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克
藝術創作上,我們總喜歡講究“返璞歸真”。
所謂的“返璞歸真”,就是去掉浮華雕飾,回歸到赤子之心,天真之眼,即“嬰兒般的純凈”。
這不僅僅是一種回歸,而是因為我們相信,藝術的世界中,簡潔并不簡單往往意味著純粹,童真許多時候都通往本真。
從詩歌的傳承脈絡來說,《詩經》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也是詩歌的“嬰兒期”,充滿了大量“思無邪”的作品,文字朗朗上口,意象直接樸實。
因為直面生活,直指人性,《詩經》千百年間為后人傳頌不已。
每一首詩歌,都是人間的映現,心靈的折射。
而孩子寫的童詩,本來就是一種“真”。
成年人的詩歌,多少帶有一點“刻意”,揉入技巧、應和時世、沉淀思想……沾染了世俗的塵息,時光的浸染。
而孩子們涉世未深,心尚且純凈無暇。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遵從本心;他們寫的詩歌,直抒胸臆。他們的文字,從心底到筆端的距離,要比成年人短得多。
這一尺乃至一寸的短,便是成人詩歌與兒童詩歌的鴻溝。
兒童的詩歌,或許不如成人那般恢宏大氣,氣象萬千,但卻別有一方天地,這方天地內,風清云霽,鳥語花香,春色依依,青荇柔軟。
孩子們的詩歌中,一顰一笑,一觀一行,往往都帶著風的吟唱,月色的溶溶。那些簡潔而又舒緩的文字鋪展開,讓人聽見林間蕭蕭聲,聞見桃花淡淡香。
這與文字的功力無關,而是“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
這次《詩選刊》選用的十一位孩子的詩,是從2021年小學生詩歌季十多萬首投稿中精選出來的。小學生詩歌季原名廣東小學生詩歌節,自2010年初創,秉持“以詩育心以美啟真”的初心,由中國詩歌學會指導,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東省教育廳、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作家協會、少先隊廣東省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上百萬的小詩人從這個平臺走向遠方。莫言、舒婷、余光中、賈平凹、洛夫、謝冕、高洪波等文學名家都曾為孩子們的作品和小學生詩歌節喝彩。詩歌季2021年共收到投稿超過10.66萬首,參與的投稿人數突破6.1萬人,活動瀏覽總數達到913.15萬次。
本次選出的這些詩,有孩子們對日常生活寫照,如《我看見一個男孩》《爸爸“大飛機”》《小菜一碟》等;也有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如《豐收組詩》《粵劇》;還有他們對于世界的想象,如《孤獨的駱駝—— 創世之柱星云》《如果鑰匙弄丟了》《如果》《閑愁》,以及他們清淺的人生感悟,如《時間》。本來特等獎作品取十首(組),《詩選刊》挑選了十一首(組),說明文無第一,見仁見智,評選無非是評委們共識的公約數,很難說這些之外的作品,就一定不如前十首(組)。
這些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艱澀的意象,更多的像是一個孩童的喃喃自語,可是卻有一種奇妙的洞穿力。仿佛是飛機穿越云層,望見磅礴的日出奇景;又仿佛是野外山崖處一個轉彎,滿目的奇花異草映入眼簾,讓人心生驚喜。詩歌季十多年來百萬小學生的創作實踐,也說明一百年來建立在現代漢語語境下的中國新詩,其強調原創性、陌生化和自由想象的寫作方式,早已被年輕一代認知和運用,詩意和詩性呈現在情懷和獨特的意味中,新詩在現代漢語語境下的合法性、影響力在這些有一定詩歌天賦的孩子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每一個讀到這些童詩的人,都能感受到春風撲面的清新與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