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高速公路工程設計建立完善的結構體系。早期高速公路建設中更多關注技術經濟性問題,隨著人們審美視域的拓展,對服務區美學特性提出新的要求。高速公路服務區成為具有美學價值的人文景觀系統。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象為旅行者對當地的第一印象。很多地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缺乏匹配的景觀美學規劃設計,影響地方旅游形象的傳播。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是可以感知的空間環境,從美學視角研究設計高速公路服務區對打造地區旅游形象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概述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美學理論,分析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景觀美學的服務區設計策略。
關鍵詞: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美學;設計優化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快速發展,為城市地區提經濟發展提供快速通道,帶動地方經濟文化的交流。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選擇自駕出行旅游方式對高速公路提出提高的要求,要保障高速公路服務區安全方便舒適,在視覺上給予使用者美的享受。公路建設是向人們呈現穿越區域的形象通道,人們對建設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意義逐漸產生新的認識,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環境上升為大眾可感知的審美活動。公路環境美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目前高速公路盲目修建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服務區建設存在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破壞文物古跡等問題。美學的發展使得人們開始關注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生態設計,服務區是高速公路美學景觀環境的一部分,要考慮出行者基本條件,使公路服務區環境成為帶來審美感知的場所。
一、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美學理論
高速公路是連接社會生產分配消費的基礎設施,象征國家現代化水平。高速公路服務區是高速公路休息場所,良好的服務區環境質量可以促進高速公路快速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服務區景觀功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開始營造具有主題特色的服務區,但更多注重功能與室內環境方面表現,景觀環境不能展現主題特色。服務區是高速公路對外交流窗口,如何突出地域特色提升美學效果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建設綠色環保美觀的服務區是高速公路發展的迫切需要。
美學最初由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在1750年提出,此后發展成為哲學二級學科。鮑姆嘉通提出美學概念被稱為美學之父【1】。人們對美學研究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等西方偉哲時期,中國孔子等先哲提出意境說等美學理論。現代美學概念提出后人們對美學認識逐漸趨于系統化,形成全面的美學理論,包括建筑心理色彩美學等。辭海解釋景觀為具有審美特征的自然人工地表景色,是具有多層次復雜結構的系統,景觀系統為人類生活提供各種自然信息,景觀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域物質循環流的載體。公路景觀隨著現代化道路建設中逐漸形成,19世紀美國充分考慮公路線形與地形地貌的聯系,發達國家形成完備的公路景觀設計體系,駕乘人員審美需求是公路景觀設計的重要部分。
道路演化歷史體現人類思維方式在不同時期的演變,道路發展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公路景觀美學是道路演變史上的獨特分支【2】。道路是為滿足人與自然形成空間直接交換的人工構筑物,公路景觀美產生需要社會物質條件為基礎,人們對建筑藝術美學觀念眾說紛紜,但對建筑審美形成完備的理論框架,功能形式是眾多建筑美學家思辨的話題。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景觀環境美學演變經歷從形式到功能的拓展。公路景觀美學發展趨勢與美學研究一致,20世紀后建筑學家采用自下而上的經驗主義法探索美學,實現美學領域觀念變革。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美學探索中形成視覺主義中心向強調視覺沖擊審美感觸轉向。
二、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美學設計的意義
高速公路最初是30年代在西方國家發展,是上世紀新技術在交通領域的重大突破。高速公路具有獨特優勢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初步形成高速公路網絡【3】。但相比發達國家覆蓋密度較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速公路處于高速建設階段。服務區是高速公路為司乘人員提供服務的設施,由于高速公路采用封閉運營方式,需要服務區提供足夠服務設施保障車輛安全行駛。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汽車需求量增大,高速公路服務區受到人們的關注,對服務區規劃設計提出新的要求,發達國家服務區選址設計基于美學實用原則形成完備的體系,服務區成為旅游風景線景點【4】。我國服務區設置停留于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層面。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服務區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改進,主要體現在缺乏自身特色,忽略景觀的營造,服務區規劃不合理,缺乏多元化設計等。目前國內大多數服務區建設功能布局等方面缺乏自身特色,無法使司乘人員感受服務區文化,造成人們的視覺疲勞。大多數服務區僅注重功能方面作用,忽視景觀美學的營造,不能為司乘人員提供良好休息活動空間。發達國家結合服務區地域特色營造主題服務區,豐富人們的精神方面感受,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使得服務區成為生態鏈上的風景點。
60年代環境美學在歐美地區興起,由于隨著工業化進程經濟提升引發生態的快速惡化,人們開始審視環境問題的重要性。現代美學理論存在缺陷,將美學簡化為藝術哲學,美學學科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反思對環境的影響,引發各領域對環境問題的探究。環境美的性質是人們能參與感知環境美帶來心理的愉悅,環境美具有綜合性與生態性等特點。環境美旨在優美的環境渲染和諧的氛圍,滿足人們的身心需求【5】。環境美強調參與感受美學,應把美學價值應用于生活中。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設計為環境美走向生活提供媒介,環境美學為服務區空間發展提供新的思維方式,將環境美學融入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設計中,補充景觀設計中新美學理論的指導空缺,著眼于對未來景觀設計方向思考,以新的美學視野審視交通空間規劃,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設計規劃中要考慮對周圍環境自然要素,使得服務區與自然環境協調。
三、基于美學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
隨著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服務區呈現不同發展趨勢。如服務區設計更加規范人性化,注重生態環境下,服務區設計低碳化【6】。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促使人們關注精神文化建設,服務區設計要結合地域特色提高環境景觀形象美。如服務區與旅游業結合可以對沿線旅游資源開發,使服務區成為展示地域特色載體;服務區融合本地文化建立特色。基于生態環境美學的服務區景觀設計要秉持發掘地域文化,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統一規劃服務區風格等理念,遵循以人為主體,環境整體和諧等原則,從選址建筑與景觀設計方面分析。
1.高速公路服務區環境美學設計理念
高速公路服務區要發揮展示地域文化的作用,需要充分發掘當地自然風光,文物古跡等歷史發展軌跡,運用地域文化傳統有益建筑元素,使服務區成為展示地方特色的平臺。服務區是構成高速公路地域環境的重要部分,設計中要順應自然地形地貌,尊重服務區形成整體布局,摒棄先破壞后恢復的陋習,實現設計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高速公路服務區規劃要保持自然景觀完整性,減少對原生態環境的破壞。服務區設計風格要與高速公路周邊環境和諧,提高高速公路藝術品味。要充分了解高速公路設計風格,做好服務區景觀環境設計,使服務區成為沿線當地標志性建筑。地域建筑是異于其他建筑存在,服務區景觀美學設計要基于大同小異原則,要求整體規劃設計符合高速公路統一格調,各服務區有獨特個性特點。
2.服務區景觀美學設計要求
高速公路服務區美學設計環境自在性包括自然人文環境方面,社會發展要遵從自身規律,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換取經濟發展。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要尊重環境自在性原則,傳統公路建設大力開挖破壞沿路植被,環境美學考慮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使公路服務區建設可持續發展。人類行為包含潛在于環境中形成的歷史文化等人文環境,要注意保護人文景觀,公路服務區是展示周邊自然人文環境的動態平臺,設計服務區要把握區域特色人文景觀。基于環境美學的服務區設計要堅持以人為主體原則,從滿足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出發進行設計。要求注重公路行車感知體驗,關注沿線居民對公路景觀的認同感。
3.服務區景觀環境設計優化
服務區景觀美學設計優化首先要合理選址建設,需要通過系列決策權衡,考慮區域文化的保護利用,為建筑景觀設計提供最佳的環境空間,服務區選址綜合考慮地形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對發展后發地區促使服務區成為經濟發展啟動器。服務區選址需要考慮歷史文化濃厚地段,自然環境優越地段。服務區景觀美學設計要結合地形合理利用土地,要求景觀環境與建筑融合,在景觀環境中傳達傳統文化。服務區等場所是公路行車靜態欣賞,審美中產生意境美喚起人們對旅途的瀏覽,要營造具有認同感的景觀空間。
結語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內容,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高速公路快速發展引發更多生態環境問題,隨著服務區建設設計對自然人文環境產生破壞,基于美學的服務區景觀環境設計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從環境美學角度探討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設計,闡述服務區環境美學理論,論述服務區景觀美學設計的意義;提出基于環境景觀美學的服務區設計措施,處理好自然與人工環境的矛盾關系,注重公路行車感知體驗,遵循環境美學以人為本的原則,對人與自然關系反思作為環境美學設計出發點。
參考文獻:
[1]全利,杜濤,邱巧,李麗華,全紀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速公路服務區環境品質提升路徑研究[J].公路,2021,66(09):304-309.
[2]舒開揚. 紅色文化元素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環境設計中的應用[D].華東交通大學,2021.
[3]郭戎.淺談高速公路服務區的人性化設計[J].中國住宅設施,2021(02):52-53.
[4]王軍強. 基于關中地域特征的西咸北環線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
[5]王重陽.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設成就與科技創新[D].合肥工業大學,2020.
[6]韓英榮.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的生態綠化和環境建設[J].智能城市,2019,5(01):25-26.
姓名:王銳 性別:女籍貫:西安民族:漢出生年月:1977年12月
學位:工學學士 職稱: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