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平++劉金鋒
摘要:隨著Oracle數據庫產品在電子商務、企業數據管理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國內許多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專門開設了《Oracle數據庫》課程。針對當前該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準確定位課程性質、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培養,采用過程性評價考核。教學實踐表明運用該模式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Oracle數據庫;教學模式;團隊協作;過程性評價
DOIDOI:10.11907/rjdk.161400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09018802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李海平(1982-),男,河南鶴壁人,碩士,河南大學軟件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信息安全與密碼學。
0引言
Oracle數據庫是甲骨文公司基于Oracle平臺的商品化應用軟件包。其具備強大的數據儲存、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穩定性,在金融、電信、郵政、企事業單位廣泛應用,已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大型關系數據庫系統之一。據Garner公司統計,2013年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市場份額中,Oracle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7.4%,遠高于微軟、IBM等公司。近年來,Oracle的市場占有率仍在增長[1]。甚至不少用人單位在相關招聘時,要求應聘者能熟練操作和管理Oracle數據庫。
國內諸多高校計算機類相關專業均將《Oracle數據庫》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但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材內容偏理論,實用案例相對較少;②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過多,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③考核大多采用期末筆試的形式,缺乏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以上問題的存在,使得課程教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而也就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于Oracle數據庫技術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培養學生Oracle數據庫應用能力為目標深入探究課程教學。
1理清教學思路,準確定位課程教學目標
《Oracle數據庫》課程一般設在專業課學習的中后期,先修課程有《數據庫原理》及編程語言等,該課程和《數據庫原理》課程聯系緊密[2],但更側重于應用。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都應緊緊圍繞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這一中心目標。
(1) 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有效的教學組織可幫助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掌握Oracle數據庫操作技能。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運用以及課堂引導上。學生主體性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發言,了解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創建自由討論的氛圍。
(2) 摒棄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34]。首先在內容選擇上緊跟Oracle數據庫技術發展,除根據教學大綱外,可以適當擴充案例。講授時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掌握Oracle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方法以及Oracle數據庫的管理與維護,能夠運用Oracle技術和某種語言進行數據庫系統開發和設計。結合市場需求,可以將本課程定位于Oracle 數據庫管理員(初級)和Oracle開發工程師兩個就業方向。學生學完課程后可以勝任Oracle數據庫開發等崗位。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安排需適應Oracle 數據庫管理員(初級)和Oracle開發工程師兩個職位的能力需求,具體如下:
(1) 緊跟Oracle數據庫技術發展,采用較新的Oracle數據庫軟件版本Oracle11g,使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崗位工作。
(2) 根據教學大綱梳理知識點,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選擇適合的案例進行講解和訓練。對于難點但非重點內容,著重讓學生理解;對于既是難點又是重點的內容,多講多練。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選擇案例非常重要,既要達到掌握知識點的目的,又要有實踐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于學生學過《數據庫原理》課程,對于數據庫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共性內容可以簡單介紹,內容安排上側重Oracle的特性。在講解Oracle數據庫發展過程時,教材中主要列舉了軟件版本的變化。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甲骨文公司的文化和歷史,可以補充甲骨文公司發展歷程,激發學生對Oracle數據庫的學習興趣。同時,把握好案例難易程度,讓學生通過一定努力,能夠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增強學習成就感,進而激勵自己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3) 學期末布置完整的項目開發任務,采取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通過項目開發讓學生詳細了解和掌握各種開發語言和ORACLE數據庫的連接、使用方法等。
3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為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啟發式、討論式、項目驅動式等方法開展探究式學習[5],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討,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1)項目驅動式教學法。“項目驅動式”教學法來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師生通過共同討論、研究完成一個具體項目。具體來說,要求精心組織實驗內容,將實際案例融入教學。將每章內容分解為若干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中采用項目引領,按由簡到繁、先易后難的原則將項目開發任務分解為逐步遞進的分項任務,使學生在完成各個分項任務的過程中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教學。指導學生提前閱讀案例,組織開展討論。案例教學要結合相關理論,通過各種信息、知識、經驗、觀點的碰撞達到啟示理論和啟迪思維的目的。教學過程中,每個相對獨立的操作可以分解為若干個案例。此外,有些內容或知識點操作步驟比較繁瑣,學生往往思路不是很清晰,不能掌握具體的操作步驟,不會上機操作。為此,可以采用錄屏軟件將授課過程錄制下來,或采用筆記形式,教師將操作步驟并分發給學生,便于學生復習。可以抽查部分學生演示,針對出現的問題重復講解和演示,強化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的掌握知識點,提高實際動手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學期初即以3~ 5人組成項目團隊,每個團隊選出一名小組長,擔任項目經理角色。分組時考慮學生基礎不同,在自由結合的基礎上合理調配,爭取讓每名學生通過團隊和項目學習提高能力。學期末考核可以采取提交課程項目的形式,通過團隊學習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團隊意識及協作精神[6]。同時,采用課堂小案例、學期大項目的教學方式,學生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團隊成員在與同伴的互動過程中,親身體驗實際項目開發過程,增強團隊意識,訓練協作溝通能力,培養職業素養;在平時課堂討論中也可以小組為單位,發揮積極主動性,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5采取過程性評價考核方式
傳統的筆試考核方式無法適應Oracle課程教學要求,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考核方式。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的方式,整合教學過程,具體考核設計如表1所示。
考核由3個部分構成,采用百分制形式。期末考試占綜合成績的一半,采用機試方式進行;平時成績占綜合成績的40%,其中階段性測驗分3次進行,各占10%;團隊作業占10%;課堂參與度占10%,主要包括課堂提問、討論和考勤。這種考核方式,一方面要求學生注重平時學習的積累,不依靠期末考試成績勉強過關,另一方面通過團隊作業鍛煉團隊協作能力。
6結語
教學實踐表明,綜合運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較好完成Oracle數據庫課程的教學目標。新教學模式的應用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熟練掌握Oracle數據庫的各項操作和管理技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項目開發能力。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瞿中.數據庫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2):113114.
[2]王珊,薩師煊.數據庫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胡旺.一種激發學習興趣的數據庫課程教學方法:從應用到原理[J].計算機教育,2009(17):128129.
[4]高麗華.軟件精英是這樣煉成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葉進,張向利,吳瑕莉.基于問題的學習及其教學策略的設計[J].計算機教育,2007(7):2930.
[6]祝朝映.任務驅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教職論壇,2003(10):5657.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陳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