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婧婧 辛文
摘 要: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活動,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進經濟社會良性發展、增強人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本文對部分創建試點城市的典型經驗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為其他城市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活動提供行動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社會管理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Typical Experien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Food Safety Demonstration Cities
SHAO Jingjing1, XIN Wen2
(1.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f Rizhao, Rizhao 276800, China; 2. Yinan County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Yinan 276300, China)
Abstract: To carry 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food safety demonstration cities and deeply implement the food safety strategy to make people eat safely and at eas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urban governance, promote sou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people’s sense of happiness. The articl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typical experience of some participating c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action reference to other cities to carry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food safety demonstration cities to a new stage.
Keywords: food safety; national food safety demonstration city; social management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之責。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性,要求各級地方堅持嚴字當頭,把食品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保障民生工程來抓,堅決守護好人們“舌尖上的安全”[1]。
為了督促地方各級以“四個最嚴”要求為根本遵循,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堅決筑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線,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于2014年正式啟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活動[2]。截至目前,全國已成功創建3批試點城市,涉及31個省(區、市)的67個城市,覆蓋了全國所有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部分基礎較好的地級市,覆蓋人口4.3億、國土面積115萬km2,生產總值約占全國一半。第4批創建推薦城市已于2021年12月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備案公示,名單包含北京市通州區、懷柔區、天津市河西區、北辰區等共53個城市。
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活動已經成為當前全國推進食品安全工作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抓手和平臺,創建活動的開展促進了試點城市的社會協同共治,全面提升了當地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本文通過對部分試點城市的創建工作進行分析,將試點城市創建典型經驗總結為以下3個方面。
1 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
1.1 高點定位,高層推進
把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高位推動,縱深發力,強化各級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促使創建工作高質量推進。由市委書記或市長掛帥,成立高規格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煙臺等地還通過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市食安委全體會、人大問詢、政協提案和調研等方式,強力部署、推進創城工作。
1.2 組建工作專班,完善工作機制
為統籌協調、及時跟進、重點督促創建工作,在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創建辦公室,并內設專項工作小組,捋順機制,集中力量,強力全面推進創建工作[3]。例如,杭州成立“一辦八組”、寧波成立“一辦十二組”工作機制。立足當地實際,制定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壓實創建責任,倒排工期,緊扣時間節點,確保所有創建要求落到實處,織密監管網,消除監管盲區,推動創建工作提質增效。例如,楊凌示范區將工作責任層層分包,實現點對點、一對一、全面包抓,消除包抓監管盲區。
1.3 完善督查問責體系
將創城工作納入政府重點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和全市科學發展考核,把創建工作推進水平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分數,督促各創建責任單位主動找差距、抓落實,注重實效,積極作為。濟南市將創城工作在黨委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中所占權重提高至3%,煙臺市為3.5%,杭州市為5%,濰坊市、天津西青區和寧河區均為6%。完善督查考核制度,建立規范、科學的督查考核體系,定期調度、督導、考核各項創建工作的推進情況,公開通報創建工作中取得的實績、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對不作為、懶作為、慢作為的單位或個人進行追責。長沙市將創建工作作為市紀委專項行政效能監察重要內容,根據績效實行責任追究,督促各成員單位積極有效履責。
1.4 組建強有力的監管隊伍
增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力量,相關編制、人員安排有計劃地向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領域傾斜,將年輕干部、專業人才積極輸送到創建一線上,提高創建工作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水平,組建一支政治過硬、能力較強、作風優良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隊伍。2017年“雙安雙創”現場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試點城市的食安監管力量較創建前增加了34%。截至2016年底,參與創建活動的67個試點城市全職從事食品安全監管的人員數量達82 968人。
2 充分發揮“財”的基礎保障作用
2.1 增加食品安全工作的財政預算
將食品安全監管經費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納入了財政預算,統籌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財政資金以及社會捐贈資金,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財政投入力度,對照《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評價與管理辦法》的要求,配齊、配優基層食品安全工作所需的設施、設備,保障食品安全工作高質量、高效率運轉。截至2016年,參與創建活動的67個試點城市的食品安全年工作經費達48.81億元。
2.2 增加創城專項資金
根據創建工作的推進情況,逐年增加對創建工作的專項經費投入,主要用于實地調研、活動開展、氛圍營造、業務培訓等方面,不斷強化對創建工作的經費保障,大力支持創建工作的穩步推進。截至2016年,年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較創建前增長了52.96%;2017年相關經費增幅達55%。南京、寧波、福州、長沙、大連和長春財政投入年度增長均超過50%,廈門、廣州、深圳也超過20%。
2.3 增加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時段提升打造的投入
做好調研,細化立項,根據創建工作整體規劃,將一部分創建資金進行有的放矢的投入,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時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提升整改工程,強化示范引領的作用,為攻克難點提供解決方案和創建模板,帶動行業整體高質量提升,確保投入資金效最大化。廣州市選取160家大型批發市場、重點農貿市場進行重點扶持,投入2 700多萬元,為重點市場檢測室更新自檢設備配置、補充試劑耗材以及購買第三方技術服務。武漢市投入資金8億元對全市各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投入資金1.66億元加強市食品化妝品檢驗所、市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所的硬件裝備,以及市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病例網絡直報系統”的建設。楊凌示范區制定了小餐飲改造提升每戶500~1 000元的獎補政策,對汽車站夜市、田園居步行街、新橋路飲食街等餐飲集中區域進行了整體改造。
3 重點抓好“質”的改善提升效果
3.1 嚴格執法守底線,確保食品安全“品質”
重拳出擊,堅決落實“四個最嚴”工作要求,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和日常監督實際,科學選擇工作切入點,聚焦容易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主體,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深入整治食品安全問題,強化整改落實,打擊妨害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食品安全大局穩定,嚴守“舌尖上的安全”底線。自2014—2016年,第1、第2批試點城市創建前后對比顯示,創建后食品安全現場檢查量增幅達28.41%,食品檢驗樣本量增幅達20.98%,查辦食品安全案件增幅達16.29%。前3批試點城市食品檢驗年樣本量共計達210.56萬批次,年均查辦食品安全案件量達8.62萬件[4]。
3.2 創新監管抓亮點,凸顯城市創建“特質”
創建工作要結合當地實際,充分利用當地特色和資源優勢,整體提升,局部創新,精心謀劃,推進城市食品產業、行業監管等領域轉型升級,形成區域創建特色。有的試點地區注重產業引領,突出產業監管亮點,如湖北襄陽市等地實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湖北宜昌市等地建立食品小作坊產業園區或餐飲集中消費區,上海等地建立餐廚廢棄物集中收集、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體系。有的試點地區注重智慧監管,突出打造智慧監管平臺,如成都建成并運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綜合平臺”“智慧動監信息平臺”“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等平臺;廣州搭建“1+2+10”智慧監管云平臺;廈門建立“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統”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南京啟動“南京市食品安全數據分析平臺”建設,開發了鹵菜追溯“一碼通”、智慧“快檢”平臺、“非現場監管”等系統。有的試點地區注重行業規范,創新行業監管模式,如西安實行“兩圖兩檔一承諾”監管模式,濟南推出戶籍式、量化式、飛行式、掌上式“四式監管”模式。
3.3 營造氛圍聚民心,堅守創建初心“本質”
隨著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大眾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創建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其成功的關鍵點之一就是人們的支持與響應。試點城市發動政府部門、企業主體和社會各界“三位一體”整體聯動,最大范圍地發動大眾參與到創建工作中來,群策群力,形成社會共治格局。深圳市成立了一支有13 767名實名注冊志愿者的“深圳市食品藥品安全志愿服務隊伍”,積極開展了1 000余場食品藥品安全宣傳科普活動、培訓體驗活動、志愿服務等活動,為監管部門提供了
1 000余條食品違法及安全隱患線索,協助查扣了近5 000只非法交易活禽。通過發布公益廣告、召開發布會、組織線上和線下活動、拍攝短視頻等方式,積極營造熱烈的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氛圍,最大限度地提高公眾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滿意度。青島市創新開通的全國首列“食安號”科普地鐵專列,將宣傳深入到市民身邊[5]。對第1、2批試點城市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對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的支持率達95%,食品安全滿意度提升約10%。
4 結語
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城市通過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強化“財”的基礎保障作用,著力抓好“質”的改善提升效果,將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和“四個最嚴”要求落到實處,有效提升了當地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質量和人們滿意度,維護社會穩定,優化升級當地食品產業,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具有較強的參考性和可復制性。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李克強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J].中國應急管理,2017(1):7-8.
[2]劉敬偉.創城三年 食安城更美[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7(12):5-7.
[3]陸悅.創建食安城市 形成共治格局: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綜述[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6(12):14-15.
[4]許琳.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城市品牌效應初顯[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6(12):12-13.
[5]劉鵬,張伊靜.中國式政策示范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兩個示范城市建設案例的比較研究[J].行政論壇,2020,27(6):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