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巖
摘要:心理健康是高中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組成部分,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會影響學習成績。對高中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本文通過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及尚存問題,總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實踐方法,解決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有效促進高中生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實踐
前言:新時期素質教育在高中階段逐步普及,高中學生作為國家人才儲備的中堅力量,高中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如何幫助這些高中生順利地度過高考以及完成青春期的轉變,如何幫助他們釋放學習、生活、成長壓力?新時期,對人才的需求從只需具備專業知識轉向除了專業知識,還要有完整健康的心理狀態、道德素養。在這一趨勢下,高中階段作為學生重要的轉折時期,精神品質與心理健康的成長時期,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極為重要。由此,為幫助高中階段學生增強心理素質、健全人格、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可通過情境展示、實踐活動、評價激勵等教育模式開展教育工作,達成有效的工作開展目標。
一、從思想上重視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高中生多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可能會干擾高中生的學習成績。因此,高中教師需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改善高中教師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重視度,需增強對高中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及學習,促使高中教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讓高中教師正確認識到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進而為高中生提供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解決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充分保證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例如,為高中教師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會,可采取多媒體PPT教學方式、網絡視頻教學方式等,使高中教師掌握高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技術等,增強高中教師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情境展示心理健康標準,對癥下藥
高中階段的學生自主意識增強,自尊心也較強。心理教師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可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的模式,將學生近一段時期發生的心理問題匯總出來,用視頻播放相類似情況所產生的危害,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自己了解、自己感悟,這樣的模式極易加深學生的印象。如高中階段學生進入自主獨立時期,學習之余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放松,有的學生會喜歡通過玩游戲來釋放自己的學習壓力。這種釋放壓力的模式,對于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的學生來說是很危險的,一旦沉迷其中,就會出現無可救藥的狀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如果直接制止,會使學生出現逆反心理。由此,教師就可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創設,以視頻中的實例進行現身說法,幫助學生意識到沉迷于網絡的危害,繼而通過視頻中展示的正確釋放學習壓力的模式,身心健康地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目標。經過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心理問題,并依據自己的情況找到視頻中給出的指導方法,解決心理問題。
三、實踐活動體驗心理健康,健全人格
高中教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師還可通過舉行與心理健康相契合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體驗中完成對心理健康的重要認知,以此健全人格標準,身心健康地進入學習與生活中。如教師可針對學生近期出現的倦乏心理狀況,利用周末與學生一起來一次拉練活動,可選擇博物館等有紀念意義與教育價值的場所為終點,并從學校出發以徒步的模式完成這次活動。一路上可以讓學生邁著整齊的步伐,唱著充滿激情的歌曲,一路前行,將學習中出現的懈怠、疲乏狀況全部卸掉。同時,到博物館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還可就相關的歷史人物產生的影響講述給學生,構建他們良好的人生品格,提升他們對歷史的了解認知能力,將心態調整到最佳的狀態,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繼而積極配合教師的各種活動,成為身心健康的有為新青年。
四、滲透心理健康理念工作,有效評價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可通過滲透心理健康理念的模式,通過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評價,使學生構建健康的心理體系,繼而自信滿滿地迎接來自學習的任何狀況,不喜不悲,不驕不躁。如教師通過日常觀察,發現有的學生情緒低落,上課也不能認真聽課,總是溜號,與周圍的同學也不交流,放學后匆匆忙忙離開學校。教師觀察到這一現象,應選擇單獨交流的模式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吐露心聲,從中發現學生的問題,原來這位學生家中最愛他的奶奶生病了,他每天陪伴奶奶,照顧奶奶。教師了解到這樣的情況后,應及時對學生這種孝心給予肯定,并就學生需要幫助的地方提供幫助,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合理將照顧奶奶的時間與學習時間有效、合理安排。同時,教師還可引導其他學生給予這位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關愛,摒棄不良心理情緒,健康地成長。
五、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定位的準確性
針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予以細化,促使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定位更加準確。首先,參考高中生身心發展特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具體目標,重視高中生成長過程中因為生理發育所導致的心理改變。其次,根據高中各年級特征,為各年級高中生制定階段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最后,學校也需充分考慮實際狀況,明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促使高中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例如,針對高一年級學生,可依托“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實施調查,明確高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擾,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定位為順利適應高一學習階段,解決高一年級學生學習及生活中心理方面的困擾。
結語:總之,高中生心理健康情況和其學習成績存在密切關系。若高中生具有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會影響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習成績下滑。所以,加強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應及時解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促使高中生在學習時保持積極心態,讓高中生維持樂觀心態面對高強度學習內容,從而提升高中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園園.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36):143-144.
[2]徐柏露.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自身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揚州大學,2017.
注:本文為課題《滑縣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融合研究》(課題編號[2021]HL125)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