下,統計值服從F分布的檢驗。其通常是用來分析超過1 個參數的統計模型,以判斷該模型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參數是否適合用來估計母體。其計算過程就是先計算樣本標準偏差的平方,即S2=∑(x- -x)2/(n- 1),2組數據就能得到2 個S2值,F=S2/S2′,F值與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較,如果F 假設給定顯著性水平α= 0.05,通過查表得到F0.05( 6,9 )= 3.37。從模型結果可以得到,統計量F= 6.396 >F0.05( 6,9 ),差異顯著,于是F檢驗通過。 通過收集襄陽市2012—2020 年的數據,分析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數、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襄陽市固定資產投資、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利稅總額、襄陽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襄陽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 個因素對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的影響,得到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對于勞動力、品牌打造、科技創新、政府支持等方面都還有提升空間,這也反映出襄陽市農產品加工產業存在的一些問題。 2.2.1 襄陽市農產品品牌知名度不高 襄陽市農產品馳名商標有31 個,但缺少知名品牌。雖然襄陽市品牌建設不斷發展,但是真正能夠在湖北省乃至全國有名的行業知名品牌很少,一方面企業自身品牌意識不強,廣告投入較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農業品牌的支持相對乏力。 2.2.2 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 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精深加工率近30%,“稻谷打成米,小麥磨成面,菜子榨成油”的傳統局面雖在扭轉但還不足。精深加工是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的主要短板,儲藏、保鮮、烘干等初加工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生豬、特種花生、油菜等部分行業原料短缺問題比較突出。精深加工的提高對利潤的提高也有較大影響。 2.2.3 企業融資困難 一方面,農產品加工企業尤其糧油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企業必須在農產品收獲季節購進大量原材料,集中收購的流動資金需要量大,但貸款困難,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缺乏有效的抵押資產,銀行貸款受限。企業為了融資,不得不引入擔保、保險等第三方機構,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受銀行貸款政策變化的影響,部分企業新建項目的后續貸款出現抽貸斷貸,項目無法發揮效益。如中興綠色日處理小麥600 t 專用粉生產線,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因為后續想要貸款非常困難,導致項目進展受到很大影響。 2.2.4 政府扶持與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從實證分析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對企業發展有促進作用,說明企業發展還是需要政府予以更多扶持。雖然政府這些年已經不斷采取政策扶持農產品加工業,助力轉型升級,但在政策支持上依然存在不足,資金投入不夠。政府與企業對農產品加工創新的投入缺乏,人才引進不足。 建議政府與銀行合作,共同出資建立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專項基金,支持農業企業融資;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給予政策扶持,最好可以由政府每年出資對重點農業領域、重點龍頭企業發展精深加工、科技提升、設備更新改造等貸款,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龍頭企業是關鍵,能夠引領帶動其他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政府應強化政策扶持、技術支撐和金融支持。實施龍頭培育、基地建設、標準建設、協會(合作社)建設、宣傳推介“五大工程”,重點培育襄陽牛肉面、襄陽大頭菜、襄陽高香茶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影響力的品牌。市級財政每年預算一部分農產品品牌建設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重點品牌建設、品牌獎勵和工作經費。政府可以提供一部分預算做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重點品牌建設、品牌獎勵和工作經費。 精深加工是襄陽市的短板,也是以后需要主攻的方向。襄陽市農產品加工業當前附加值較低,應多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制訂重點發展精深加工的政策措施以及戰略合作計劃。可以加大對果品、蔬菜、茶葉、菌類、中藥材等營養功能成分提取開發力度,積極研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的加工食品和物美價廉的非食用加工產品。對襄陽鍋巴、臥龍山藥等特色農產品繼續發展其潛力,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將小產品做成大產業。 創新是一切產業發展所需的重要因素,目前襄陽市雖然已經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但仍有欠缺。政府應給予創新足夠的資金,給予優惠政策引進人才。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發展山藥面條、山藥酒、麥冬茶等新產品的研發和市場拓展。深入研發小麥專用粉制品,開發麥冬、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產品加工。多開發新能源、新材料、新產品等,讓資源可以循環利用,使產品能夠增值。2.2 結論
3 建議
3.1 協調解決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問題,給予優惠政策
3.2 做好品牌培育,優先培育龍頭企業
3.3 全力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