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萍
《英語課程標準》及PISA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將閱讀素養定義為“為了實現個人目標、積累知識、開發潛能、參與社會活動等目的,理解、運用、反思及主動閱讀文本的能力”。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閱讀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最重要著力點。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拓展和延伸,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培養良好的語感并發展綜合閱讀能力。但就目前中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現狀來看,文化意識培養的問題令人擔憂,主要表現為:
1. 教者和學者本身缺乏“文化意識”
新課程標準提到閱讀技巧包括理解文章詞句,分析文章結構,摘錄文章中常用的詞匯、詞組、重要內容及讀后對文章的評價、心得體會等。由此可見,“讀后做題”閱讀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今全方位英語教學的要求,增加和補充大量的課外閱讀材料則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任務之下,在應試教育的任務之下,教者忙于介紹書本知識,介紹語法知識,完成最基本的教學任務,沒有真正把注意力放在介紹閱讀技巧和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上,學生沒有真正利用好黑布林叢書系列,沒有真正去享受課外閱讀的過程;也有部分同學淺嘗輒止,沒有時間和耐心去慢慢品味和欣賞課外叢書,沒有時間去尋找相關文章和電影等來補充課外文化,遇到稍有困難的單詞等直接放棄,沒有堅持閱讀。久而久之,要求閱讀課外叢書變成了一種口號、一種形式,這些直接導致了課外叢書資源的浪費。
事實上,閱讀,尤其通過課外閱讀是最有效也是最方便拓展課外知識和文化視野的方法,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有意去引導,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書中的任務、內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
2. 教師缺少提升學生文化意識的有效教學策略
盡管老師們有意識地去帶領學生去閱讀,但是只是從講單詞、詞組、語法等方面入手,目的是讓學生讀懂,而不是會讀,沒有及時教授學生課外閱讀的策略。這樣沒有從最根本上解決讀書的問題,學生沒有真正掌握課外閱讀的技巧,他們的能力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其實在課外閱讀中,新語言現象的不斷出現,如果通過教師反復的引導,能讓學生在已學的基礎上鞏固已學知識,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如果課外閱讀開展得好,必定會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速度。教者及時拓展其知識面,在潤物細無聲中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層次,拓展其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我們都知道,在最近的中考中,隨著閱讀難度增加,學生在完成率和準確率方面不達標,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不合格,如果在平常的教學中能將這些課外讀物與課堂的教材相結合,共同幫助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其對文章的分析能力和整體掌握能力,這對我們是一個新的挑戰。
教師應運用不同的閱讀教學策略指導學生展開閱讀,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為學生在課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方面提供策略上的幫助。
一、讀前環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激活文化背景
1. 積極分析文章的標題和背景
因為中西文化差距的原因和知識儲備不夠的問題,初中的學生對于黑布林叢書理解程度欠缺,但是他們對于環保的自覺性日益增強,所以在堅持環保主題的基礎上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了更深的提高,讓學生能真正參與到黑布林叢書的學習中來,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T: Holly?蒺s favourite place is her tree house in the old oak tree in her garden. When her father decides to cut down the tree to build an office, she starts an unusual protest and moves out of her home and into the tree house.
教師預留問題,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去閱讀。
Who will win the battle of the tree?
學生對于“Warrior”這個單詞的理解不是很深入,教者可展示視頻并且提出問題: Is it easy to be a warrior? Warrior means “soldier / fighter / champion”, 引導學生想象,得出結論:It is hard to be a warrior. 并且指導學生Eco means Ecology.
以上教學片段中,教師介紹故事的背景,包括本小說的作者、標題及主要內容,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感知、習得語言知識,并且帶著信心和疑問能夠去預測,并去主動探究。教者在處理語言知識較復雜的故事文本時,應按照學習者現有的水平,靈活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以興趣為主導,讓學生主動閱讀。
2. 及時指導學生讀書技巧
課前準備不僅僅是介紹作者、標題和主題等。教者就閱讀技巧可以及時介紹給學生。
T: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we read quickly;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structure, we read consciously; To know more about the details, we read carefully; To improve our thoughts, we read wisely; To write idiomatically, we read deeply, quickly, consciously, carefully, wisely, deeply and so on.
教者在課前準備的時候應該及時指導學生閱讀技巧,讓學生心中有目的、有抓手,帶著方法去讀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掌握閱讀習慣和技巧。會大大增加學生對小說的理解,會增強學生對閱讀節奏的把握,提高效率,久而久之,會養成良好的閱讀品質。
二、讀中環節:指導學生科學閱讀,主推文化理解
1. 從文章體裁和題材入手,分類指導,強化學生對某類體裁和題材文章特點的認識,然后設置具體閱讀任務。
T: How to read a novel?
—Learn, think, find, guess, discuss, understand and enjoy.
And what to read about a novel?
—Point of view? Characters? Plots? Symbol? Themes?
在最近的中考中,題材廣泛,考查形式多樣,所以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了解閱讀文章的體裁等很有必要,并且教授不同體裁的閱讀技巧。
教師可以在上下文語境中,通過猜測、辨析、思考等方式來指導學生對文章的深度理解,Read and learn about the characters and describe characters well.
2. “成組視讀”的習慣
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發現學生為追求單詞的意思,不斷地重復閱讀,這樣的壞習慣嚴重降低了閱讀的速度,影響了閱讀的節奏。
在本課設置問題關于Holly?蒺s feelings according to the novel,對于這幾個詞的掌握: depressed, excited, annoyed, confused教師應對其重點指導:把握整段意思,給出重點單詞,抓住重難點,快速掃視,從前一個句子迅速掃視到下一個,甚至兩個,所謂“一目十行”,不要在個別生詞上去糾結,養成快速閱讀的良好習慣。
3. 默讀的習慣
遇有疑難僻字,不可停留嘀咕,查翻詞典,略作猜測,無礙即過,切莫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文字符號、句型句式上。
比如:Read and find: Plot,通過特殊疑問詞 when, who, what, why來提問并且快速閱讀來分析文章。只求思想與作者意通神合,欣賞其巧妙之處,領悟其言外意趣。長此以往,可培養頓悟的能力,提高閱讀速度。
4. 限時閱讀的習慣
規定學生在相關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并且進行反饋,讓學生更好地去把握讀書的節奏,積極抓住閱讀的重點和中心思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課中提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Holly and Holly?蒺s father? To give more sentences about them in several minutes.學生回答:simple, green, sympathetic and so on. 學生在完成限時閱讀的任務過程中,逐漸學會明確閱讀重點,養成先總體后部分;先解決文章主題的問題,再解決具體事實的問題。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白老師提示的重點并帶著目標去找相關句式。如此,能夠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快速閱讀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5. 培養閱讀中思考的能力
怎樣閱讀,其實就是一個自我更新的過程,所以要帶著思考去閱讀,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比如一個樹屋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思考過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而不是簡單的情感體驗的過程,而是豐富情感的同時,又能增加自身的思維判斷能力。
比如,課件中的the tree house象征什么,學生會說environment, nature等,進而得到hopeful這個主題詞。
Read and think: How to be an Eco Warrior?引導學生總結出:brave and persistence, yearning for nature, helping protect environment等詞匯,教師可以及時擴充。
6. 培養批判性閱讀能力
英語的課外閱讀,教師的指導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學生自己去實踐。培養批判性閱讀能力的英語教學可采用四個教學步驟, 即初步了解文本內容、多角度闡釋文本、評鑒多方觀點和表達個性觀點。在教學中通過闡釋與評鑒活動, 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積極思維, 提高學生的批判性閱讀能力。比如本課中 Read and compare環節,通過對比1. Build new houses or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ich one is better?? 2. To compare the old tree and the new one. Holly cut down the old oak tree and planted a new one in its place. It?蒺s going to grow. It is going to grow as big as my old tree. “The tree is more important.”來開展討論,可進行辯論、PK等方式來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真正將自己融入本文中。
7. 本文提出“樂讀”的英語課外閱讀理念,旨在喚醒學生對英語課外閱讀重要性的認識。
文章指出英語課外閱讀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提高英文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樹立“終生樂讀”的學習理念,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本課中引導學生享受美妙之處:
The beauty of characters, the beauty of the plot and the languages.
閱讀的終極目標是享受,享受閱讀、享受生活,所以教者要適時地給時間讓學生去享受文中的語言之美、人物之美、情節之美等!
三、讀后環節:拓學展異,加深文化體驗,培養跨文化意識
1. 鼓勵想象,搭建平臺
在故事接近結束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思維活躍,大膽想象在飯桌上Holly和家人發生沖突的畫面,學生根據已掌握的故事情節對結局展開無限的想象與聯想,激發了學生閱讀的創造性思維,而表演展示的平臺,給了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也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學生對故事的意義和價值有了深度的思考和理解。
Characters: Holly and her family
When: After her father suggested cutting down the old oak tree to build an office at the table
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喜悅,在語境中理解、感知、習得語言知識。
2. 積極準備讀書報告,挖掘故事內涵
教師慢慢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精髓,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批判性。教師可指導學生寫報告的技巧。
T: How to write a report on a story? There are 4 facts.
The name of the story and the writer / The main characters / The plot of the story / Your personal opinion of the story
3. 創設語境,補充資源,延伸課堂
讓學生幫助完成一封信關于如何幫助解決環保問題。
If you have problems with the environment around you, but you can?蒺t solve it. Let?蒺s help finish the letter to Holly with proper words.
教者可以通過學生周圍發生的故事來開展此環節的活動,比如我們的公園即將被占取而變成商場,比如我們周圍的樹木被砍伐而為了修路等等,讓學生都變成保護環境的主人。在此環節,教者可及時補充課外知識、拓展文化視野等,讓學生真正享受閱讀!
4. 閱讀經典,分享理念
Protecting nature is to protect ourselves.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教者選取較有影響力的語言等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本節課的高潮!
教師在這個環節應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可采用“兼顧內容的調整和組織的策略”,設計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拓展性活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結語
在語篇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根據學生需要,采用合適的差異教學策略進行文化挖掘和拓展,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教師本身應與時俱進,不斷加強文化意識理解能力,豐富文化意識教學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化涵養,從而更好地助力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