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培養高素質科研創新型人才是當前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培養大學生科研創新素質是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重點。開展“本碩博互動”的團隊培養方式,逐步構建高素質創新人才育人體系,用團隊的先進理念、縝密的邏輯思維等來激活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團隊多層次育人優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
[關鍵詞]本碩博互動 本科生導師制 團隊協作 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1-0202-01
前言:創新人才是個性化教育的產物,團隊精神與綜合素質是創新人才的核心要素。“本碩博互動”的團隊培養方式以學業指導為主線,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具有“因材施教,實行個性化教育”的特征,強調團隊協作。本文研究實施本科生導師制、自主個性化學分制、師生動態制等舉措,開展“本碩博互動”培養方式,逐步構建高素質創新人才育人體系。
一、本科生導師制
1、 本科生導師制下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所謂“本科生導師制”,就是在實行班級制和年級輔導員制的同時,聘請有經驗的教師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擔任本科生的指導老師, 導師們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和心理輔導, 幫助學生把握自己的個性特點制定成才計劃, 采取個別輔導的方式促使學生全面快速成長[1]。
這種培養模式有助于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拓展知識面,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獲得較高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相長,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導師在與學生經常性的接觸中,加深了師生的關系,更方便傳播思想道德觀念,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2、 本科生導師制下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實施辦法
建立導師與學生的雙向選擇制度。本著導師積極應聘、自愿報名,網上公布導師資料及指導意向,學生根據個人志愿和興趣愛好選擇導師的原則,實行雙向選擇。未能通過雙向選擇的導師和學生由學校相關職能部分統一協調安排[2]。
明確培養目標。集中對通過雙向選擇的學生進行集體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明確本科生導師制的培養目標以及查閱文獻、科研選題、科研課題申報、科研課題結題、撰寫科研論文等內容。
育人團隊鏈的建立。由于學生來自全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籍貫、不同民族,根據多專業多學科互相交叉的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個科研小組,每組4-5人,每個科研小組就是一個科研團隊,每個科研團隊由一名研究生或博士生擔任隊長,建立“大團隊-小團隊-興趣小組”組成育人團隊鏈,以此來通過科學實驗、項目攻關、團隊協作提高本碩博的動手與實踐能力。
指導學生項目選題。以各類創新項目為紐帶,以創新平臺及產學研基地為載體,構建本碩博積極參與、互動學習的育人體系。學生積極申請各類項目,在項目中直接獲得與專業方向吻合的知識學習和操作鍛煉,與課堂學習和非科研專業實驗學習相得益彰。
創新實踐成果的轉化。學生創新實踐的成果主要通過學科競賽、學術報告、論文撰寫和專利申請等檢驗,通過團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團隊協作實現成果的轉化,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與科學精神,達到創新人才培養的目的。
二、自主個性化學分
實行“自主個性化學分”教學管理制度,規定各專業學生可通過參加學科競賽、參加科研項目、發表論文、獲得認證證書、參加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參加社會實踐等自主學習形式獲得學分,各專業可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特點,要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自主學習,獲得學分。學校各相關部門要為實現該培養目標做好條件保障:
1、 學校創新活動中心、實驗室和機房要保證開放時間,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場地、設備和技術支持。
2、學校實施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要定期舉辦各類競賽、學術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
3、積極扶持各類社團開展各種創新實踐活動。
三、師生動態制
以導師、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承擔的各類創新項目為紐帶組建專業互補的各個科研興趣小組,這種小組隨著項目的完成可以重新組建,實施動態管理,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了實戰條件。
小組合作的成員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有利于學生間的互相了解、優勢互補。如果頻繁的打亂小組,將使剛產生的凝聚力消失,才培養起來的團體意識消解。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各小組的發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現教大差異時,導師應認真觀察,對確實不能合作的小組,在兩三周后可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對小組作出調整時要及時了解合作不下去的原因,讓學生明白了此次調整的意圖,以達到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進一步增強合作能力的目的。
四、“本碩博互動”培養模式的成效
1、全體參與,廣泛受益
本科生一進校就被分配給各導師,參加導師課題組會議,參與研究生的科研項目與科研實踐活動,這種培養方式使100%學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創新訓練。從近年來我院學生考研情況來看,參加科研創新實踐的同學在研究生復試中更易受到導師青睞,同時在研究生階段學習效果也更好,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得到廣泛提高。
2、 因材施教,發揚個性
在學生參與科研的過程中,導師可以對學生的基礎、能力、興趣有更為細致的了解,并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培養,揚長避短,因材施教[3]。
3、 厚積薄發,成果豐碩
全體學生參與“本碩博互動”學習后,不僅能快速進入角色,豐富知識,而且得到了良好的創新實踐訓練,使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成效顯著。我院自實行“本碩博互動”創人人才培養模式以來,獲全國挑戰杯一等獎、交叉創新一等獎;獲首批“小平創新團隊”,在論文發表與專利申請方面,以學生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以學生為第一或主要發明人的授權或公開中國發明專利125項。在科研項目申報方面,2名在職博士生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3名博士生和14名碩士生分別獲得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資助,11名博士生獲得學校優博資助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立項100余項,其中國家級12項、省級29項。這些成績充分證明在高水平科研平臺下,本碩博互動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一條有效途徑。
4、輻射周邊,社會青睞
畢業生深受企業和高校的歡迎,2012、2013兩屆本科生的按期畢業率、學位授予率均大于96%、考研錄取率分別為23.5%、24.6%,就業率均為100%。已畢業的幾屆研究生的就業率均為100%。
總結
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求人才有創新型的思維,而創造性思維是以新穎性和獨創性為特征,是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實踐證明,“本碩博互動”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法。
參考文獻:
[1]曾凡東. 對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 當代教育論壇,2004,(10).
[2]黃鎖義,李容, 潘喬丹. 本科生導師制下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 高 教論壇,2011, (2).
[3]李墨林,孫國超,王洪海. 加強本科生科研實踐 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5, (4).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