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勛
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強化公共服務、城鄉統籌、文化建設、環境整治、社會治理為支撐,奮力打造民營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臺州樣板
臺州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再創民營經濟發展新輝煌”的殷切囑托,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的靈性和活力,創新性提出“九富”特色路徑,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優化現代產業體系、內外循環格局、收入分配機制為抓手,以強化公共服務、城鄉統籌、文化建設、環境整治、社會治理為支撐,奮力打造民營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臺州樣板,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加速奔跑。
系統謀劃民營經濟助力共同富裕。一直以來,臺州堅持民營經濟立市,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規格組建了中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專班,謀劃構建臺州市民營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著眼于探究實現共富的“路”與“橋”,積極探索并提煉出共同富裕“36法”“108例”。3個縣(市、區)成功入選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首批試點,數量并列全省第1。加快培育更加活躍更有創造力的市場主體,目前全市各類市場主體超72萬戶,其中民營市場主體占全社會市場主體的99.5%,吸納了90%以上就業人口,創造了近90%的稅收和80%的GDP。在全省率先出臺《臺州市統一戰線助推共同富裕“雙十雙百雙千”工程實施意見》,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人士投身共同富裕的熱情。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匯聚發展合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梳理形成91個重點多跨場景,其中7個已成功“揭榜掛帥”。在全國率先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成立全國首個加入長三角征信鏈的地方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念好“惠”字訣,首創“抵息券”做法,累計發放金額達1億多元,惠及企業2.7萬家,涉及貸款392億元。首創“社銀聯通”工程,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浙江省民生獲得感示范工程”。積極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2021年全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305.5億元,規模居全省第一。
全力開展小微金改暢通金融活水。自2015年獲批國家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形成了以“專注實體、深耕小微、精準供給、穩健運行”為主要特征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臺州模式。探索開展農戶家庭資產池評級,截至2021年底通過該模式向農戶新增小額信用貸款授信26.74萬戶、459.38億元。在全國率先創設以“小微金融”為主題的臺州小微金融學院。印發《臺州市深入實施引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鳳凰行動”計劃(2021-2025年)》,重點扶持擬報會、上市企業,目前臺州共有上市公司65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61家,全國地級市排名第四。

把“創新臺州”作為撬動全局發展的首位戰略,提出“三城聯動、六化賦能、九措并舉”,成功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臺州灣科創走廊納入省級科創走廊體系。
做強現代產業助富。把“創新臺州”作為撬動全局發展的首位戰略,提出“三城聯動、六化賦能、九措并舉”,成功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臺州灣科創走廊納入省級科創走廊體系。深化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計劃,高新技術產業研發費用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創成全省首批“院士之家”。堅持制造之都立業,積極培育“456”先進產業集群和生物醫藥等一批新興產業,通用航空列入省首批“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深入實施數字經濟融合工程,開展“1812”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6個產業大腦揭榜全省第一批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數量居全省第一,4家企業入選省“未來工廠”試點企業,入選數列全省第2。
暢通內外循環聚富。全市域全領域接軌上海,搭建常態化融長接滬洽談合作交流平臺,發起成立長三角民營經濟跨區域協同發展聯盟。高水平建設高能級開放平臺,創成國家級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綜合保稅區兩個“國字號”平臺。大力挖掘消費新潛力,積極培育消費新業態,獲評全國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城市。推行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健全聯席會議、集中開工等推進機制,創新開展招商指數量化比拼。
協調收入分配增富。編制《臺州市重點群體‘擴中’‘提低’行動方案(2021-2025年)》,實施“985”重點突破行動。積極探索“先富帶后富”的新機制,結親帶富、產業帶富、基金帶富等新鄉賢帶富模式加快形成。努力建設“樂業臺州”,全省率先出臺穩就業新政,創新推出“務工無憂”保險。完成“無欠薪”市創建,勞動糾紛案前化解率居全省前列。全力打造“善行臺州”,推廣大救助“一件事”改革,社會救助“一件事”聯辦率達100%。
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共同富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優質”和“普惠”并重,加大民生投入、補齊民生短板。
優化公共服務享富。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共同富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優質”和“普惠”并重,加大民生投入、補齊民生短板。推進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成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市,被列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高地建設試點城市。深化就業和社會保障,臺州大學生創業園成功創建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建立特殊人群服務保障體系,連續6年獲評省級雙擁模范城。創新推出政府指導的普惠性醫療補充產品“臺州利民保”。構建家庭社區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幸福養老服務體系,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完成率居全省前列。
促進城鄉統籌奔富。全面推進“二次城市化”,進一步探索山區跨越式發展和鄉村振興等臺州路徑,以城帶鄉提升均衡發展水平。率先制定《關于貫徹落實<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若干意見》。積極打造高品質灣區城市,加強“印象臺州”城市精細化管理,全省率先出臺《城市精細化管理指數評價規則》。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入選浙江省鄉村振興集成創新示范項目數全省第一,并作為全省唯一地級市入選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名單。
構建文化高地潤富。大力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推進和合文化傳承和走出去,以文化繁榮為共同富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打造新時代文明高地,實施“墾荒精神立心”工程,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兩連創”、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五連創”,入選“十大心儀之城”。成功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在全國率先將“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計劃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進行固化,文化發展指數增幅居全省首位。高質量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和合文化全球論壇永久會址落戶天臺,路橋獲評中國曲藝之鄉,仙居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A級以上景區突破100家。
打造美麗臺州育富。圍繞打造踐行“兩山”理念標桿市,塑造美麗宜人的山海錦繡圖,全面釋放GEP增長動能,讓美麗經濟帶動群眾奔向共同富裕。啟動大陳島“零碳島”建設,全省率先發布地級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全盤優化生態布局。臺州灣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完善市域治理安富。深化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完善“和合善治同心圓”的市域社會治理模式,建設低風險社會。全面深化“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工作,深入推進“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縣域整體智治改革,實現各類矛盾糾紛90%以上化解在基層。開展“民轉刑”案件防控綜合集成應用改革,構建“人和諧、事合解”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強化全環節全領域食品藥品監管,成功創建省食品安全市。深入推進依法治市,發布全國首個個人債務清理審查報告,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