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燕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的評估要采取生成性評價與最終性評價并存的方法。既注重結論,又注重步驟,使對學習活動和對教學成果的評估做到和諧的統一。”而微闖關的模式能使學習者在英語教學流程中不斷感受進步與成熟,從而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推動學習者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讓老師及時掌握英語學習的反饋信號,對課堂情況做出反思與相應的調節,從而促使老師不斷提升課堂管理水平;讓學生及時掌握教師規范的實施狀況,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從而推動了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關鍵詞:微闖關;學業評價;教學分析;
引言:教師學業評估的教育體系,是中國系統化開展教育質量監測工程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中國教育優化發展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關鍵抓手。教師在學校英語課程中進行的以培養學生思維技能為導向的學習評估研究,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技能為學習評估測試的命題準則,通過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綜合測試和評估,以實現測試內容與教育目標的統一性,并分析學生知識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目標的達成狀況。
一、形成性評價
1、課堂評價
主要內容是記錄學生的上課成績。它通常涉及他們的問答、交談、朗誦、游戲、競賽、會話等內容。另一方面,老師在教學上也不能吝嗇對你的贊揚,而且還要恰當地利用評論的積極功能。平時在教學上對成績較優秀的同學,可以用"Good","Great","OK","Very Good","Excellent","You are clever!"等等。如果他們取得了一點兒進步就要把握時機利用評論的積極效果,尤其是對平時不怎么活躍的學生更應夸張一些,讓他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感受進步和發展。另外,學生在課堂上每完成一個活動或任務后,都可能為自己加一個星,在父母、老師和學生自己監督下,不斷改進。而老師們除多用了鼓勵的話語之外,還采用了學生爭強善贏的心態,在教學的幾個環節都引進了公平競爭激勵機制,并創設了各種獎品制度。為方便學生評判成績,可通過分組合作練習的方法加以評判。哪一個活動積極、紀律好、成績好就得集體獎。
2、作業評價
作業考核評價分校內作業與課后作業為組成部分,凡是作業全對,且書面完整,就可得☆;而課后作業中若遇到△作業,便是選擇性作業,即可做也可不作,但一旦選擇作了且正確的,便可另得1顆☆。根據學習者能力的差異,通過設定星級作業,選定最符合自己的作業并完成任務,便可獲得一定的成績☆。而每個作業所產生的成績☆,則每單元計算一次,并作為學習成績統計表。由于家庭教育也是教師工作考核評價的主體之一,因此家庭教育教師既是教育活動的直接參加者,又是家庭教育成果的主要責任人。父母對學校,對學生以及對整個家庭教育活動都會定期進行自我的家庭價值評估,或直接對孩子們進行經常性的評估。
3、錄音評價
錄音評語即"悄悄語評價",是只存在于學生個人、父母和師長中間的一個評語樣式,即規定學生把一個星期內所學課文按照教師的規定記錄在空白錄音上,并把錄音每星期送給教師復查。在聽到錄音后,把評價也記錄在了錄音上。評價內容以鼓勵性居多,如"你的作業完成得真不錯,可要努力喲!""你的作業完成得較仔細,但你it與it’s的讀音還不清楚,教師期望你再讀一遍錄音,明天可以當面溝通,好嗎?加油!"。錄音評價這種特殊的教育表現形式,它的好處在于可以滿足學生的興趣。
二、“微闖關”在英語學業成就表現性評價的應用
1、制定小學英語的學業成就表現性評價標準
《國家課程標準》的二級目標,即讓學生產生對英語學業的濃厚興趣。能用簡潔的英語,和別人進行交流關于個人、家庭、朋友等的簡單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話題做簡單介紹。進行簡單看圖畫說話,在教學中樂于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最終建立對英語的基本認知能力,和好的習慣。根據以上目標,基于“微闖關”的小學英語評價的標準可以從完成任務時積極參與情況、學習興趣,運用英語表達時語言是否流暢、語音是否清晰標準,話題的表述是否用詞準確等幾方面來評價,評價以三個等級為適中。然后給學生設計幾個相應的課堂教學小任務,讓他們以闖關的形式獲取相應的小星星獎勵,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表現作出合理的評價。
2、確定適合表現性評價的學業內容并設計表現性任務
微闖關的任務可以從課內與課外活動來考慮。課內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任務或小組合作任務對學生進行學業成就表現性評價,評價的主體為教師和學生。如,課本劇的表演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表現性任務,英語教材中有許多經典童話改編的英語小故事。六年上冊中有"Snow White"一課,這個故事學生耳熟能詳,適合于表演,而且很多屆學生都樂于去表演。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這一任務,觀察學生在表演中的表現并給予評價。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還可以借此讓表演走上舞臺,讓家長也參與其中,給予評價。
3、根據任務來設計具體的評價量規
針對表任務設定合理的評價量規,通常評價量規可以分三個等級。評價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口語表達、靈活運用語言素材、語法表達、書寫、合作能力等。在開放性作業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任務:把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做成活頁書的形式。例如中低年級學生,可以要求他們用繪畫的形式,把單詞表達出來,思維導圖等都可以運用到其中,再集成冊。對于中年級學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單詞來配圖寫句子,能夠寫出簡單的句子就可以了。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根據配圖來運用更多的句子來描述圖片或編簡單故事。組織學生在教師表率下進行自評與互評很有必要,在這一操作過程中要注意評價的公正性及有效性。本著促進學生學習發展的原則,促進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原則做好評價。
結束語: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既要利于培養學生的口語使用能力,也要利于的發展邏輯思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老師還可進行聚焦思維能力訓練的學習評價與研究,能讓學生在反思和體驗等活動過程中實現思想層面的學習任務,并以此推動自身在通過觀察、對比、分析、分類、研究、建立關系等方面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逐步提高綜合性語言運用能力水平,為今后學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語言學習基礎與能力基石。
參考文獻:
[1]徐兆洋主編.學生發展性評價應知應會[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甘平平.英語口語表現性評價的依據及其設計[J]. 教育測量與評價:課程與教學,2012(3).
[3]王景英.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