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中國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更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在語文教學中,古典詩歌教學向來都占據一席之地。許多教師也就古典詩歌教學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古典詩歌教學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努力,但是,古典詩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課改下,古典詩歌教學需要結合教學實際,盡快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同時改進教學策略,惟其如此,古典詩歌才能發揮應有的育人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
1 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目標模糊,過于重視語言教學
在傳統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許多教師對古典詩歌教學目標都缺少認識,他們更多關注的是所學詩歌是不是屬于考試出題范圍,在古典詩歌教學中,他們考慮更多的是考試時可能遇到的考題類型,如何答題,等等。所以,在課堂上,許多老師都習慣將詩歌拆分開來去分析詩歌的字詞句,概括詩歌情感、主旨,讓學生根據考試題型去死記硬背詩歌,這種以考試大綱為指揮棒的教學理念,與高中語文新課改所提出的“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以學生發展為本,構建多層次的課程結構,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和適應社會的本領”的要求是相背離的,也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課程的發展功能。所以,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需要及時改變教學目標模糊的現狀,體現新課程改革所追求的基本精神。
1.2 教學形式單一,缺少人文趣味
長期以來,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采用的都是填鴨式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是權威的象征,很少有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去合作、探究與討論,這樣一來,不僅學生無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獲得精神滿足,古典詩歌教學也無法起到提升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的作用。
2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對策
2.1 明確教學目標,關注詩歌的人文性
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不能僅限于語言知識教學,而是要根據語文新課標對古典詩歌教學的目標定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鑒賞能力和審美素養”關注詩歌的人文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增加詩歌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但是,語文古典詩歌教學要想取得顯著的成效,達成預期目標,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細化教學任務和教學過程,促使古典詩歌教學朝著詩詞的文學性、多樣性延伸,以凸顯古典詩歌的人文性,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如在學習念《奴嬌 赤壁懷古》這首懷古詩時,關于該課的教學目標,要突破對語言知識教學任務的簡單設定,制定多樣化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保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如本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局限于“朗讀詩歌,品味語言,分析詩歌所用的表現手法和技巧”。還要包括:理解作者在詩歌中抒發的情感;鑒賞詠史懷古詩,積累一些名句,結合時代背景,理解作者在詩歌中所抒發的感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講述詠史懷古詩的方法,分析詩歌的時代背景,讓學生進行詠史懷古詩拓展閱讀,通過拓展閱讀體會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了解古人對昔盛今衰的興替所抒發的獨到的見地,感受詠史懷古詩的詩學意義,以達成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2.2 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體驗
古典詩歌在創作和形式上不僅體現了漢民族獨特的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還具有關注審美、注重體驗的特點。許多古典詩歌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還具有獨特的靈性和風韻,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點。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僅僅依靠口誦心惟、咀嚼品味,許多時候根本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詩歌的內涵,無法讓學生對詩歌情感和意境產生共鳴。教師只有創設讓人沉醉、充滿激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與作品、作者進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潤養學生的身心,凈化學生的心靈。所以,在古典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體驗。
2.3 激活學生形象,領悟詩歌的內涵
詩歌是想象的藝術,郭沫若說過:詩歌就是詩人將自己的情感通過想象用適當的文字來表達出來。中國古典詩歌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濃郁的感情,古典詩詞所弘揚的愛國、愛民、知恥、守禮的中傳統美德,所提倡的友情、親情、愛情,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的。在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需要深入發掘詩歌的內涵,激發學生的想象熱情。讓學生通過想象詩歌的畫面、意境,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這也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有效的方式讓學生與詩歌文本與生命靈魂去對話。如在學習《歸園田居》(其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誦讀詩歌,并結合那些具有生命活力和畫面感的事物,如羈鳥、舊林、池魚、故淵、南野、園田、草屋、榆柳、桃李等揣摩詩意,把握詩心。然后,以“簡約樸素的田園生活”為契合點,讓學生將每一句詩都擴展成一副立體生活圖景,同時展開聯想,發揮想象,超越時空,想象作者像羈鳥返回舊林、池魚復返故淵時的激動心情,讓學生與作者進行身份和情感轉換,從作者視角,用第一人稱,將田園美景、田園之樂描繪出來。這樣可以拉近學生與作者、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沉浸到詩歌意境和美景中去,促使學生真正領悟詩歌的內涵。
3 結語
綜上所述,古典詩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和載體,但是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也存在諸多問題。在新課改下,古典詩歌教學需要認清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革新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情境創設,微言大義的發掘,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古典詩歌教學有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錢彥.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情感體驗教學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50.
[2]張世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的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6,10:51.
[3]魏建利.高中古詩文教學方法探究[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5,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