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王獻飛 周振邦
摘要:利用行動導向的理論來指導高校高爾夫教學實踐的開展,無論是從理論的層面上來說,還是從實踐的層面上來說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就針對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高校高爾夫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分析。文章首先簡要闡述了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概念及內涵,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分析了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高校高爾夫教學中應用的三個基本原則,并進一步提出了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希望對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的開展有所啟發。
關鍵詞:院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高爾夫教學;高校體育
合理的教學模式的選擇,對高校高爾夫教學體系的創新和教學活動的科學化發展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行動導向模式作為近些年備受推崇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如果能在高校高爾夫教學中加以應用和推廣,利用行動導向的理論來指導高校高爾夫教學實踐的開展,無論是從理論的層面上來說,還是從實踐的層面上來說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概念及內涵
所謂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簡單來說,實際上就是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未來的工作過程相統一,以培養學生全面的職業能力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是以職業情境來作為教學活動的參照系,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其應用的基本流程主要涉及接受任務、思考決策以及實施行動三個主要的階段,并可劃分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以及檢查和評估六個基本的步驟來完成整個的教學過程。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滿足了就業導向的社會需求、能力導向的職業需求以及終身發展的個性需求,其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是以“教”為主的,任課教師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和學習的地位,所進行的知識簡單的聽講、理解、重復和記憶,知識的運用水平差。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則是以“學”為主的,學生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任課教師的主要作用是針對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適當的組織指導,學生則需要根據任課教師所設定的任務開展自主的學習和獨立的行動,這個過程是根據工作任務而設計的一個完成的流程,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高爾夫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概括來說,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高爾夫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我國高爾夫產業的迅速發展對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水平要求的提升,決定了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高爾夫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近些年,隨著我國高爾夫產業的快速發展,高爾夫行業不斷對于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對于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要具有在復雜的工作情境中進行準確判斷分析,并及時果斷的采取行動的能力;還要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交往合作能力。所以,這就使得我國高職高爾夫教育必須要從傳統的工具性謀生型教育轉變為發展型適應性教育,而要實現這一轉變,擺脫傳統教育教學活動中認知方式的束縛,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高爾夫教學改革無疑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其次,我國高職高爾夫教育自身理論發展完善的要求,決定了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高爾夫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教育的藝術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自己所學習的內容。但是,在傳統的高職教育教學中絕大多數專業,包括高爾夫專業都是按照知識的層次遞進方式組織教學的,在按照這種方式來組織教學時強調的是知識點,這種知識結構驅動的教學活動,往往將與專業相關的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和邏輯性較強的內容統一集中在課程的前半部
三、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高校高爾夫教學中應用
基本原則在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中時,為了確保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所具備的優勢的充分發揮,應注意遵循如下幾個基本原則:首先,情景化的基本原則。在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來開展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情景化的基本原則簡單來說,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在處于真實的或者是高度仿真的職業實踐情境中,按照高爾夫職業相關規范,來開展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任課教師要注意,教學情境的設計并不是對現實的高爾夫工作過程的簡單再現,而是要在對高爾夫知識和相關崗位的必備技能有個全面的分析和良好的掌握的基礎上,設計具有高爾夫職業行動特點的教學情境,并將實際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識進行科學的提煉,使其具有課教學型和可評估性,只有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完成所設定的任務,才能夠促進學生對于崗位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在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高爾夫教學中,情景化的原則是影響其應用成效的重點,同時也是應用過程中的難點,其對于教學條件的硬件支持,如:高爾夫球場、高爾夫俱樂部的實踐空間等等,和任課教師的專業能力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在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開展高校高爾夫教學時,任課教師一定要注意有針對性的提升自己的情境設計能力。
其次,平等性的基本原則。平等性的基本原則,指的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之間的平等性。在利用將行動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高爾夫教學的過程中,只有遵循平等性的基本原則,確保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才能夠實現行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的初衷,而反之,如果缺乏良好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來做依托,無論多么完美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模式,都是無法發揮其應用的作用和成效的。
最后,獨立性與完整性有機結合的基本原則。在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中時,獨立性和完整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是針對課程設計來說的。其中獨立性指的是不同的高爾夫課程之間應該保持平行或者是前后銜接,而盡量不要出現交叉重復的情況;完整性指的則是在應用的過程中,應包括其六個基本的步驟,即:資訊、計劃、決策、實施以及檢查和評估六個步驟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在設計高爾夫的專業課程時,要始終遵循獨立性與完整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不但要從橫向的視角歸納高爾夫的職業崗位,還要從縱向的視角來歸納其工作的鏈接。
四、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高校高爾夫教學中應用
注意的問題在高校高爾夫教學中應用和推廣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時,必須要注意對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正確理解和科學掌控,否則很容易走入應用的誤區,不但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成效,設置還會對高校高爾夫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概況來說,在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高爾夫教學中時,主要應注意如下幾點問題:
首先,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并不是普適的、全能的,在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中時,要注意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適用范圍的明確,否則就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并因此影響到應用的成效。例如:在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時,部分教學工作者由于只看到了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優勢所在,而卻忽略其適用范圍的問題,盲目的將其應用于所有的課程教學活動之中,無論是高爾夫理論知識教學還是高爾夫技術實踐教學,都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實際上,上述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對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使用范圍缺乏一個明確的認識所造成。任何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都不是萬能的,這一點對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來說同樣也不例外。因此,在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由于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中時,任課教師同樣也要注意根據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的實際情況等來進行合理的取舍。
其次,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幫助學生積累良好的高爾夫運動體驗。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強調的不是教學的結果,而是教學的過程,是教學過程中的人人參與。在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中時,任課教師只有秉承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這一關鍵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了解高爾夫運動的知識、掌握高爾夫運動的技能,讓學生感受到高爾夫學習和運動中的苦與樂,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高爾夫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高爾夫運動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為重要的。實際上,當教學的過程得到高效的實施,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能動的參與到高爾夫教學活動之中來時,理想的教學結果的實現也就成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后,在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來開展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時,任課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反思。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行動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主要方式,而反思則是提高學生行動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的重要機制。沒有反思的行動的蠻干,而反過來沒有行動反思則是空想,在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來開展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時,任課教師一定要注意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行動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動,通過反思與行動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體來說,在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來開展高校高爾夫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反思對象是自己的學習過程,也就是說,任課教師應注意引導他們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造成結果等問題進行審視和分析,并以此來實現學生自我覺察水平和認知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例如:在高爾夫全揮桿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時,任課教師就可以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六個基本步驟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動進行反思,如,本次行動需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已經具備了哪些基礎和條件?還需要在哪些地方進行努力?你選擇了什么樣的路線和方法來實現所設定的目標?在學習和行動的過程中哪個環節是比較順利的,原因是什么?哪個環節是進展不理想的,你認為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從而使得學生對自己針對“全揮桿技術所開展的學習行動有一個全面的反思,并通過反思性思維活動的開展內化為自己的個體能力,實現對全揮桿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全揮桿技能的良好掌握。
五、結束語
行動導向教學最早出現于德國職業教育領域,其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指導、組織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種思路。這種源自于職業教育的教學思路,出發點是為了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核心點在于將行動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機的統一起來,通過有目的的、系統的組織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或者是模擬的專業工作環境中,讓學生獲得完成相關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行動導向教學很早就被引入了我國高職教育教學領域,并在多個專業的教學中得到了應用。然而縱觀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高爾夫教學情況卻發現,目前在高職高爾夫教育教學領域,關于行動導向教學的實踐和研究卻寥寥無幾。
參考文獻:
[1]RichardSagor(美),盧立濤,王茂密,羅霞(譯).行動研究與學校發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2]清華.關于職業院校發展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思考[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04)
[3]宋小紅.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探索[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3)
[4]林希.行動導向教學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9).149-149,150.
[5]馬杰."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提高中職教學質量的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s3).149-152.
[6]王小平.論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2,(22).153-154.
[7]清華.關于職業院校發展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思考[J].現代營銷.2012,(4).330-331.
[8]宋小紅.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探索[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3).90-93.
[9]覃立,馬衛平.中西方文化沖突視角下的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審視[J].體育學研究.2020,34(4).87-94.
[10]任海.中國體育治理邏輯的轉型與創新[J].體育科學.2020,40(7).3-13.
[11]任慧濤,易劍東.我國體育園區產業治理評價實證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9,35(4).7-12.doi:10.3969/j.issn.1006-2076.2019.04.002.
周超(1999.11-),男,漢族,云南臨滄,職稱:學生,學歷:大學本科,專業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高爾夫運動與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