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清
摘? 要:將蘭州陸港建設成為具有現代特色的國際化中轉樞紐,是國際視野下的陸港發展新模式。沿海港口向內陸港口轉移,正促進國內區域經濟發展、改善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內陸省份融入到“一帶一路”中。如何提升內陸港口交通樞紐的運營水平,提升運營效率和競爭力,是蘭州港口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從集成場視角對提升蘭州國際陸港競爭力作出了研究,旨在為蘭州陸港的發展提供建議。
? 關鍵詞:集成場;蘭州國際陸港;競爭力提升
? 中圖分類號:F560?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o build Lanzhou land port into an international transit hub with modern characteristics is a new development mode of land port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shift of coastal ports to inland ports i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regional economy,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land provinces into“the belt and road”. How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level of the inland port transportation hub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ort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nzhou port. Regarding these issues, research has been made on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anzhou international land port from the integrated field perspective, aiming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nzhou land port.
Key words: integrated field; Lanzhou international land port; competitiveness enhancement
1? 蘭州國際陸港現狀分析
? 蘭州國際陸港位于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省黃金區域的重要地段,是我國第一批陸港型的物流運輸樞紐、九大綜合性交通運輸樞紐之一、十大物流通道之一、國家鐵路一級物流運輸基地、十八個鐵路集裝箱的中心站,是甘肅省在對外開放、服務國家西部建設的重要運輸樞紐。由于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在全國物流結構中的地位,它同時也是“一帶一路”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和國際貿易物資集散地。由此,甘肅國際陸港向中歐、中亞、南亞、中新等國際物流通道也相繼的開通。截至2019年8月中旬,國際陸港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273億元,共運輸國際班列440列、車輛15 692輛,運價49.6億元。
? 在蘭州國際陸港的發展初期,它是一個由鐵路部門、物流公司、機構等利益相關方組成的聯合代理和國際運輸服務體系,致力于推動蘭州市全球通道網絡的形成,實現跨境貨物直達運輸。隨著陸港的不斷發展,如今將戰略定位視角向國際陸路交通樞紐港邁進,通過創建港口和國際物流通道系統,提高了蘭州陸港國際物流業務的競爭力[1],港口成為集貿易、倉儲、物流、配送功能于一體的國際交通樞紐。
? 蘭州位于我國領土的中心。是從西南、華中、華北、華東、華南到西北、中亞、西亞內陸的必經之地,是新亞歐大陸橋的中心城市和節點地區。但蘭州國際陸港卻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諸如缺少大型物流公司、較大規模進出口企業很少、中歐與中亞的列車次很少、臨港產業發展不足、周邊省市的發展壓力較大、港區建設不足、人才缺少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蘭州國際陸港發展的主要問題,需要對此進行解決。目前為止,國內許多專家對蘭州國際陸港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還未有過對蘭州國際陸港競爭力方面的討論,本文從集成場視角下對蘭州國際陸港競爭力提升進行分析與討論。
2? 集成場綜述及理論
2.1? 基于集成場視角的說明
? 本文從綜合領域的角度考察國際陸港,基于以下基本原理。首先,國際陸港是有集成場特點的,是物流綜合場論研究的一般課題,在國際物流集成場中,國際陸港集各種服務平臺特色于一身,有比較強的貨物源頭吸引以及輻射帶動能力。其次是為了進一步完善國際陸港研究的理論體系。物流綜合場論是物流綜合場論的實踐。本文從集成場論的角度探討了國際陸港的相關問題,不僅僅是應用集成場論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研究,也是對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
2.2? 集成場研究綜述
? 物流集成場是集成場理論在物流領域的實踐應用,即物流元素受物流集成引力作用形成的空間范疇,其中包括場元素、物流集成體、集成力、集成場線、集成場界和集成聯接鍵等關鍵要素[2]。當前,以物流集成場理論為理論基礎的研究在物流行業的許多方面都有應用。
? 國際陸港作業系統是物流綜合場論研究的一般課題,像國際物流體系這樣的物流集成場,國際陸港本身其實就是作為平臺集成體,起到了支撐與服務的作用,該系統的主要功能體現在基核。基核就是承載著混合場源的載體,國際港口基礎設施的核心是海關、貨物檢驗、衛生檢驗、動植物檢驗,統稱“一關三檢”[3]。國際陸港的競爭力依靠的是物流集成體所產生的物流集成引力作為動力,物流集成體是集成場中最為活躍的一個能動性很強的主體,主要產生集成引力來對物流集成的過程進行主導,進而組織場線的運動,在物流通道中形成物流流通量。
2.3? 集成場視角下的國際陸港
2.3.1? 國際陸港是平臺集成體
? 集成體可分為物流整合、平臺集成及其他類型。平臺集成是一個提供綜合公共服務的場所平臺,它有助于創建特定目的和元素之間的有序關系,在物流集成領域,平臺集成是一套服務平臺,能使物流集成更加專業化、數據化、網絡化[4]。平臺集成體其實是一個多樣服務平臺的集合。平臺集合主要表現為提供物流整合服務的場所,是從國際物流的角度構建的物流集成領域。它由與國際陸港相連的物流領域組成,包括企業、行業和行業相關供應鏈環還有港口、機場等。國際陸港是將物流與各種服務平臺相結合而形成的平臺集成商,起到了一個服務支撐體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物流平臺,保稅、口岸、多式聯運平臺,國際貨運平臺和金融平臺等。公路、鐵路國際貨物直掛式運輸出口綜合配送、進口等,都離不開基于國際陸港物流基礎設施的支撐。這種支撐功能體現在區域物流、全球物流等大型物流綜合系統場線的順暢服務過程中。國際陸港作為平臺集成商在物流樞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支持物流整合過程。
2.3.2? 國際陸港具備平臺集成引力
? 物流集成場其實是一種集成力的分布場,集成力是場自身集成力與引力的一個綜合概念。其中,集成引力是各種綜合物流實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這些相互合作和資源協調的力量有助于形成物流聯盟,戰略合作產業集群等現象。
? 國際陸港平臺整合的吸引力通過吸引運營商和貨物供應商來體現。物流整合作為綜合經濟驅動力的引力,在物流整合中發揮著重要的內在作用[5]。這說明很多物流整合機構在物流整合過程中都依賴于國際陸港的創新能力,國際陸港的綜合吸引力體現在其對各種物流基礎設施的依賴,包括設備資源、基礎設施、口岸海關服務等,吸引物流整合機構的入駐,通過各種服務平臺不斷擴大場線的建設,以吸引貨源。因此,國際陸港能夠聚集貨物源頭的先決條件是擁有完善、先進的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海關平臺的質量、效率和成本上。
? 國際物流業務報關和報檢是必備的環節,到達或離開的物品需要清關。因此,可以提供海關服務,包括設立“一關兩查”等口岸監管服務,對于進出口貨主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物流園區平臺多樣化的服務和資源聚集的優勢可以產生吸引力,保稅港區平臺則體現為海關管理系統、國家進出口、海關監管政策所產生的集成吸引力,多式聯運服務平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清關和保稅服務,這樣一來集成吸引力就會疊加。
2.3.3? 物流通道是場線輻射的基礎
? 場線是物流集成體有效組織和執行物流流程的路徑,這包括多個領域組件的合作,一個集成體可以根據目標或任務,按照物流集成場內部的規律,形成作業、功能、流程。國際陸港輻射力是場線的范圍,因此,從集成場域的角度發展國際陸港的主要目標是場線到達[6]。物流專線的形成和組織取決于與陸港相連的物流通道,沒有物流專線通道的情況下,物流就失去了基本保證,因此,打造物流通道網絡將有助于擴大國際陸港的輻射范圍,并吸引更多國際貨物源頭。
2.3.4? 國際貿易、物流企業是國際陸港內的物流集成體
? 物流集成體是活躍的領域元素,在集成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具備整合物流資源、構建物流集成的能力,它的數量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項目,可以是整個集成的主體,也可以是客體。國際貿易和物流企業作為管理跨國陸港活動的物流一體化機構,在國際陸港集成引力的形成、維持和增加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物流引力形成的源泉,是帶動物流集合引力之間協調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2.3.5? 多式聯運是主要的聯接鍵
? 在物流一體化現場作業中,鏈接鍵是一個用于連接不同場元的人工復合場元。有四種常見的鏈接鍵:技術、資源、數據和功能鏈接鍵。鏈接鍵確保運營物流和供應鏈穩定性。國際物流綜合場內場間聯動的主要形式是多式聯運,包括了鐵路海上聯運、鐵路航空聯運、鐵路公路聯運、公鐵海聯運等。多式聯運完善了綜合國際物流體系,擴大了國際陸港場線向世界其他地區的輻射范圍。
3? 蘭州國際陸港優勢、劣勢分析
3.1? 優勢分析
? 作為西北區域的主要樞紐,蘭州承擔著西南西北與歐亞大陸對接的重要任務,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要塞,同時作為甘肅的省會,是對接其他國內與國際活動的省際窗口。基于“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的共同促進與支撐,蘭州國際陸港有以下先天優勢,具體表現為:
3.1.1? 地理位置優勢
? 在中國的版圖上,蘭州處于中心地帶,是構成歐亞大陸橋的要塞,是內地其他區域西行的必經之路,是進入西藏、青海、中西亞以及歐盟的中轉點和集散地,也是歐盟及中西亞與中國交流的前站,集商流、人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于一體。是全國性的物流中心、交通要塞,也是區域性的工業大城。憑借著這些區位要素,蘭州國際陸港必然能夠成功地躋身于中國物流通道及物流區域的前列。以國家鐵路一級物流基地為定位的國際陸港,區位優勢十分突出。
3.1.2? 交通條件優勢
? 作為國內42個物流節點之一,蘭州市有著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是國內陸路體系的重要節點。隴海、包蘭、蘭渝、蘭新、蘭成、蘭青六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形成了優勢的“坐中六連”鐵路體系;蘭海、京藏、連霍、青蘭、109、312等高速及國道形成了縱橫貫通的、龐大的公路體系;中川國際機場有著便捷豐富的空中航線,可以快速地向全國各地及各大國際都市分流,是西北地區規模較大的空港。
3.1.3? 陸港土地資源優勢
? 蘭州國際陸港初步劃定了14平方千米的用地,足以打造一定規模的物流中心以及物流業務中心,加之配套的商務、商貿、加工、物流、生活服務等周邊體系的建設,累計占地將超過73平方千米。
3.1.4? 產業優勢
? 釀酒原料、洋芋、蘋果產業、中藥材、草食畜牧業、玉米制種等是甘肅省的優勢產業,作為農業大省其在很多領域占據區域乃至全國前沿。蘭州批發市場匯聚了品類相當全面的貨物,涵蓋了果蔬、糧油、糖酒、花卉、中藥、日雜、水產、電子、汽車、服裝、建材等45個大類,各種細類累計超過30萬種,豐富的商品形成了成熟齊備的商貿結構和快速的流轉體系,為發展陸港運營創造了充足的貨源基礎。
3.1.5? 政策優勢
? 蘭州國際陸港受到了甘肅省的高度關注,在省、市的多方推進下其被定位于區域性建設項目,寄希望于將其打造成開創蘭州地區以及全省新面貌的標桿工程,積極響應和助力“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發展思想。
3.2? 劣勢分析
? 蘭州國際陸港雖然說在上述方面存在先天優勢,然而也有不可小覷的短板。
3.2.1? 多式聯運等硬件設施不夠完善
? 由于地域因素與資金的局限,陸港各物流園大多功能單一、規模有限,無法形成突出優勢,對貨主的吸引力不強,難以成為首選陸港。現有的市政基礎薄弱,蘭州市通往陸港的道路有限,加之距離較遠,地方偏僻,缺乏人氣和濃厚的商業氛圍,而與之相鄰的西固城區則主要是以石油化工為主,工商企業較少,且不成規模,貨源比較單一。另外,由于當地屬于河谷型地勢,這一土地條件局限了未來的產業建設。
3.2.2? 特色農產品等優勢產品未形成規模化
? 作為農業大省,甘肅省雖然有一部分優勢農業品,但目前仍停留于以戶為主的作業形式上,距離規模化、組織化、機械化尚有一定距離,貨物流傾向于小批量、多批次,急需加快規模化、機械化進程,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是與缺乏具有前瞻性和熱情的合作企業有關,陸港的建設勢必能夠快速扭轉這一現象。
3.2.3? 信息化程度低
? 陸港發展高度相關于現代物流與國際商貿,尤其是具有穿針引線作用的電子商務,其意義更是不言而喻。目前,物流企業、金融保險、檢驗檢疫、海關為代表的核心機構,未能積極地向電商平臺與陸港延伸,未意識到融合發展的價值,而協調機制的缺失和管理漏洞的存在以及信息建設的遲滯等,形成了嚴重的制約力。
4? 集成場視角下蘭州國際陸港競爭力提升措施
4.1? 發揮區位優勢,加快國際中轉內陸樞紐港建設
? 蘭州國際陸港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提供了較大的輻射區域,也為提升蘭州國際陸港運輸量提供區位優勢。目前,在我國運營的中歐快車大多單獨運營,通過長期補貼吸引貨源,基于中歐班列現有的路網連接,許多國內貨主和貨運承運人都將蘭州國際陸港作為發裝中心,集中運輸避免路線重復、運輸資源浪費的現象。
4.2? 加快通道建設,擴大輻射范圍
? 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是滿足“一帶一路”倡議、為陸港自身發展提供充足利益的前提。蘭州國際陸港物流通道的開發比較滯后,這限制了陸港場線的輻射范圍。甘肅目前在公路、鐵路、航空等公路建設方面處于落后狀態。從公路這一方面來看,路網不強、低密度、低增長率;鐵路方面近年來里程沒有顯著增加,且路網密度增速低于東部和中部地區;航空業運輸業務持續增長,但與陸港鏈接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
? 蘭州國際陸港可以借鑒堪薩斯內陸港的發展經驗。首先,利用地理位置優越條件,加強依托現有交通網絡,對通道進行充分的規劃,建設完善的綜合交通樞紐,打造出現代化后勤保障體系,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能力。道路方面,加快完善市、區路網,要與將周邊省市的公路建設推進起來。鐵路方面,增加開往全國主要城市的鐵路貨運班列,促進物流資源整合和貨源的集中。在航空方面,積極發展區域性航空支線網絡,以適應甘肅與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貿易交流。此外,還要進行戰略布局,合理規劃城鄉“大通道”交通網絡,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
4.3? 支持物流業,推動多式聯運發展
? 蘭州物流業的發展水平在全國相對較慢,這嚴重阻礙了國際陸港的發展,總體上存在集散能力弱、聯運的能力很弱、物流意識低等問題。政府首先要加深對現代物流的認識,蘭州區域物流發展具有特定的條件和優勢。其次,相關部門規劃和確定物流發展方向,應當結合自身優勢、“一帶一路”政策,更好地服務于蘭州國際陸港,產生獨創效益。最后,蘭州物流企業在政策和融資方面的需求更多,政府應切實有效解決物流組織中的實際問題,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扶持當地物流企業的發展。
? 蘭州陸港多式聯運項目于2016年被正式確定為全國首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作為國際陸港聯接鍵的多式聯運,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即實現貨物的運輸工具接駁、存儲、集拼、中轉、配送等,為企業節省運輸上的時間和成本。蘭州國際陸港借助多式聯運、陸港兩方面的基礎設施優勢,加大聯接鍵的建設力度,發展公鐵聯運、海鐵聯運、空鐵聯運、空鐵海聯運。
4.4? 推動陸港新基建建設,培育物流龍頭企業
? 通過智能數據系統、智能分揀及包裝和配送全過程管理系統、智能訂單與電子面單系統、智能倉管及智能庫存系統、數據智能監控系統、智能查詢與數據智能分析系統、數據電商智能支持系統、智能數據交換中心系統的建設,使蘭州國際陸港這個國家物流樞紐成為智能物流、數字化平臺、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于一體的產業載體,使新基建落地。
? 物流企業作為積極融入國際陸港主體的主要物流組織,是經營國際陸港的主體,是物流服務的主力軍,他們所產生的物流整合力量,是影響國際陸港整合的關鍵。同時,物流企業是集貨的主要通道,而陸港本身就是一個擴展和開放的高水平創新系統的平臺,特殊政策、國際化、便利的營商環境吸引國內外公司投資和落戶,目前,蘭州國際陸港仍然缺少龍頭企業,因此需要依托自身的區位優勢引入或培育頂級物流企業。
4.5? 發展特色產業,擴大外貿規模
? 我國中西部港口與海港的距離較遠,作為港口國內集散地成本較高,因此貨物集聚可以從腹地經濟體與臨港的產業鏈出發,從城市和港口產業中抓港口效益,促進港口制造業和商貿業發展。發展服務業、制造業、運輸業、商貿等相關產業,使綜合性服務的運營商聚集在陸港周圍,構建有機產業鏈,在多種產業中實現集體發展,從而促進國際陸港的發展。蘭州作為“一帶一路”中心城市之一,近年來經濟穩步發展,但總體經濟規模和生產力在全國各個子群體和城市中排名較低。在此背景下,蘭州市可以借助具有趨同意識的產業在經濟發展、分紅政策的基礎上,激發國內外投資主管部門特別是跨國公司和上市公司的積極性,沿著園區發展方向,按照三步互促的過程,“企業集群—產業集群—創新集群”打造高端、產業鏈完整、結構優化、實力雄厚的現代產業集群[7]。
4.6? 積極推進港區人才培養,建造人才支撐體系
? 蘭州國際陸港要通過人才引進、人才強區來實現陸港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一是重視對國際人才培養和共享,通過優惠政策吸引、集聚各種尖端人才,建立海外人才體系。二是對管理方面、產業方面、物流領域方面等內部人才的培養常抓不懈。三是將產學研結合起來,成立國際陸港研究機構。四是建立績效激勵、股權激勵機制,既能培養人才,又能使用人才,還能留住人才。五是創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如形成創新創業載體、提供配套設施等服務。
5? 結束語
?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將蘭州國際陸港打造為國際中轉樞紐勢在必行,這對蘭州周圍的省市具有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其經濟的發展。但目前為止,蘭州國際陸港還存在著許多發展問題,面對周邊省市迅速發展的壓力,如何提升蘭州國際陸港的競爭力,以此帶動甘肅省經濟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因此,本文以集成場的視角,對蘭州國際陸港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旨在促進蘭州國際陸港結合自身的區位優勢,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周浩,吳瑾昱. 打造中轉樞紐的核心:合理構建航班波[J]. 國際航空,2008(2):40-41.
[2] 董千里. 物流集成場:國際陸港理論與實踐[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3] 陸露. 乾體——聯結廉州府治與北海的樞紐[J]. 廣西地方志,2010(4):42-44.
[4] 陳海云. 廈航構建區域中轉樞紐[J]. 廈門航空,2011(9):42.
[5] 張暖暖. 西部游 重慶飛——南航、重慶機場聯合景區及旅行社打造西部中轉樞紐[J]. 空運商務,2010(7):39-40.
[6] 文興福. 延邊應成為吉林省改革開放的特試區[J]. 經濟縱橫,1993(12):71.
[7] 劉曉雷. 中國西北陸港建設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貿易的影響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