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加快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全面提高學校教研水平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教師要在減負增效背景下設計、布置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讓英語課后作業更加合理,發揮更好的效用。減負增效背景下,教師要利用科學合理的英語課后作業加深學生對課上教師所講知識的印象,還要讓學生通過完成初中英語課后作業來減輕英語學習負擔,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合理性;有效性
作者簡介:杜娟(1986—),女,甘肅省平涼市第四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課后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學生的課后作業能直觀地反映他們對本節課所講知識點的理解程度,是檢測學生聽課效果的有效媒介。在現階段“雙減”政策下,教師應改變以往的作業布置方式,設計合理、有效的作業,這樣既能提升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質量,還能減輕學生學業壓力。英語課后作業是對本節課重點內容的練習,學生通過在課后做英語作業能夠判斷自身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校的聽課情況對英語課后作用進行適當設計,確保課后作業內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
一、當前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布置的現狀
(一)大量布置作業,學生負擔重,學習興趣低
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和家長仍舊唯成績論,不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思維的培養,認為學生可以通過反復和大量的練習提升學習能力。部分初中英語教師采用“題海戰術”布置課后作業,甚至布置的作業超出了學生的能力水平,讓學生無法按時完成作業,甚至產生消極、抵觸的心理。在消極情緒的影響下,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可能會抄襲、亂做,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英語成績的提升,還與現階段“減負增效”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2]。
(二)作業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英語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往往以教材上的練習、學校集體征訂的練習冊或試卷為主,甚至單純讓學生大量背誦、抄寫英語單詞。教師布置課后作業的形式單一,缺乏多樣性,讓學生在相似題型的練習中逐漸降低學習興趣。還有,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極少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材的知識內容、需要拓展的知識點來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后作業的題目,或者改編教材及練習冊上的習題。此外,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基本都是統一布置,但一個班級學生的能力水平具有差異性,教師布置作業時,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層次性和其水平的差異性,就容易出現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吃不飽”和基礎能力較弱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讓課后作業淪為形式,無法發揮鞏固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的作用。
二、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的意義
初中階段是學生自身發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階段,從初中學科的組成上來看,英語是中考必考科目,學科地位尤為重要,因此其受到社會各界和教育行業的高度關注。在以往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課上40分鐘”而忽略了課下作業內容的設計,有的教師由于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較差索性取消課后作業。學生如果僅依靠課上短短幾十分鐘的學習,則不利于其對知識點進行鞏固,長期下去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對此,教師在提升英語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要注重課后作業的設計,使英語課后作業內容合理、有效,通過課后作業內容上的“減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初中英語教學的“增效”。
(一)鞏固知識點
初中英語課程的學習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鐘,學生應在課上認真聽講,下課后對教師所強調的語法、單詞進行練習,這樣才能牢牢掌握英語知識。由于初中課程安排較緊,學生學習壓力大,如果學生過度依賴課上的40分鐘,不進行課后練習,就易于遺忘在課上所學的知識。對此,老師應針對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設計英語作業,讓學生通過完成課后作業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和對新單詞、新語法的了解,并將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總結、綜合,進而完全掌握初中英語課程的知識點[3]。
(二)查缺補漏
學習英語課程和學習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學習初中英語的過程中較少用到學生的理性思維,更多的是記憶。學生只有不斷練習、反復記憶,才能提升英語學習水平。學生通過在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英語作業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查漏補缺,如果經過思考還是不懂就對問題進行標注,在下節課上和教師一同探討,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來了解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把這些問題進行標注,然后一同講解[4]。例如在漢譯英“你哥哥通常什么時候去上學?”這句話時,大部分學生都會翻譯成“What time does your brother usually goes to school?”而正確的翻譯應是:What time does your brother usually go to school?這是因為學生對“借助助動詞do(或does)構成疑問句或否定句時,句中的謂語動詞用其原形”這個知識點掌握得不好。因此,在接下來的講解中教師應加強對助動詞在疑問句或否定句中的變化的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該知識點。
(三)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
初中學生在校時間有限,但需要掌握的科目知識繁多,因此學生并不能利用在校時間就完全掌握所有教師在課堂上強調的重點,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后做練習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當教師對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行科學設計后,學生通過完成作業能夠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在下一次遇到類似的試題和難題時才能夠運用對應的方法進行探究和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英語課后作業:請畫出熊貓在爬樹,并用所學到的單詞和語法寫下圖示內容。學生在紙上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熊貓,然后再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單詞和語法寫出“The panda is climbing a tree.”這樣通過繪圖法來記憶短語,不但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形成圖像記憶,以后再遇到類似的語句就能馬上聯想到自己畫的圖片,以加深學習和記憶。
三、提升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一)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英語課后作業的布置是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初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所學的各種知識來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課后作業的設計過程中要參考教學大綱對學生的要求,在設計作業時綜合學生日常的英語學習情況,分層次、多角度地設計,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英語口語交流相結合,注重學生對課后作業的接受程度,注重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布置具有針對性的課后作業。這種英語課后作業的設計模式不僅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種創新,也是實施多層次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更是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設計英語課后作業的初衷是讓學生能夠通過作業了解本節課內容的重點,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了解重點詞匯的變形規律,掌握不同語法的運用方式,從而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點,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目的。通過有針對性的作業設計,教師就能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薄弱之處,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和普遍出現的薄弱之處進行相應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4]。
(二)提升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樂于學習,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初中英語學習之中。對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作業類型,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課后作業更感興趣。例如,在學習某個國家或地區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設計如下作業內容:根據所掌握的詞匯和語法,扮演一名導游為即將來到你家鄉的外國朋友介紹自己的家鄉。這就需要學生在進行角色表演之前先了解當地的建筑、文化、歷史、人文等,并對其進行詳細查閱,對整體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并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真正的當地導游,準備好如果游客在旅游過程當中向你提問時該如何回答,然后梳理好語言邏輯順序,并在作業本上用自己所掌握的詞匯和語法寫一段導游詞。學生如果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不懂的詞匯可以翻閱詞典,遇到不了解的文化可以去網上查詢。這樣的英語課后作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能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開展合作學習
在進行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設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掌握一定的單詞量是學習初中英語的基礎,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并給班級的合作小組派發單詞學習任務,讓他們通過探究合作尋找合適的記憶方法,讓組內成員互相分享自己的記憶方法,利用英語自習課的時間完成在校的英語課后作業。記憶單詞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學生發現可以用英語單詞的發音諧音記憶部分單詞[5]。例如,單詞“pest”為害蟲,學生可以音譯為“拍死它”;有的學生根據字母組合、讀音規則記憶中文中許多來自英語的單詞,例如,“tank”坦克、“jeep”吉普車;還有的學生運用整體記憶法——把幾個字母看作一個整體來記單詞,如“ow”再加上不同的字母,可組成how、cow、now等。學生在合作過程中通過交流自己記憶單詞的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其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還能提升其學習熱情。
(四)拓展課后閱讀,增強作業的開放性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結合英語教學的特色進行多種類型作業的設計,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的階段給學生設計作業。比如,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教材、多媒體、網絡尋找沒有學過的英語句子,然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這不僅能拓展學生的詞匯量,也能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獲得成就感。
繪本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素材,繪本通常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同時還配備圖片輔助學生進行閱讀,內容豐富且趣味性強。教師可以在課后適當布置讓學生閱讀英語繪本的作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挑選合適的繪本閱讀材料,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在課后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繪本閱讀[6]。比如,九年級學生的詞匯量已經較為豐富,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閱讀繪本National geographic children's encyclopedia,該繪本采用較為簡單的句式對美國地理知識進行描述,其閱讀難度較小。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閱讀繪本后,讓學生根據已學內容創作繪本。但初中生在設計繪本方面的能力不足,難以單獨完成任務,需要在教師指導和同學的積極幫助下完成。這樣,通過對趣味化故事的編排,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更加能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7]。
(五)增設晨讀作業
研究顯示,學生每天起床后的一至一個半小時之內的記憶力屬于一天之中最佳。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好這一至一個半小時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較于高考,初中階段學生的升學壓力較小,教師可以將一小部分英語課后作業安排在學生每天起床到進校門之前的這一時間段,將單詞的記憶和拼讀放置在清晨,讓學生通過默記或進行有聲朗讀來增強詞匯記憶。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養成每天早上聽廣播的習慣,讓學生在早上利用合適的時間收聽英文廣播。這樣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英語語境,而且長時間收聽英文廣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初中英語聽力考試中能夠準確地抓到關鍵詞匯和重要語句。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減負增效背景下,合理設計英語課后作業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總基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有效的英語作業,讓作業符合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并精細到每個細節。在英語課后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增強英語作業的趣味性、合作性、針對性、拓展性,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習的潛能,以培養學生創新、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陳玉梅.減負增效: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7(06):49.
周叢叢.探討“減負增效”背景下如何設計初中英語作業[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01):58-59.
聶磊.減負增效: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研究[J].學周刊,2013(13):80.
彭紅梅.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布置改進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5(06):114-115.
馬惠芬.“減負增效”背景下如何設計初中英語作業[J].新課程(中),2019(10):15.
施生強.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有效性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05):34.
楊永平.關于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J].速讀(下旬),2016(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