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展開研究,根據思維導圖的特點以及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使用情況,分析其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方面的可行性。另外,結合當前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探究教師在課前預習、實踐探究環節以及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等方面的思維導圖應用措施,以期幫助學生搭建系統的物理學習網絡,形成更加全面的物理學習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作者簡介:陳良玉(1974—),男,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館前中學,一級教師,專科學歷。
一、思維導圖簡述
思維導圖是指將所思所想通過樹形圖等方式表現的一種邏輯展現形式,也被稱為腦圖、心智圖等。我們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明確不同層次信息之間的聯系以及相關信息的主次關系等,從而對事物形成更全面的認識。教師將思維導圖引入初中物理教學,可以啟發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以便其將所學知識整合起來,搭建完整的物理知識網絡,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二、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邏輯思維訓練不足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物理知識,還應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物理課程特點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思維訓練,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并引導學生對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識進行有效梳理,避免學生因學習的深入而陷入混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課時緊張、教學任務繁重等因素影響,部分教師慣于使用“填鴨式”教學向學生講述物理知識點和相關解題方法,沒有就物理知識的應用方向以及內在聯系等展開說明,這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不深刻,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這一點在物理課堂提問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教師就某一問題向學生提問時,學生如果沒有理清答題思路,往往難以得出正確答案,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隨著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越積越多,學生在后期物理學習過程中易出現課堂學習效率明顯下降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物理學習的信心。
(二)課堂氛圍不理想
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和教師的互動質量會隨之提高,教學效率也會明顯加快。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秩序,推動各項課堂活動的有序開展,往往會選擇相對嚴肅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對教師具有畏懼心理,自然不會主動與教師溝通,在課堂上也不會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隨著問題的不斷積累,部分學生會逐漸對物理學習產生厭倦,在課堂上、寫作業時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三)課前準備不到位
初中物理學科的知識點很多,在做好課前準備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大幅增強。課前準備環節,在學生對要學習的物理知識形成初步認識后,教師再進行課堂講解,那么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方向以及知識結構之間的關系等會形成更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盡管部分物理教師給學生布置了提前預習相關課程的任務,卻不重視引導學生完成,導致許多學生草草了事,等到實際上課時,學生面對新知識點依然很陌生,課堂教學質量也就難以提高。同時,一些相對難以理解和區分的物理知識點,僅通過教師講解,學生無法形成清晰的認識,如凹透鏡和凸透鏡的區別與各自的應用范圍等。學生在沒有做好課前準備的情況下匆忙開始學習,很容易對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折射方向等產生認知偏差,這將嚴重影響其后續的學習,導致學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復習,加重學習負擔。
(四)課堂知識吸收慢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學生在學習了新的物理知識后遺忘了舊知識,或者混淆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對未來的物理學習缺乏清晰的認識。如果教師沒有采取積極措施幫助學生解決此類問題,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那么學生的學習進度將會逐漸變慢,嚴重影響其長期發展。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課前預習
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的引導,結合學生的物理學習特點以及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安排好學生的課前預習任務并適當進行引導和檢查。為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教師可以對要講述的物理知識點進行基礎的框架梳理,提前把這一框架的思維導圖提供給學生,引導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和物理課本等進行預習,并對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和完善,當然學生也可以根據個人理解繪制新的思維導圖。這能夠使學生在梳理新知識、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將要學習的物理知識形成更全面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對自己已學習到的物理知識進行整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質量和密度的相關知識前,教師可以事先繪制好基本的思維導圖,標明物體質量以及密度之間的關系和重要知識點,引導學生結合思維導圖進行預習,確保學生對物體質量和密度所涉及的知識點具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向學生講解相關知識,學生會對這一知識點及其與相關知識點的聯系形成更全面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學生會主動將相關聯的要素聯系起來,在實際運用中思路會更加清晰,最終其學習效果自然會得到增強。
(二)課堂實踐
除了利用思維導圖開展課前預習,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掌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如果教師向學生講述理論知識后沒有給學生提供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那么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掌握知識,在后續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遺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這一問題,善于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真正理解各類知識,充分發揮實踐操作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光沿直線傳播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梳理這一內容涉及的知識點,并在必要節點添加可進行實驗操作的標注,引導學生自主展開實驗操作,利用不同的物體驗證“光沿直線傳播”這一理論。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學生對光的傳播特性會形成更全面的認識。在光的折射與凸透鏡課上,有許多學生能夠自己動手探究,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這些內容進行說明,降低學生進行探究的難度,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展開實驗并通過實驗對光學知識產生更加直觀和深入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在教學場景設計等工作中應用思維導圖,借助其梳理各環節的步驟、工作要點和時間等要素,提高自身對課堂節奏的把控能力。
(三)教學檢驗
初中物理教師在引入思維導圖改良自身教學模式時,還應加強對自身思維導圖構建能力和邏輯思維梳理能力的重視。教師應注重總結反思,利用思維導圖對課堂教學流程進行規劃后,認真對比不同流程下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留心觀察學生的思維導圖繪制結果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情況,并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式,避免學生因利用思維導圖展開預習時出現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等情況,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除了教師自主學習思維導圖的相關知識,學校也應予以重視,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時出現的問題,通過邀請專家教授進行講解以及舉辦校內教師交流會等形式,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問題。
(四)教學調整
初中物理教師除了要完成日常授課,還要根據教學指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進度的梳理,并根據梳理結果調整自身教學方法。教師在前期備課和后期教學反思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更好地梳理教學進度,并快速完成后續教學思路的梳理,明確當前工作開展的重難點。隨著思維導圖應用的深入,教師的教學思維會更清晰,在解決自身教學問題、補充教學不足時也會更有針對性,由此可以提升教師的個人能力,對其在實踐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也有很大益處。
(五)鞏固提升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開展課后復習,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通過樹形圖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將課后制作的思維導圖與課前進行對比,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梳理不同模塊的學習重點和知識,讓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走出認知誤區。這樣,學生在復習階段耗費的精力會大大減少,學習效率明顯提高,知識掌握得也更加牢固。例如在復習壓強相關的知識時,由于這部分內容與前后課程知識的關聯較為密切,通過讓學生將課前與課后制作的兩幅思維導圖進行對比,使其既了解了自身知識的不足,也快速掌握了與壓強相關的其他知識。
(六)輔助教學
教師應當認識到思維導圖對教學的輔助作用,對部分較為抽象、難以區分的知識點,應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在實際應用時,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物理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所學知識出發,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分析,快速整合各類物理知識并分析這些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最終達到拓寬學生思維廣度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授滑輪相關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常見的滑輪,并利用思維導圖判斷不同滑輪的特征及應用情況,讓學生對滑輪的受力方向和作用力方式等產生清晰的認識。
四、初中物理教學應用思維導圖的積極效果
(一)提升學生邏輯思維深度
初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尚未固定下來,他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強,但是梳理串聯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這會導致一些初中學生的后期學習效果不理想。通過引入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用思維導圖的邏輯節點表示出來,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必要時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個人想法編制新的思維導圖,這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梳理學習要點。此外,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聯系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來繪制思維導圖,并借此分析現象中涉及的物理常識,幫助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來理清所學知識間的聯系,讓學生逐步構建自己的物理知識網絡。在后期的學習中,學生只需要將新學習的知識添加進自身的邏輯框架即可。這有助于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力較以往明顯提升,減輕對新知識的排斥感和陌生感。
(二)改進教師教學思路
引入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重點等進行有效梳理,規避講解模糊、遺漏等問題,并可以更直觀地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快速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加以改進。
(三)提升物理教學質量
初中物理教師還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授課中,例如在新單元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入手,向學生講述與新單元知識相關的教學內容,并將新單元的重點知識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呈現。由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個基礎的邏輯框架,明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短板,之后再向學生講授具體知識,學生的接受能力會明顯增強。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教案設計等環節引入思維導圖,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對物理知識掌握程度來制作不同的思維導圖,并以此為基礎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教案。
五、總結
將思維導圖引入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基于此,教師要提升自身制作思維導圖的能力,在自身教學設計工作以及學生預習、復習等環節引入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搭建更加系統、完備的物理知識網絡。同時,教師也要關注自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以切實解決學生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姜曉穎.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01):9.
張福海.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學周刊,2020(11):131-132.
劉勇.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0(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