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鄭健 汪傳雷 李忠萍




摘? 要:以安徽大學為例,對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背景下的物流成本管理課程考核改革進行了研究。研究指出,該課程考核過程中存在過于突出結果導向、對過程性考核重視不足、互評和自評過程中缺乏定性評價執行標準及過程性考核權重設置過低等問題。為了全面實現該課程過程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結合《安徽大學本科課程考核管理辦法》,進一步設置了相對評價指標,在定量評價執行標準基礎上明確了定性評價執行標準,并將過程性考核權重由30%提升到50%。研究提出的物流成本管理課程考核評價改革,能夠更好地滿足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要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一流本科專業;物流成本管理;過程性評價
?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aking Anhu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urse assessment of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construction point. First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urse assessment is result-oriented distinctly, attaches insufficient importance to the process assessment, lacks qualitative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the process of mutual evaluation and self-evaluation, and sets too low weights for the process assessment. In order to fully realize the process assessment and outcome assessment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further sets the relative evaluation index, makes clear th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implementation standard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implementation standard, and raises the weight of the process assessment from 30% to 50%. The evaluation reform of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cours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process assessment
0? 前? 言
為深入貫徹《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文件精神,并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育部實施了“雙萬計劃”,即分別建設10 000個左右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推薦工作指導標準》指出,在建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管理。隨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進一步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由此可見,從結果導向的課程評價向過程導向的課程評價轉移,是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和目標任務之一[1-2]。
1? 學習評價
? 課程學習評價是用于評估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并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技術和方法,一般通過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實現。結果性評價是在課程某一階段結束時進行,通過評定學生學業成績以衡量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過程性評價則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檢測、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與進展,是對學習過程的一種評定[3]。
? 傳統的結果性評價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教學的主要評價方式,其可操作性強,實現路徑簡單。但是結果性評價過于強調課程結果表現,忽視了對學生知識運用、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在物流管理專業這種應用型核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結果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背景下人才培養的目標。
2? 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簡介
? 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2003年開始招生,隨后在2010年、2012年、2013年先后獲批安徽省級特色專業、安徽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安徽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此外,2018年獲批建設安徽省級教學團隊。基于以上突出的建設成績,2019年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點。目前,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形成“以管為主、以工為輔、文理交融、工商協同”的特色優勢,學生先后獲得教育部、財政部支持的國家級本科質量工程項目—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3個一等獎和3個二等獎等(位居全國高校前列),連續四次獲得最佳組織獎(全國高校唯一),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廣泛好評。物流成本管理是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根據《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設置的核心課程。該課程主要從成本的角度切入,掌握實現物流運作優化的路徑和方法。《物流成本管理》課程綜合性較強,要求學生有一定前期基礎,即在企業實踐認知、優化方法、會計理論等方面均有一定認識[4]。安徽大學《物流成本管理》課程,已經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方面嘗試了創新性和挑戰性改革,完成了省級重點教研項目《以提升“一度兩性”為導向的一流本科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研究》及省級一般項目《新時代背景下應用導向核心課程改革與創新——以物流成本管理為例》的研究,在課程內容深度、選擇教學策略組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該課程在教學評價中還有進一步的完善空間。
3? 物流成本管理課程考核評價分析
? 物流成本管理作為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教學過程中非常注意本課程教學活動與其他課程教學活動的銜接,以及對教學目標的支持程度,在教學中精益求精、突出重點,著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5-6]。
? 目前,根據“兩性一度”標準,物流成本管理在課程內容上設置了半過程化考核指標評價權重,如圖1所示。
根據圖1可知,課程評價總成績由30%的平時成績與70%的期末考試加總而成。其中,期末成績通過考試實現,而平時成績則需要通過多維度評價實現,即對于物流新聞、物流管理實踐專題以及理論前言專題,需以學生小組的形式完成并在課程不同階段進行課堂匯報,以作為平時成績的構成部分,出勤與討論則主要是重要知識點的討論與提問。管理實踐專題、理論前言專題以及物流新聞三部分評價由學生小組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價共同完成,各占權重20%、30%和50%,出勤與討論部分由教師完成。該種課程評價方式,在結果性評價的基礎上融入了學習過程評價,是一種半過程性評價,較傳統結果導向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形式單一、不重過程等問題,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究和完善。
? 首先,評價指標缺乏對學習能力提升過程的認可。目前,雖然在課程整個過程中的不同節點,均有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但在評價指標的設置方面,仍然傾向于對階段性結果的評價,無法完成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過程的評價。如在管理實踐專題學習任務完成時,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均是對學生提供的最終方案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斷完善方案過程的評價。
其次,在自評和互評過程中,評價標準執行準確性不夠。課程分小組完成布置的作業,在課堂展示中由小組自我評價、他組互評共同完成。在此項學習任務完成過程中,雖然有較為明確的任務目標以及考核標準,但是各個小組在進行自評和互評執行過程中,標準執行的準確性不夠統一,容易出現評價偏差,導致評價結果出現一定的不公平性。
? 最后,對過程性評價權重設置過低。目前,安徽大學對物流成本管理等核心課程考核評價要求一般為期末考試70%與平時成績30%。物流成本管理期末考試是按照大綱的要求,對課程所做的終結性考核,考核內容涵蓋全部教學內容。期末考試加平時成績的考核評價方式雖然摒棄了結果導向的“一考定終身”的課程考核評價模式,但主要體現過程性評價的平時成績僅僅占到30%,無法更加科學地實現對課程考核評價的全面性。
科學的物流成本管理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應該能夠引導和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并將理論付諸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現有的課程考核評價以期末考試為主,必然是“重結果,輕過程”及“重理論,輕實踐”。因此,對現有課程考核評價進行改革,發揮考核評價的激勵和引導等積極作用,以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考核評價。
4? 過程性考核評價改革對策
? 在一流本科建設背景下,物流成本管理課程考核評價的最終目標是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持續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課程學習的全面考核評價,強化人才培養質量。
4.1? 明確過程性考核評價考核維度
? 要全面實現對物流成本管理課程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考核,首先需要對考核評價維度進行界定。結合既有文獻以本課程建設為基礎,本文提出該課程過程性考核評價應該體現在評價主體、評價指標、評價標準、評價權重四個方面,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見,評價主體主要是教學過程中的教師與學生,評價指標要體現對結果性和過程性兩個方面的考核即設置絕對成績和相對成績考核,評價標準要體現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評價權重則體現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均衡性。在這四個維度中,評價主體體現了教學參與者的全面性,教學主體根據設置的考核指標和不同指標的評價標準,分別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考核評價。目前,物流成本管理課程考核評價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實現,本文不再討論。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完善評價指標設置、評價標準執行以及評價權重設置三個方面提出改革對策。
4.2? 絕對與相對指標設置相結合
? 考核指標應全面體現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考核。目前,物流成本管理課程對學習效果的考核主要在期末考試中以絕對指標的形式體現,如考試成績。此外,在平時成績的考核評價中,也基本是以階段性絕對指標形式實現,如作業成績。階段性絕對指標體現了時間維度的過程性,但無法體現學習能力提升過程。因此,本文提出應設置體現學習能力提升過程的相對性評價指標,即設置對同一項學習任務的延續性考核評價指標。如物流成本管理實踐課程中,設置了管理實踐專題學習任務。根據該任務,分配給每個學習小組一個需要解決的物流實踐問題,那么對該學習任務的評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三次持續性評價。首次完成,由教師和其他組同學提出問題和改進意見,供任務組學習改進任務方案。二、三次完成后,由教師和其他組同學對上次反饋意見的改進程度進行評價,同時在第三次完成后對任務完成質量進行評價。絕對考核指標與相對考核指標的結合,不僅僅評價了學習效果,同時對學生持續學習過程進行了評價,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
4.3? 定性與定量評價標準相結合
? 根據定量考核指標和定性考核指標執行評價時,其評價標準既需要有定量考核標準也需要有定性考核標準,以提升考核主體執行的準確性和公平性。目前,在物流成本管理考核標準方面,定量考核標準執行較為科學,定性考核標準需要進一步明確。因此,借鑒學位論文考核標準的設置,本文提出在課程平時考核中進一步定性考核執行標準。如在物流成本管理課程管理實踐專題考核時,在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上明確提出評價執行標準,如表1所示。
表1中,第1列為對應的評價分值;2~4列為絕對指標評價標準,對管理實踐專題學習任務最后完善的作業進行評價時執行;5~7列為相對指標評價標準,對管理實踐專題作業任務第一次和第二次改進進行評價時執行。基于表1,管理實踐專題學習任務最后評價成績為2次相對評價和1次絕對評價的均值。
4.4? 適當放寬過程性考核評價權重
? 課程考核涉及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全面反映教學效果,而二者權重設置則體現了培養單位對課程考核的傾向性。目前,物流成本管理期末考核占比70%,平時成績占比30%。根據《安徽大學本科課程考核管理辦法》規定,過程性考核成績不能超過總成績的50%。因此,根據學校相關規定,擬增加的相對考核指標,本文提出物流成本管理過程性考核成績占比由30%可以提升至50%,結果性考核指標權重由70%降低至50%,進一步強化過程性考核。據此,物流成本管理課程全面性考核指標權重設置如圖3所示。
5? 結? 論
? 本文結合國家教育改革發展趨勢,考慮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對課程考核評價的新要求,以安徽大學為例,對物流成本管理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進行了探索,進一步推進了過程性考核評價在課程中的應用,為其他一流專業建設點核心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參考。本文提出的過程性考核評價權重提升至50%的做法,已經在非核心課程中進行了應用,在物流成本管理課程中尚屬于首次嘗試,預期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 張蕤,徐鵬,方明峰. 基于過程性評價的、多元的地方綜合性高校課程考核方式[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28(4):129-133.
[2] 李成龍,韓雪,辛宇波. 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 中國儲運,2021(3):86-87.
[3] 朱洪軍,伍祥,朱偉杰. 項目化學習過程性評價模型的設計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21(6):159-162.
[4] 劉宏偉,杜鵬程,汪傳雷,等. 基于改進SPOC框架的網絡課程創新性設計——以大學物流成本管理為例[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1):195-200,194.
[5] 劉宏偉,汪傳雷,葉春森. 兩性一度導向下物流管理核心課程建設研究——以物流成本管理為例[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6):158-160.
[6] 馬小雅,翟立藝,周宛蓉.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21,44(6):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