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源 黃遠春 劉志鋼






摘? 要:通過維也納心理測試系統評估軌道交通駕駛員職業素質能力和人格特質,使用斯皮爾曼相關系數分析了上述兩者的相關性,結果表明神經質與選擇性注意r=0.243,p=0.01、宜人性與注意反應力r=0.208,p=0.027呈現弱相關關系,神經質還和短時間處理簡單任務能力r=0.204,p=0.031存在弱相關性,表明情緒穩定、與人和諧相處的駕駛員在軌道交通運營過程中更能及時發現故障并能較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實驗結果表明外傾性即內外向與職業素質能力沒有統計意義上的相關性,所以在今后的地鐵公司招聘駕駛員時應看重宜人性以及神經質水平,不應將內向與否作為評估標準。
? 關鍵詞:軌道交通;駕駛員;人格特質;大五人格;維也納心理測試系統
? 中圖分類號:F406.15?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vocational quality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rail transit drivers were evaluated by the Vienna psychological test system,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was analyzed using 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uroticism and selective attention r=0.243,p=0.01, agreeableness and attention response power r=0.208,p=0.027 is weakly correlated, and neuroticism is also weakly correlated with the ability to handle simple task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r=0.204,p=0.031, indicating that emotionally stable and harmonious drivers are in rail transit dur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faults can be detected in a timely manner and attention can be maintained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extroversion, that is, introversion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subway compan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greeableness and neuroticism when recruiting drivers, and should not use introversion as an evaluation criterion.
Key words: rail transit; driver; personality traits; big five personality; Vienna psychological test system
0? 引? 言
? 城市軌道交通綠色、方便、準時、快速,是廣大市民出行首選。有統計表明,60%以上的軌道交通事故發生在運營期間[1],在此場景下,駕駛員作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一線崗位,其職業素質能力水平決定駕駛員能否快速有效地處理突發事件從而避免運營事故。而駕駛員行為反應包括認知受其人格特質因素(包括性格、氣質)直接影響。所以研究司機的人格特質、職業素質能力具有現實意義,而研究上述兩者相關性有利于地鐵公司在招聘司機提供參考并為日后的人才管理提供合理建議。
? 關于駕駛員人格的研究多集中于公路和航空航天領域,馮忠祥對公路駕駛員進行調查分析,建立了包含人格特質的個體特征對行車速度影響的度量模型并獲得了較好的實用性[2],陶達通過調查問卷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發現掩飾性性格與風險駕駛行為存在顯著負相關,外向型性格與風險駕駛行為無顯著性關系[3]。國外研究表明,外傾性人格與機動車輛事故以及交通違規現象有關[4],大五人格責任心維度和不安全的公路駕駛存在顯著的負相關[5]。
? 在軌道交通領域相關研究較少,有學者利用卡特爾16pf人格特質測驗,構建了我國地鐵駕駛員職業人格特征模型[6]。
本文對軌道交通駕駛員的研究側重于兩個部分:(1)通過維也納心理測試系統評估地鐵駕駛員職業素質能力和人格特質分布,(2)探究駕駛員職業素質能力與人格特質相關性。
1? 維也納心理測試系統
? 維也納心理測試系統(Vienna Test System, VTS)是世界領先的計算機心理測試系統。該系統由奧地利Schuhfried公司研發,開啟了計算機心理測試的新領域,擁有幾十年的開發背景,被認為是領先的計算機心理測試系統。該系統擁有多種測試項目,涉及智力測驗、非言語能力測驗、一般能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人格結構測驗、態度與興趣測驗、航空心理測驗、交通心理測驗、領導力測驗、臨床診斷測驗等多領域心理測驗模塊,廣泛應用于:了解個別差異(認知、人格、社會背景);人才選拔與評價(體育、交通、航空等);疾病診斷(注意、記憶、認知等);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服務;心理和教育科研的輔助手段等方面。
? 該系統包括管理軟件(VTS基本軟件)、周邊知覺設備、腳踏鍵盤、操控面板,其中操控面板有七個彩色按鍵、十個數字鍵、一個感應鍵、兩個速度調節器和兩個模擬搖桿。本文測驗由駕駛員職業素質能力評估模塊和大五人格特質測評模塊構成。
1.1? 駕駛員職業素質能力評估模塊
? 表1展示了此次司機職業素質能力評估采用VTS系統中的6種測評,包括決斷力測評(Determination Test,DT)、反應力測評(Reaction Test,RT)、雙手協調測評(Two-Hand Coordination Test,2HAND)、外周知覺測評(Peripheral Perception Test,PP)、注意警覺性測評(Cognition Test,COG)和持續性注意測評(Sustained Attention Test,DAUF)。
1.2? BFSI(S2)大五人格測評(簡版)模塊
1.2.1? 人格理論發展
1921年,奧爾波特及其兄弟發表的著作《人格特質:分類與測量》被公認為第一本闡述特質論的著作,20世紀40年代左右,卡特爾運用因素分析法把人格特質區分為表明特質和根源特質,提出人格的16種根源特質,編制了16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20世紀40年代,哈特衛和麥金利合作編制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MMPI),但MMPI是一個臨床量表,用于鑒別患有精神疾病或神經病的人,20世紀60年代,艾森克根據因素分析法提出人格的三因素模型:外傾性、神經質、精神質,編制了艾森克人格問卷(EPQ),但人格特質因素較少,且過分強調生物遺傳因素。1961年,Tupes和Christal首先提出大五人格理論,通過研究發現大約有5種主要的特質因素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大五人格模型得到了其他心理學研究者廣泛的驗證,目前是西方心理學界公認的人格特質模型。
1.2.2? 大五人格理論
? 1949年,菲斯克(Fisk)從卡特爾16PF人格特質理論中進一步提取分析得到了5個人格因素,1961年,托普斯Tupes和克里斯托Christal首先提出大五人格理論,通過研究發現大約有5種主要的特質因素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大五人格模型得到了其他心理學研究者廣泛的驗證,被證明具有跨語言跨文化和跨評定者的穩定性,得到人格心理學家的普遍認可,是西方心理學界公認的人格特質模型[7-8]。
大五人格量表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科斯塔Paul T. Costa, Jr和麥克雷Robert R. McCrae依據大五人格OCEAN理論編制的,目前常用的包含兩個版本:240題的NEO-PI-R(Revised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Personality Inventory)和60題的NEO-FFI(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Five-Factor Inventory)。大五人格的完整版量表過于冗長,測試花費時間較長,極易對被試造成抵觸和厭煩情緒,導致測量誤差變大,所以在科學研究和招聘中,一般使用經過篩減的簡短版本進行測試。本實驗選用VTS系統內置的基于大五人格模型的BFSI(S2)問卷,人格特質包括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嚴謹性和宜人性。
? 神經質(Neuroticism):
? 該維度描述受試者情緒穩定程度。得分較高的受試者認為自己情緒穩定、冷靜、脾氣平和、善于反思、樂觀,即使在緊張情況下也不會輕易失去冷靜。得分較低表明受試者很容易緊張、焦慮、脾氣暴躁,在壓力大的情況下很容易失去冷靜。
? 外向性(Extraversion):
? 此維度描述受試者在人際關系中傾向程度。得分較高表明受試者善于交際、自信、精力充沛、喜歡冒險。相比之下,得分較低的受試者有點沉默寡言,不愛冒險,對自我主張沒有什么興趣。他們喜歡獨處和獨立,或者與相對較小的群體互動。
? 開放性(Openness):
? 該維度描述受試者在處理新的經歷、印象、想法和價值觀時傾向程度。得分較高表明受試者富有創造力、創造性、思想開放、渴望學習和好奇心。此外,他們形容自己對新體驗持開放態度,喜歡嘗試新事物。相比之下,得分較低的受試者更傾向于傳統的態度和活動,更喜歡熟悉的事物而不是新事物并形容自身對一般事物或獲取新知識不感興趣。
? 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
? 該維度描述個體在工作習慣和表現方面傾向的個體差異。該人格特質得分較高的個體認為自身有能力、可靠、以目標為導向、雄心勃勃、堅持不懈、勤奮、守時且熱愛秩序。相比之下,得分較低的個體則相反。
? 宜人性(Agreeableness):
? 此維度描述受試者在與其他個體交往時傾向的差異。得分較高表明受試者樂于助人、理解他人、體貼和謙虛。此外,該受試者信任他人同時愿意與他人合作。相比之下,得分較低的受試者認為自身不夠理解或不夠體貼,不太愿意信任他人并且傾向于以優越的方式對待他人。
2? 實驗設計
? 駕駛員在上班前2小時在駕駛員休息室進行該測試,以避免疲勞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研究生負責搬運、組裝測試設備并負責向駕駛員講解本實驗的目的以及操作事項,并全程負責解決由于駕駛員操作不當或對操作說明存在誤解所帶來的問題。
2.1? VTS系統參數設定
? 表2是此次測試的題庫,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人因工程實驗室編制。
2.2? 受試者
受試者均來自于南方某地鐵公司,總共112人。所有受試駕駛員無生理和精神病史,身體狀況良好,表3為其人口統計學描述性統計,其中學歷一欄1代表高中,2代表大專,3代表本科。
2.3? 數據處理
VTS系統BFSI(S2)測試輸出的各維度分數設定為Z分數,分數區間為70~130。根據VTS系統自帶的大五人格輸出報告為依據,將測試的分數劃分為6個等級,等級劃分見表4。
通過SPSS數據分析發現測試數據各變量多不符合正態分布,不滿足皮爾遜相關系數的使用要求,只能使用斯皮爾曼系數[9]或肯德爾相關系數[10],這里采用斯皮爾曼相關系數進行數據分析。
3? 結? 果
3.1? 人? 格
? 表5是112名司機的大五人格各維度分布的描述性統計,發現駕駛員群體的神經質水平顯著高于平均水平,說明與代表性常模相比,駕駛員情緒穩定,脾氣平和,即使在緊張的情況下也不會輕易失去冷靜。外向性中雖然有個別司機得分較低但為極少數,所以均值與常模相比仍在平均水平中偏高。同樣,責任心與宜人性維度也可得到類似解釋。
3.2? 駕駛員職業素質能力
為確保對駕駛員的職業素質能力進行準確評估,要將VTS輸出指標的數據與代表性常模進行對比,得到指標反映能力的評價描述,分為很差、較差、正常、較好、很好。本文用數字1表示很差,2表示較差,3表示正常,4表示較好,5表示很好,得到VTS系統輸出指標所反映的能力描述性統計,見表6。
3.3? 駕駛員職業素質能力與人格特質相關分析
? 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相關系數矩陣,其中**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在0.05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 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神經質與選擇性注意r=0.243,p=0.01、宜人性與注意反應力r=0.208, p=0.027呈現弱相關關系,這說明神經質和宜人性維度高的受試者一定程度上在警覺性、注意集中能力會相應較強,神經質還和短時間處理簡單任務能力r=0.204, p=0.031存在弱相關性。
4? 討? 論
? 人格特質理論認為人類整體的人格特質分數呈正態分布,但本文實驗數據不能證明該結論,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1)該問卷的選項僅為4項(這不像典型的我、這恐怕不那么像典型的我、這恐怕有幾分像典型的我和這就像典型的我),而其他人格的問卷選項數量多為奇數,這導致受試者在回答一些問題時傾向于選擇模糊的中間項,而該BFSI(S2)并不存在這種可能;(2)該版本的人格問卷試題不是完整的語句而是短語,這是確保低教育程度的受試者能夠獨立且正確的理解題目含義。該問卷在測試說明階段表示以下給出的詞語均為正向且積極的含義,這導致測試者有意識的往積極美好的方向上答題,這符合心理學中的錨定效應[11],這或許是神經質維度得分普遍高的合理解釋;(3)研究表明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員會形成該職業適應性的人格特征[12],所以軌道交通司機這一職業群體較其他行業或人群也會有其獨特的人格特征分布,導致各維度得分并非理論中的正態分布。
? 本文人格測驗中采用的常模數據雖然來自于5個教育程度(歐盟教育級別)、2種性別和3個年齡段(14~29、30~49和50~85),但缺少對不同職業下常模的建立,導致不能精確地解釋單樣本在其所屬職業中的人格特質分布特征,未來在該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 值得強調的是駕駛員外傾性得分的高低在此次實驗中并不會對其職業素質能力的高低有統計學上的相關性,這表明從人格內外向維度分析駕駛員職業素質能力是不恰當的。
5? 結? 論
本文實驗對112名地鐵駕駛員進行人格分析,發現該群體神經質水平明顯高于代表性常模的平均水平,外向性、責任心、宜人性也在常模平均水平中處于偏高的水平。然后基于大五人格對軌道交通駕駛員人格特質分析還有待繼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 本文還通過駕駛員VTS測試的數據與對應的人格特質分布并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神經質得分高的駕駛員其選擇性注意能力和短時間處理簡單任務的能力較強,這表明該駕駛員在日常行車中能及時發現故障,并能夠較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宜人性與駕駛員注意反應力相關,即體貼友好、重視和他人和諧相處的駕駛員其注意反應力較強,這同樣幫助駕駛員日常行車中能及時發現故障并及時匯報。綜上所述,軌道交通公司在招聘駕駛員時,應側重與求職者是否情緒穩定、是否與他人和諧相處,而不是看重內外向,這與陳娟[13]給出的建議類似。
參考文獻:
[1] 徐田坤.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運營安全風險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2] 馮忠祥,袁華智,劉靜,等. 駕駛人個人特征對行車速度的影響[J].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2,12(6):89-96.
[3] 陶達,張瑞,曲行達. 性別、年齡和人格特質對風險駕駛行為的影響[J].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16,33(6):646-652.
[4]? Eric R, Dhalen R, Roy P, et al. The Big Five Factors, Sensation Seeking, and Driving Anger in the Prediction of Unsafe Driving[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6,41(5):903-915.
[5]? Arthur W Jr, Graziano W G. The five-factor model, conscientiousness, and driving accident involvemen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6,64(3):593-618.
[6] 蔡圣剛,溫鴻博,高超. 地鐵駕駛員職業人格特征模型的建構[J]. 應用心理學,2005,11(3):276-281.
[7]? John OP, Naumann LR, Soto CJ. Paradigm shift to the Inte-grative big five trait taxonomy: History, measurement, and conceptual Issues[M]. New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08:114-158.
[8]? McCrae RR, Terracciano A. 78 members of the personalityprofiles. Universal features of personality traits from the ob-server's perspective: Data from 50 cultur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5,88(3):547-561.
[9]? Spearman C. The proof and measurement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things[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04,15:72
-101.
[10]? Kendall M G. A New Measure of Rank Correlation[J]. Biometrika, 1938,30(1-2):81-93.
[11] 呂毅. 錨定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探討[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14):48-49.
[12] Da vid, J Musson. The personality profile of male Anglican clergy in England: The 16PF[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8,25(4):689-698.
[13] 陳娟. 基于性格傾向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探討工作年限的調節作用[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