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鈺(首都師范大學)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視覺藝術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視覺給觀者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享受,還有對這個時代的反應,80年代的紙媒當作媒介大量傳播,平面設計發展得如火如荼,20世紀科技的發達傳播媒介得以發展,互聯網的新形勢下平面設計的表現方式愈加豐富,字體作為傳播和交流的媒介也在日益更新著表達方式,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設計領域中的應用實踐更是數不勝數,包括在海報設計、包裝設計、網頁設計、更有室內設計的導視系統更離不開文字的信息傳達。
文字是傳達信息的載體,人們通過溝通和閱讀來獲取知識和彼此交流,進行下一步人類活動,所以字體設計是極其重要的。
具有視覺美感也是字體設計的原則之一。現在是快節奏的社會,我們每天都面對著海量文字信息,在無數信息的沖擊下,哪些能吸引住觀者的視線,哪些在給觀者帶來有效的信息傳達的基礎上加以視覺美感傳達,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包括對文字的排版也很重要,有視覺美感的事物往往能帶來愉悅感和享受,具有美感的字體能使觀者印象深刻和反復觀看。要把握好字體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和比例,這樣組成一個完整的文字進而組成完整的句子時才能更好地表現其感染力。
最后一個大原則是字體風格的一致性。在設計一套字體時,要注意整體關系和風格的準確性。這樣在應用時會具有個人色彩和獨特性。在有需求的人引用字體時也便于確定風格和主題。譬如,在轉折處圓滑的或結尾突出的字體風格等要保持一致。
這樣字體在基于有效信息傳達的基礎上具有視覺美感的同時也保持了人文性、風格性。
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數字化時代到來,傳統紙媒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機電腦這樣的互聯網媒體,人們獲取資訊的來源也慢慢發生了變化,可想而知,包括字體設計在內的無數信息傳達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字體已經不僅僅應用在傳統紙媒上,還有標志設計、海報設計、服裝設計等。
字體設計在標志設計上運用的極其廣泛,不少品牌直接使用字母作為品牌標志。如香奈兒(CHANEL)的設計,整體由八個字母組成,標志由對稱雙C組成,時尚大氣、整潔美觀、使人印象深刻。
字體設計在海報設計上也隨處可見,可當作宣傳用語,也可美化視覺效果,使觀者清晰易懂的同時增強視覺美感。斯密特(Joost Schmidt)為1923年魏瑪包豪斯展覽海報(圖1),海報由多種點、線、面幾何形和字母數字組成,巧妙地使字母和數字表達的時間、地點、場地等信息形成了海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堪稱經典。

圖1 魏瑪包豪斯展覽海報,Joost Schmidt
包裝設計上運用字體的也不在少數,在包裝上運用得當準確的字體可以起到宣傳品牌信息和裝飾的效果。如原研哉為蔦屋書店做的包裝設計,“蔦”字放大作為包裝的主形象,既突出品牌特征又形成簡約明了的包裝設計風格。
字體設計不僅運用于以上案例設計中,還有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等可見其重要性。
視錯覺(Optical illusion),是指通過立體幾何變形扭曲、重復、縮放或視覺成像形成規律等手段,創造出不符合客觀世界中存在的事物透視或大小,引起的視覺上的視錯,達到不符合觀者心理認知或思維慣性的效果。視錯覺一般被分為:圖像本身的構造導致的幾何學視錯、由感覺器官引起的生理視錯以及心理原因導致的認知視錯。特別是關于幾何學的視錯,以其種類多而廣為人知。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字體設計已經不僅限于二維平面化形式或是僅傳達信息的作用,字體設計出現了各種字體及創意形式,視錯覺也作為一種新的詮釋方式出現,這種形式的出現不僅帶來了設計領域的創新表達,也使觀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下面將從形式、色彩、表現特征方面分類討論字體設計中的視錯覺表現。
抽象的幾何結構是一種在字體設計中的視錯覺的形式,設計師通過點、線、面有目的的變動長短、放縮面積、旋轉方向、或滿足觀者的視覺重心感受,將下面面積有意擴大等視錯覺方式,可以使觀者更舒服的觀看圖形。在視覺效果中看似一樣字號大小的字母實際測量可能并不一樣,字母T看似橫豎一樣寬的線段,實際測量中豎線段比橫線段寬,字母C的高度總比字母T高,字母B看似是一個對稱圖形,但實際測量下方的面積是大于上方的,字母S也是同理,看似是一個旋轉180度毫無變化的字母,但是實際測量下面的寬度和面積遠遠大于上方,在觀者的角度觀看才滿足視覺心理需求和重力平衡。這就是字母的視錯覺結構,我們平常處處可見的字母、圖形等元素,實際為了滿足觀者內心的視覺平衡,變換了很多面積、大小等制造了視錯覺。
字體設計中的視錯覺色彩運用補色對比是經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黃紫、紅綠、藍橙補色本身就帶有刺激視覺的效果,將補色設置成高飽和度、高明度顏色時,能更加刺激觀者的視網膜,再加上文所述的形式結構的變幻,能更好地帶來視錯覺效果。運用色彩的對比方式表達視錯覺時經常會采用大面積色塊之間的對比,這樣對比效果會更強烈。比如藍橙補色對比形成的具有空間感的圖形,同時藍色色相偏冷、橙色色相偏暖,暖色會給觀者近距離的視錯感,大面積橙色和小面積藍色的對比也會產生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
矛盾空間(Contradiction space),是設計師有目的的將客觀世界存在的形狀、幾何形體、透視、空間形態進行再設計表達,使觀者看到不符合客觀世界的事物透視的視覺效果,合理與不合理并存,畫面著重表達空間感,進行多重維度轉化,達到顛覆觀者的認知,使人印象深刻。
運用矛盾空間創作的著名畫家是埃舍爾,他的畫作《無盡的樓梯》(如圖2)挑戰了觀者的思維慣性的同時也具有空間想象效果,他意識到這種悖論空間的存在,再運用在畫作上,形成了矛盾空間。二維三維互相轉換的作品使觀者感受到了視錯覺的視覺魅力。矛盾空間在字體設計中的運用,可以將兩個字母做成立體三維的效果,兩個字母共用兩個面仿佛是一個整體,在觀者的視覺感受下立體感更加強烈。

圖2 《無盡的樓梯》埃舍爾
矛盾空間作品注重二維三維之間的無縫銜接及在空間的基礎上建立矛盾轉換形狀的表現形式。仿佛在描述著與現實并不相符的另一個二維三維同時存在的平行世界,變幻莫測的視錯覺效果使觀者享受其中。
視幻藝術(Op Art),是視錯覺的一種表現形式,又稱奧普藝術或光效應藝術,通過對光線、色塊等進行漸變、交叉、重復或顏色補色對比、高亮度或高飽和顏色的有意識設計,形成波動、晃動、旋轉、閃爍等運動軌跡,形成光刺激以刺激觀者的視覺,對觀者的視網膜產生瞬間刺激從而達到對觀者心理的刺激波動。變換無窮的視覺效果會產生無數的視覺感受和觀者體驗,觀者會產生視覺跳躍、模糊、波動等感受刺激視覺心理。視幻藝術被廣泛應用于圖形設計、海報設計中。
視幻藝術的著名藝術家是維克托·瓦薩雷利(Victor Vasarely),他注重空間的延展、對幾何形體如方形、圓形的重復、對色彩的漸變等。如(圖3)瓦薩雷利的《織女星》,畫面運用方形元素進行重復、縮放,在中間部分使畫面形態變形加上顏色的亮色使用,使中間部分突出,四周逐漸縮小和顏色亮度變低再加上冷色的運用,形成中間為球體的效果,他使用了跳躍的補色來豐富畫面刺激觀者的視覺感受。

圖3 《織女星》Victor Vasarely
需要注意的是,藝術家在表現視幻藝術作品時通常注意圖形、顏色帶來的視覺感受,但在字體設計中運用視幻藝術時,在表達視覺美感的同時,也要兼備文字信息的有效傳達,同理在做字體設計中的視錯覺藝術時也要注意文字信息是否有效傳達的問題。
閉鎖圖形(Atresia graphics),是由“閉鎖現象”延伸的一種視錯覺表達形式,“閉鎖”是一種知覺傾向,在“格式塔”原理中稱為“閉合律”,在某些不完整的零散圖形中,觀者離遠觀看就會用心理認知填補或補齊不完整圖形的間隙。閉鎖圖形是一種神奇的視覺現象,在觀者近距離觀看時,并不會感受到空間感,當距離變遠后,空間感和視覺表達感極為強烈。組成閉鎖圖形的構成元素極為簡單,普通的幾何單體如方形、圓形、線段等,進行重復、漸變、縮放等表現手法后就形成了極具空間效果和視錯覺效果的圖形形態。
日本設計師野老朝雄設計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標志設計就是兩個閉鎖圖形。近距離看標志是由不同的長方形為基本元素環繞成環形組成,像一本本書錯落有致的環繞擺放,中間的鏤空形成的負形仿佛是櫻花的形狀,從遠距離看有一種花環的視錯覺感受。奧組委稱是為了表達不同國家和不同種族的人們歡聚一堂。觀者遠距離的觀看就能感受到極強的空間感和視覺的跳動感。
閉鎖圖形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如(圖4)聯邦快遞的標志,采用藍橙配色,只是由五個字母組合而成,但細看會發現E和x之間有一個“箭頭”的負形圖形,巧妙地隱藏在了字母輪廓中,作為快遞公司“箭頭”的快速、精準的隱含意義巧妙表達。

圖4 聯邦快遞標志,Lindon Leader,1994
在字體設計中利用閉鎖圖形巧妙表達視錯效果,可以大大增強觀者的視覺感受,增強圖形趣味性,耐人尋味。
字體不僅是人們傳達信息和溝通的媒介,同時也能記載傳承文化和人文價值,本文將視錯覺放在其中進行了探討,探究了字體視覺傳達方式的新領域。從視覺感知角度分析了人們在接收視覺信息時所經歷的過程,在接收到不完整的“形”時,會在大腦中形成什么樣的思考感知過程,將這些理論運用于設計中可以極大提高視覺觀賞力和體驗感,運用心理和設計方法結合,使觀者心理生理更好運用視知覺原則感受視錯覺藝術的魅力。隨著新技術數字化時代的高度發展,設計方式及設計形式也在不斷更新,視錯覺是一大視覺心理現象也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本文只是做了淺析字體設計中的視錯覺,其深度原理及細化分類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價值。視錯覺的形式、效果在觀者看來都是神秘莫測的,希望觀者對視錯覺藝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希望本文的研究為以后的深入探討有些許建設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