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麗
摘要:在本文的初中語文有效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法入手,注重從教學的過渡,學生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學生學習的能動性等多個角度,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運用課堂導入法、互動教學法以及翻轉課堂法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旨在真正讓學生獲得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獲得精神品格的塑造,增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語文分數上,并不注重為學生搭建相應的語文學習空間,也不注重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只是讓學生一味地進行練習,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動性受到嚴重削弱,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便成為空談了。本文對上述問題展開論述。
一、采用課堂導入法,實現由導入向教學的順利過渡
初中語文在開展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課堂導入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容的講解,真正讓學生在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為積極學習此部分內容。與此同時,教師應加強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文本內容的趣味性,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文本學習的內涵,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由導入向教學的順利過渡,實現課堂導入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回憶我的母親》這部分內容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注重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入手進行課堂導入,真正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構建學生認知與文本內容的連接,實現由導入向教學的順利過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如下的導入:我們曾學過劉堅同志的草地的晚餐,講述的人物是誰?學生乙回答:朱德同。教師說:這個文章歌頌了朱德同志的哪些高貴品質和高美精神?學生二回答:艱苦樸素,以身作則,平易近人,忠于革命事業,腳踏實實。教師引導性地說:朱德同志的這些品質與他接受的馬克思主義以及長期的革命分不開,但是也與他的母親的教育分不開。他的母親勤勞一生在世上活了86個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寫下了這首文章。我們可以帶著對于母親的感情學習此篇文章。教師運用課堂導入的方式,構建與學生認知的連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為積極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的順利過渡。
二、采用互動教學法,增強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
在文言文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擺脫傳統的授課方式,通過運用互動教學的方式,真正讓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主動權,并讓學生真正運用個人的思維,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進行相應信息的搜集,解讀,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愚公移山》這部分內容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互動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相應信息的搜集,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個人的語言進行表達,真正達到增強學生文本概述能力的目的。在此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移山這件事做起來困難嗎?他們的勞動艱苦嗎?請結合具體的文本內容,進行相應信息的搜集,解決此項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注重走入學生中,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在了解學生具體的看法之后,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在此,教師對一位學生的思考成果,進行簡要介紹。陳冉說:“移山這件事做起來非常困難。他們的勞動特別艱苦。我可以通過如下的內容進行闡釋:‘方七百里,高萬刃’可以體現出任務的艱巨;‘殘年余力’指的是微弱的人力。以上兩點也可以說明移山的艱苦”。通過運用互動教學的方式,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掌握閱讀的主動權,并進行相應信息的解讀,相應信息的搜集,從而在貼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
三、采用翻轉課堂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開展翻轉課堂的授課,真正讓學生在課下,進行相應文本的解讀,相應問題的解答,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具有交流性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進行探討,進行闡釋,從而最終達到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小石潭記》這部分內容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提出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文章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是因為作者做到了情感和景物的完美統一,請學生在課下閱讀第二自然段,并分析作者筆下的景物的特點,以及作者在觀賞魚的過程中的心情。在再次開課后,教師構建交流性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闡述個人在課下的學習成果。教師應用文字對學生的思考,進行簡要介紹。學生一說:“我認為作者寫了很多魚。‘潭中魚可白許頭’可以判斷。”學生二:“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認為作者并不是要寫潭中的魚多。作者描寫潭中魚運用‘揭露空游無所依’的句子。這個句子是在寫水中魚的流動情景以及姿態。學生三說:“我不在贊同前兩位學生的看法。我認為,不是為了寫魚多以及魚在水中的姿態,而是為了寫水的清澈。通過‘皆若空游無所依’的句子。”通過運用翻轉課堂的方式,教師為學生提供交流的空間,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真正加強對有效性的認知,并在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相應教學方法的引導,增強對初中語文素養的了解,真正打造最為具有適切性的授課模式,增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華良.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
[2]李才江.基于有效教學的現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