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周偉



摘要:從人才培養規模、專業設置、教育質量、職教政策等四個方面,對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的適應性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存在不適應現象,具體表現為人才培養規模與地方經濟規模不同步、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不完全匹配、教育質量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完全對接、職教政策與人才培養需求不完全適切。對此,從適當調整教育規模,對接市場需求;提高專業與產業對接度,實現精準供給;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內涵建設;強化政策引領,做好頂層設計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地方經濟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2)03-0021-07
一、研究背景
高質量發展是今后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本質內涵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水平、層次、形態不斷躍升。在這一背景下,安徽省將走出適合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1]。
緊扣高質量這個關鍵詞,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和提供優質的服務,建成教育強省、人才強省、創新安徽、制造強省、技工大省,關鍵在于人才供給。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掌握基本職業技能操作的初、中級技能型人才,是地方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的適應性直接影響到地方產業能否獲得所需要的數量充足、規格適配的技術技能人才。如何保證契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的適應性,成為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因此,對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是否適應、適應程度如何,以及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應如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等問題的研究,既關系到安徽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關系到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國外的中等職業教育模式各具特色,例如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英國的現代學徒制、德國的“雙元制”等。從國際職業教育實踐來看,職業教育作為終身學習的一部分,在中等、中等后和高等教育層面都可以進行,但以中等教育層次為主[2]。從國內來看,中等職業教育也日益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當前,學者們對中等職業教育本身的研究相對較多,包括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教育政策、經費投入、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而對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的適應性研究相對較少,探討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與地區經濟適應性的研究則更少。本文將從人才培養規模與地方經濟規模的適應性、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的適應性、教育質量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應性、職教政策與人才培養需求的適應性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為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及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具體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二、實證分析
為了解決安徽省中等職業學校點多面廣、效益不高、生源不足的問題,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加快了資源整合步伐[3]。表1顯示,2013—2019年期間,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通過市統籌、縣整合的方式,學??傮w數量由463所減少至328所,其中職業高中學校以及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數量不斷減少,分別由2013年的287所、61所減少至2019年的85所、29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數量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115所增長到2019年的214所。通過撤銷、合并、轉型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能力和辦學水平。
但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安徽省產業向高端演進,加之新一輪的技術變革等因素,均對技術工人隊伍的培養規模、專業類型、教育質量、教育層次等提出了新的需求。當前,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存在不適應現象。
(一)人才培養規模與地方經濟規模不同步
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模要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規模相適應,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為了研究二者的匹配程度,本文選擇將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模與地方經濟規模的數據運用SPSS17.0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如果是顯著正相關,則說明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模與地方經濟規模適應程度高;反之,則表示適應程度不高。
在指標和數據選擇上,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模選擇2013—2019年間在校學生數和畢業生數進行衡量,安徽省經濟規模選擇2013—2019年間生產總值和一、二、三產業產值進行衡量,具體數據見表2所示,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2013—2019年間安徽省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數和畢業生數與安徽省生產總值及一、二、三產業產值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表明安徽省經濟規模和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模適應性弱,意味著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模與地方經濟規模不同步。
從現實情況來看,近年來安徽省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和在校生數量逐年減少,與安徽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應用型人才數量不斷增長的需求不相符。因此,需要提高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從而促進人才培養規模與地方經濟規模同步發展。
(二)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不完全匹配
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需要圍繞產業結構進行設置,既要立足當下,考慮與當前產業結構的匹配程度,也要著眼未來,面向未來新興產業進行專業布點。
1.專業設置與當前產業結構不完全匹配
安徽省一、二、三產業人才培養規模比例與產業結構比例匹配程度不斷優化,但是一、二、三產業專業點比例與產業結構比例不完全匹配。如表4所示,2019年安徽省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7.90%、41.30%、50.80%。與其相比較,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一、二、三產業人才培養規模比例由2018年的8.67%、18.77%、70.16%調整優化為2019年的13.38%、32.65%、53.97%,表明與產業結構的匹配程度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專業點比例方面,2019年安徽省263所中等職業學校具備招生資質,設置了3 039個專業點,其中一、二、三產業覆蓋的專業點分別為255個、681個、2 103個,分別占專業點總數的8.40%、22.40%和69.20%,這表明專業點比例與產業結構比例匹配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第二產業上的專業點比例不足。2017—2019年間第二產業專業點比例呈現下降趨勢。2019年第二產業上的專業點比例僅為22.40%,其中在資源環境類、能源與新能源類、土木水利類、石油化工類專業的專業點比例較低,分別為0.63%、0.26%、3.69%、0.66%,如圖2所示。第二產業上的專業點比例較低的原因是:第二產業的專業建設對師資隊伍、實驗基地的實訓設備、課程體系等方面要求較高,且第二產業相關專業工作環境相對艱苦。
(2)第三產業上的專業點相對過多。2017—2019年間第三產業專業點比例呈現上升趨勢,2019年第三產業上的專業點比例達到69.20%,其中財經商貿類專業點比例為12.97%、旅游服務類專業點比例為7.24%、文化藝術類專業點比例為12.14%、信息技術類專業點比例為15.30%,均占比較高,如圖2所示。目前,第三產業上的專業點設置相對超前,原因之一是第三產業辦學對實訓基地的實訓設備的要求相對較低。
2.專業設置對未來新興產業前瞻性不夠
為適應產業發展的趨勢,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方面進行了動態調整。2019年新增80個專業點,其中,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新增19個專業點,幼兒保育新增11個專業點,無人機操控與維護新增11個專業點,新能源汽車維修新增9個專業點,位列前四。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其問題在于與新興產業的對接不夠充分。
未來,安徽省將大力實施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戰略[4],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明確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工智能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家電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綠色食品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等。在這個科技快速迭代發展的時代,專業設置若要適應產業發展的變革,就必須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前瞻性。
(三)教育質量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完全對接
國外學者貝努斯·尼科斯(Nikos Benos)和佐圖·斯特凡諾(Stefania Zotou)衡量教育質量采用的是生師比、教育經費和教育成果[5]。本文用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反映社會對中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評價,用教育經費投入、辦學水平、師資隊伍情況衡量校內教育質量水平。
1.高就業率和低就業質量并存
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較好,就業率較高且就業本地化現象明顯。2019年,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226 872人,就業率為98.28%,其中直接就業畢業生146 169人,直接就業率達64.4%;升入高校的畢業生64 080人,占畢業生的28.2%。本地就業的畢業生數占直接就業學生的66.66%,異地就業的占比為33.24%,境外就業占0.1%。
雖然就業率比較高,但是就業質量大多不高。一方面,畢業生工資收入及社保待遇不高。2019年,簽訂勞動合同的畢業生占直接就業學生的92.61%,直接就業學生月起薪2 000元以上的占76.73%。享有三險一金和享有五險一金的畢業生分別占直接就業人數的9.47%和14.06%。這反映出畢業生還存在月薪較低、享有三險一金、五險一金等畢業生占比較低等問題。另一方面,畢業生對口就業率有待進一步提高。2019年畢業生對口就業率為75.92%。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
與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強調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因此更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撐[6]。雖然2013—2019年間安徽省中職教育的財政投入逐年增加,2013年安徽省中等職業學校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為662 291萬元,2019年達到848 337萬元,但是與普通高中經費投入相比,2013—2019年間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每年均低4%左右,如圖3所示。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是限制其提升辦學質量的根本原因。
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雖得到較大提升,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一方面,安徽省在生均占地面積和生均圖書數量方面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19年安徽省生均占地面積為41.15平方米,全國為36.00平方米;安徽省生均圖書數為30.77冊,全國為26.00冊;另一方面,在生均計算機數和生均教學、實習儀器設備資產值方面,安徽省與全國差距較大:2019年安徽省生均計算機數為0.20臺,而全國為0.28臺;安徽省生均教學、實習儀器設備資產值為4 877.60元,而全國平均值為7 417.92元。
3.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師資力量不強,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
(1)專任教師生師比高。2013—2019年,安徽省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專任教師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由2013年的33 973人下降到2019年的27 884人。圖4顯示,2013—2019年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生師比一直高于全國,例如,2019年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的生師比為26.92,而全國為18.94。
(2)專任教師中的“雙師型”教師比例下降。2016—2019年間“雙師型”教師占比逐年下降。2019年,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共有專任教師27 884人,其中文化課教師為10 552人,專業課及實習指導教師為17 332人(其中11 112人為“雙師型”教師)。如圖5所示,2016—2019年間專業課及實習指導教師人數占比以及“雙師型”教師占比均在逐年下降。“雙師型”教師比例的下降必將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3)兼職教師比例不足。中等職業教育需要面向生產過程,面向企業實踐,而來自企業生產一線的能工巧匠、工程師、技術人員等兼職教師一線工作經驗豐富、專業技能精湛、實踐操作技能強,能讓學生真正學習并掌握最新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是加強實踐教學不可或缺的力量[7]??v觀國外職業教育,“企業兼職教師多”是其職業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德國的企業兼職教師占教師隊伍的60%及以上,而專任教師僅占40%左右。澳大利亞的專任教師數量不斷減少,臨時性和合同制教師數量不斷增多。然而,當前安徽省中等職業院校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較少。如圖6所示,雖然2013—2019年間兼職教師所占比例由13.38%增加到18.09%,但是增加不明顯。究其原因,經費與編制是關鍵因素。2015年頒布的《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職業院校聘用兼職教師工作的通知》指出,“各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在有空編的情況下,拿出不低于總編20%的編制面向企業、行業聘用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能大師、技術技能人才及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因此,要從根本上促進兼職教師隊伍的蓬勃發展,需要在編制及待遇方面給予充分保障。
總之,安徽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學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的能力、質量、水平上臺階、提檔次。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教育質量方面雖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依然存在經費投入不足、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辦學條件有待改善等問題,導致教育質量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完全對接。
(四)職教政策與人才培養需求不完全適切
政府作為政策、法律、戰略的導向者和設計者,間接參與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聯動,并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統籌與服務功能[8]。因此,系統完備、可執行力強的政策法規是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保障。近年來,安徽省出臺關于職業教育的多項政策,表明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受到重視。盡管如此,職教政策與人才培養需求卻仍不適切,主要體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地方經濟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在深度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然而,安徽省關于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比較抽象和籠統,缺乏明確、詳細、有針對性的相關配套法規加以細化。例如,從頒布的政策文件看,2018年,安徽省教育廳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安徽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對合作企業在培訓期間違規行為的認定與懲罰、學徒技能培養效果評價標準等方面缺少具體明確的、操作性強的表述,也沒有相關的政策對其加以規范約束,導致企業對學徒技能培養缺乏統一標準,隨意性較大,學徒的技能水平得不到有力保障。再比如,《安徽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對行業組織的職責權限和工作內容的界定比較籠統,導致目前行業組織在中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中未能有效發揮應有職能。因此,如何有效調動政府、企業、行業、學校等所有參與主體的積極性,需要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政策給予充分保障,使各參與主體共同致力于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第二,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邁向中高端的產業結構對職業教育辦學層次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培養高端應用型人才,從而適應產業高級化、現代化的趨勢。目前,安徽省中職畢業生通過考試可以升入高職或應用型本科高校繼續學習,這反映了安徽省在中等職業教育體系方面的進步。但是,安徽省缺乏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職業教育,這無法滿足安徽省經濟發展對高層次、高端專業技能型人才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無法滿足個人對高層次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求。
三、對策建議
近年來,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通過多方面努力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與地方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規模不足、專業設置不合理、教育質量不高、職教政策可操作性差等不適應現象。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在規模、結構、質量、政策等方面全方位增強適應性。
(一)適當調整教育規模,對接市場需求
第一,穩定規模。落實“職普比大體相當”的政策要求,穩定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模,為安徽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緊缺技術技能人才。
第二,動態調整?!捌章毐却篌w相當”并非要求職教普教的規模比例必須是嚴格意義上的1∶1。人才培養規模應與地方經濟規模相適應,應當允許對人才培養規模進行適當的動態調整,避免出現人才培養規模與地方經濟規模不適應的情況。教育規模的動態調整應適應安徽省經濟的發展,鑒于安徽省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將會涌現更多企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將會加大,因此,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規模上應適當擴大。
(二)提高專業與產業對接度,實現精準供給
目前,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存在第二產業上的專業點比例不足、第三產業上的專業點相對過多、對未來新興產業前瞻性不足等問題?;诖耍紫龋瑧3值谝划a業上的專業點比例和人才培養規模比例,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農業機械等專業。其次,應增加第二產業上的專業點比例。鼓勵發展機械制造、數控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與維護、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城市軌道交通車輛運用與檢修、無人機操控與維護等與安徽省高端制造業密切相關的專業。再次,應適度縮減第三產業部分專業點覆蓋多、人才培養規模過大的專業,例如縮減專業點數量較多的會計、電子商務等專業。最后,對未來新興產業增設專業點,增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工智能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綠色食品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等相關的專業,同時重視發展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家政護理、社區照料服務、幼兒保育、物業管理等專業。
(三)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內涵建設
第一,健全經費投入保障機制。一是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政府的財政投入是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使中等職業學校能夠深層次、多方位地培養企業所需的能工巧匠,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二是建立健全企業投資學徒培訓的保障機制。企業投資學徒培訓,其本身既是投資者,更是受益者,主要表現在:在培訓期間隨著學徒效率的提高,企業凈成本將降低;節約招聘人員和入職適應成本;贏得企業良好形象;避免專業人員短缺;有更大的資質專業人才庫;有資質專業人才帶來強大的生產率增長;未來保障;長期節約效應。因此,要建立健全企業投資學徒培訓的保障機制,擴大經費投入來源。
第二,建設稱職的專任教師及兼職教師隊伍。一是建設稱職的專任教師隊伍。在招聘專任教師時,要重視錄用擁有企業工作經歷的人才,同時也要重視對職業技術師范畢業生的招聘。錄用后要對專任教師進行多方位的培訓。二是建設稱職的兼職教師隊伍,提高兼職教師比例。為此,需要給予兼職教師更多的編制比例,充分保障兼職教師的待遇;同時需要充分提高企業對兼職教師的重視程度,讓參與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教師在企業擁有更好的職業晉升機會。
(四)強化政策引領,做好頂層設計
第一,建立系統完備的法律框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各個領域,如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課程協調開發、企業職業培訓、勞資談判、青少年勞動保護、專任教師隊伍建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制定詳細可操作的法律政策。
第二,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比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切實具體的稅收減免、財政直補、表彰獎勵等。再比如,在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需要對校內及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運行機制、合作企業、實訓項目、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制定詳細、操作性強的政策。再比如,增強行業組織指導的有效性,明確界定行業組織在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職責權限。
第三,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層次。逐步發展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滿足人們對優質職業教育的需求和期盼。同時,除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外,還可以支持部分??聘呗殞W校進行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嘗試。
參考文獻:
[1][4]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EB/OL].(2021-02-20) [2021-11-12].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53978211.html.
[2]劉立新.工業4.0背景下德國職業教育4.0發展述評及啟示——基于德國聯邦政府《2017 年職業教育報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8):5-12.
[3]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2014年中等職業與成人教育工作要點[EB/OL].(2014-04-24)[2021-11-16].http://jyt.ah.gov.cn/public/7071/39917443.html.
[5]BENOS N, ZOTOU S.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 World Development, 2014(64): 669-689.
[6]張文靜,冉云芳.21世紀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及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與職業,2021(4):32-39.
[7]曹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思路、新機制、新舉措[J].職業技術教育,2017(1):37-42.
[8]朱德全,徐小容.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聯動邏輯和立體路徑[J].教育研究,2014(7):45-53,68.
(責任編輯:張宇平)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ocal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ake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Xiu-fang1, ZHOU Wei2
(1.Party School of the CPC Jixi County Committee, Xuancheng Anhui 245300, China;
2.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Abstract: The adaptability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ocal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is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scal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ajor sett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nhui Province is not completely adapted to the local economy,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scal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out of step with the scale of local economy; the major setting is not completely matched with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not completely matched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is not completely appropriate with the need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Therefor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properly adjusting the scale of education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improving the connecting degree between major and industry to achieve accurate supp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ance and doing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hui provinc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local economy
作者簡介:王秀芳(1988—),女,碩士,中共績溪縣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教師,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周偉(1971—),男,博士,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
基金項目:2021年度安徽省宣城市社科類調研課題“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xcsklktB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