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婷
摘要: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歷史,如發(fā)展的歷史、變革的歷史;每個人也都有歷史,童年的快樂,青年的羞澀,中年的奮斗。無論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還是對于個人而言,歷史就像一本書,時不時地拿出來翻閱一下,總能得到一些收獲。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高中歷史教材的事實客觀性和歷史解釋主觀性,進一步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方法,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其培養(yǎng)史料實證素養(yǎng)和良好的歷史探究精神,提升歷史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實證;教學策略
引言:
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標準有所提升。高中生在歷史學習中不僅要掌握足夠多的基礎知識,準確地記憶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還需要發(fā)展新課標要求的各項能力,應對綜合實踐的多種考驗[1]。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使學生在思辨思維的引導下獨立分析史料,從而在歷史學習中去偽存真,靈活地思考歷史問題。
一、轉換教育理念,在歷史課堂中滲透史料實證思想
史料實證的相關試題在高考中比較常見,而近年來有關史料實證的試題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由此可見,在目前的考試中,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2]。因此,教師要轉換教育理念,在歷史課堂上滲透史料實證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運用史料實證思想進行教學時,要將學生放在第一位,以學生為主體,對遇到困難的學生要及時進行提示和引導,要將史料實證的理念融入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形成認真分析史料的意識。
二、還原史料發(fā)生經過,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
人類歷史的跨度長達幾千年之久,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地區(qū)擁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面貌。在帶領學生圍繞史料進行分析時,高中歷史教師應基于正確的歷史視角,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歷史情景。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能在解讀與分析史料的過程中,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展開探究[3]。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生動情境的方式,按照時間的推進順序忠實地還原歷史經過。
例如,在教學“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的過程中,歷史教師就可以抓取目標時代的突出性特征,構建代入感較強的課堂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在情境中自由探索。明朝是一個非常重視科舉考試的朝代,科舉制度相對完善,文官的地位顯著高于武將,其中,幾位在科舉中“三元及第”的文官其生平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4]。歷史教師可以從中選取名人軼事,利用這類故事調動學生深挖歷史真相的興趣,從而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歷史教師圍繞“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的黃觀的生平往事構建情境,向學生介紹明朝科舉制度層層選拔的具體方法,讓學生追溯黃觀傳奇故事的史料依據,從《明史》與其他史料典籍中分析其生平往事的真實性。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精彩故事的吸引下對史料展開分析,其思維得到開闊,史料實證能力得到發(fā)展。
三、合理設置課堂提問,辯證地講解史料內容
史料是歷史遺留的財富,對史料的解讀并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唯一解”。在歷史學的研究之路上,推翻前人的猜想是必要的。高中歷史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宣揚權威理念,則會壓抑學生對史料的探索能力。因此,為了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高中歷史教師應鼓勵學生發(fā)表真實的想法,通過合理設置課堂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分享自己對特定史料的獨特看法。通過此類訓練,學生能更加辯證地看待史料資源,學會結合不同的史料信息判斷歷史事件的真實性。與此同時,學生在積累了足夠的史料實證經驗后,也可以更加敏銳地發(fā)現(xiàn)虛假史料中的可疑部分,從而在史料實證的相關練習中有效鍛煉獨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學“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的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鏈的方式,讓學生逐步探索史料的具體含義。在人類歷史上,物品交換的方式發(fā)生過多次巨大的轉變,從早期的“以物易物”到后來的“一般等價物”的出現(xiàn),而貨幣體系的成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在本課教學中,歷史教師可以圍繞“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整理史料資料,要求學生通過觀察貨幣的圖片回答教師的提問,并自主找出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利用“觀察不同朝代銅錢的印字,判斷銅錢的重量以及計量單位的換算關系”與“為什么宋代使用銅錢時通貨緊縮,而元朝使用紙幣時通貨膨脹,這種現(xiàn)象能準確反應朝代經濟發(fā)展的狀況嗎”等問題,歷史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中國各個朝代在制定貨幣體系時考慮的因素,并適當調整史料資源的順序,如將清朝乾隆通寶與秦朝半兩的圖片進行交換,讓學生通過銅錢的樣式與字樣找出違和的地方,發(fā)現(xiàn)史料中的錯漏之處。
結束語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史料實證成為教師突破傳統(tǒng)歷史教學模式、提高歷史教學效率的重要素材。教師需要和學生共同探究史料實證,堅持以學生的學習進步為重點關注的歷史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全面化、多元化的史料實證分析中,提高個人歷史認知發(fā)展水平。這樣一來,學生歷史學習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個人的歷史視野也能進一步開闊,并獲得良好的歷史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偉峰.高中歷史“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養(yǎng)路徑研究[J].新智慧,2020(34):111-112.
[2]劉文萍. 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史料實證的運用[J]. 新時代教育,2020,2(7).
[3]張健.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J].求知導刊,2020(49):16-17.DOI:10.14161/j.cnki.qzdk.2020.49.008.
[4]安彩萍.“史料實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策略探究[J].考試與評價,2020(12):129.
(本文系“2020年大田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史料解讀能力的研究(TKTZ-203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