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評價是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環節之一,一般情況下,教育質量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因此,在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將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作為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在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推進實施與之相配套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面臨巨大挑戰。總體而言,由于教育內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高中教育質量的傾向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突出表現為:在評價內容上重考試分數而忽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在評價方式上重最終結果而忽視學校進步和努力程度;在評價結果使用上重甄別證明而忽視診斷和改進。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制約了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筆者開展了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調查研究,希望能夠在此基礎上促使高中教育教學效率全方位提升。
關鍵詞: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調研報告
作者簡介:施黔群(1968—),男,福建省福清市第三中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
一、調查時間
2021年4月7日至2021年5月7日。
二、調查對象
福建省福清市某三所高中的教師和學生(說明:因調研學校要求,報告不出現具體調研學校名稱)。
三、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分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制訂關于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調查問卷,并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福清市某三所高中中抽樣30名教師和3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最后回收教師問卷28份,回收率達93.3%;學生問卷回收297份,回收率達99%,調查結果真實有效。
四、調查分析
(一)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現狀分析
1.目標分析
通過調查的結果筆者發現,目前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目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有80%的目標為知識目標;有65%的目標為技能目標;有28%的目標為情感態度目標。
2.內容分析
在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調查中筆者發現,當前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內容主要如下:75%以上的教師表示目前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為課堂教學內容評價;70%的教師表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內容會涉及學生的德育方面;還有40%的教師表示評價的內容會逐漸涉及美育內容。另外有20%的教師表示評價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的綜合發展情況相關。
3.過程分析
評價是一個過程,并非只是集中在某一個點,所以在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過程中主要包含了兩種評價情況:一是結果評價,二是過程性評價。通過調查筆者發現:有75%的教師表示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是結果評價;有25%的教師表示在評價的過程中會充分關注過程性評價。
4.方法分析
評價方法的有效運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評價更為精準,因此,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評價方法的運用尤為重要。當前福清市某三所高中學校的教師與學生的評價調查顯示,有80%以上的教師認為評價主要采用的是師生評價,有20%的教師認為會在時間有空余的情況下采用生生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等方式。
(二)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中的問題分析
通過對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現狀的調查分析筆者發現,當前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目標缺失
通過調查結果筆者發現,大部分的教師和學生都認為評價的主要目標應該集中在知識目標以及技能目標方面,只有少數師生關注情感意志方面的目標。這嚴重影響了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需要在下一步的評價制度建構中進行完善。
2.內容落后
調查結果顯示,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內容主要包含了教學內容、德育、美育、綜合能力等,但是從詳細的情況來看,在這些內容中,大部分評價都集中在課堂教學知識方面,針對學生德育的評價不多,至于針對勞動教育、美育和綜合實踐能力等內容的評價更是常常被忽略。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效果難以得到真正的提升。
3.過程忽略
通過調查的結果筆者發現,在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關心的仍然主要是教育的結果,教師難以在教育過程中關注多方面的內容,所以這就影響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準確性,需要在以后進行完善。
4.方法單一
評價方法是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主要途徑,除非教師和學生都非常重視評價方法的運用,否則便難以進行高質量的評價。但是在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教師在評價時都只是采用師生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方法,并不能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整體情況,所以在評價的過程中會有失偏頗,造成不良的影響。
總而言之,從當前福清市某三所高中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調查情況來看,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存在評價目標不明確、評價內容較單一、過程性評價不夠、評價方法單調等多方面問題,因此,在進一步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完善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
(三)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策略分析
1.豐富評價目標
如果將高中教學過程比作一場戰役,那么目標便是這場戰役的制高點,教師和學生只有在明確的目標的指引下才能夠制訂更為詳細的教學和學習計劃。因此,在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過程中教師首先便需要確定評價的目標,這樣才能夠讓教師和學生在確定教學和學習目標時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具體情況如表1。
通過表格的形式將評價的目標進行更為全面的展示,這樣教師和學生便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所構建的目標有更清楚的了解,讓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融入高中質量評價的過程中。
2.更新評價內容
在高中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構建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應該充分關注評價的內容,換句話說,應該對評價些什么進行更為全面的展示,這樣才能夠讓教師和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評價。
在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我們應對整個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這不僅能夠讓教師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學習內容有更為明確的認知,還能讓教師和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時刻關注自身在進行課程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是否達到目標。
3.重視評價過程
學習是一個過程,評價也應該是一個過程,所以在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首先,分階段制訂評價目標。學習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克服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面對一個遠大的目標,人們可能會覺得壓力很大,于是在內心深處會想要去逃避;但是如果將這個遠大的目標細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我們再去實現它們的時候就會覺得容易得多。因為在每一個小目標完成以后,我們總是會得到相應的評價,這無論是從心理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都有利于早日實現整體目標。因此,在完善高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分階段制訂學習目標,然后再針對這些目標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以有效引導學生實現學習的整體目標。通過分階段制訂評價目標,并讓學生在具體的目標中提升自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按照目標來要求自己,讓自己在學習時能夠將一個大目標進行細分,然后一步一個腳印地去進步,最后實現整體水平的提升。
其次,建構過程評價標準。高中教育教學實踐表明,不同的評價標準能夠形成不一樣的結果,比如,讓一位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來完成高中二年級的學習任務,當然會覺得得心應手,那么這種情況下如果評價者仍然采用高中二年級學生的評價標準就不太合適了。同理,在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過程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以便學生能夠得到客觀的評價,從而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不同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如果進行分過程評價,將有利于促進學生在不同的過程中正確地評價自己,并促使學生朝著最終目標進步。實踐證明,在過程性評價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設計分過程評價標準,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準確的評價,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學習自信,并能夠在自信的積累中獲得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最后,根據學情擬定評價方法。相較于傳統的評價方法,過程性評價要求教師在進行評價時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在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分析結果來擬定相應的評價方法,這樣才能夠起到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快樂進步的作用。
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發展個體,擁有著不同的個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具體的學情來選用不一樣的評價方法。比如,在學生進行初次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師對生的評價方法以便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掌握。在學習程度達到熟練以后,教師應該采用生生評價的方法,讓學生一邊自主學習一邊向同學學習,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在學習程度達到非常熟練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生對師的評價方法,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并提出相關教學建議,以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目的。所以,在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學情分析結果,在教學中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在正確有效的方法中不斷進步,快樂發展。
4.豐富評價方法
教師應根據以往的教學情況和相關文獻資料,對評價方式進行優化設計,設計方向要多樣化、多元化,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設計完評價方式后,再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將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其一,展覽式評價。評價的一大重要作用就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對優秀的學習結果進行展覽就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在研究中,教師可以展覽式評價為方向設計更多的展覽模式,例如班級拼貼墻展覽、個人作品展覽、主題作品集展覽等。在展覽式評價中,學習結果被展覽的學生會獲得巨大的激勵效應,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高中學習中。而未被展覽的學生能夠學習到別人作品的優秀之處,明白什么樣的作品是優秀的,在對比中取長補短,從而產生要努力學習、參與展覽的積極心理。
其二,自主式評價。自主式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一方面,學生需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反思并寫出自己在學習中的優點和缺點;另一方面,學生需要對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寫出自己對其他人的作品的看法。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自評增強反思和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在互評中發現自己以前未發現的優缺點。而教師則對學生的評價進行補充。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互評、教師補充評價的操作過程進行詳細設計。
其三,檔案式評價。檔案式評價是指為每位學生建立一個檔案袋,讓學生定期把自己的學習情況整理到其中。學生可以通過檔案袋中積累的學習結果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提升對高中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同時也能在欣賞自己檔案袋作品的過程中獲得對美的理解和感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檔案為方向,對檔案袋的形式和教師的評價進行具體設計,例如讓學生把自己的優秀的學習結果做成書的形式進行檔案保存,教師定期為每個學生的檔案給出階段性評價等。
五、總結
綜上所述,完善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是當前高中教育的關鍵所在。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調查發現目前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不足,然后再采取措施來完善是提升當前高中教育質量綜合性評價的基本路徑,也能更加客觀地對高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進行構建。因此,在將來我們應更進一步地探究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的完善措施。
[參考文獻]
本刊編輯部.積極響應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要求,開展新時期普通高中教改工作[J].天津教育,2021(14):1.
梁茜.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公平風險及消解路徑[J].中國考試,2021(05):88-94.
郭朝紅,王彬.高中教育質量評價的思考與設計[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1,10(01):64-68.
劉輝,吳瑞瑞.高中階段教育規模、結構和質量治理的政策話語分析——基于改革開放以來的《教育部工作要點》[J].教育探索,2020(12):22-28.
吳全華.論以有質量和有公平為目標的普通高中教育改革[J].當代教師教育,2020,13(0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