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玉萍
【摘要】隨著現代文化的傳播,初中生在學習語文時,對閱讀的認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便成了初中語文教師一個不可忽視的任務。只有提升初中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提升方法
新課改的提出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做了要求和規定,現代文閱讀同時也是初中階段學生的重難點內容,其考察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組織表達能力等,反映著學生的學習心理、情感思想和思維素養。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注重和把握,提升初中階段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
一、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現代文閱讀課中,教師的單方面講解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學生閱讀經驗的獨特性,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這種傳統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和固定性忽略了學生作為學習核心部分的地位,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對現代文閱讀和學習的熱情降低。一些老師全面教授閱讀,看起來內容很充實和完整,但實際上沒有目的和方向,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一堂課下來,很多學生沒有收獲。
二、提升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對策
(一)開展主題閱讀,加強語言建構與運用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中語言的建構和運用與學生的閱讀量有關,只有學生在多讀、多看、多寫中才能達到化繁為簡、熟練運用語言、建構語言的能力。而語文閱讀教學中僅靠學生盲目積累無法有效達成目的,此時語文教師可整合主題,有針對性地借“愛國”“思鄉”等等主題來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語感、扎實學生的語言素養。以“愛國主題”為例,教師可整合文章《鄧稼先》《黃河頌》《最后一課》等。整合文章后將其歸納總結打印成冊,并將其分發給學生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后思考作者是怎么在文章中表達“愛國”情感、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值得借鑒的地方有哪些?如《黃河頌》的歌詞中全篇借助黃河歌頌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最后一課》借助于小說以小見大來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等等。
教師可以一月開展一主題,學生在該月學習完教師總結歸納出的主題文章后,可針對該主題寫500字左右的心得體會、比較分析該主題內的文章、積累優美字詞句等。在此主題閱讀中學生積累了足夠多的閱讀材料,語感得到積淀、語言得到積累,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素養得到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開展群文閱讀,提升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的定義即是以一個議題、多個文本而開展的閱讀教學,因為“議題”是關鍵。議題的選擇要契合班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內容,引導學生能從議題入手去展開討論,激活學生的討論興趣。借助于群文閱讀,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一節課的時候以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抒情文等某個類型為例,精心挑選文章和議題,助力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準確把握該類型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以記敘文為例,教師可以“愛”為議題,并選擇記敘文章《背影》《我的母親》《秋天的懷念》等三篇文章。選擇議題后,教師即可引導學生花費4-5分鐘時間簡單瀏覽三篇文章,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討。如:“三篇文章皆表達父愛、母愛,仔細品味想一想文中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表達了什么樣的主題和思想感情?”學生們在群文閱讀中,嘗試分析三篇文章運用的人物描寫,了解到《背影》的細節刻畫較多,比如父親去站臺買橘子時,就運用了“蹣跚、探身、兩手攀、兩腳向上縮、左微傾”等動詞,刻畫一名父親為兒子買橘子時的肢體、神態,充分表達父愛的細膩和樸實。學生們照例可比較《我的母親》與《秋天的懷念》中對人物的刻畫、描寫,進而從中品味到獨特的情感,在深入了解中也提高了學生解答此類型文本的能力和技巧。
(三)把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有一定的閱讀技巧,從閱讀方法來講,有略讀速讀、生疑質問、精讀細讀等;從閱讀技巧而言,有題目解讀、字詞句解讀等技巧。掌握此種閱讀技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是題目解讀技巧。題目通常是文章和主旨的濃縮與概括,解讀題目即解讀了全文。比如《背影》中全文即圍繞“背影”;來表述情感,解讀題目需要能質問,即看見題目后自我提問題目的含義、猜測題目大意等。二是中心句解讀技巧。中心句一般在文章首尾位置,有著總起、總結的作用。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總起的句子則是“倘若于勒在這里……”,自然而然地吸引了讀者的興趣,想要探究于勒這個人。三是結構解讀技巧。結構是閱讀文章的骨架,解讀結構有助于把控文章的寫作思路。比如《社戲》中的結構就分為三部分,在插敘、倒敘中帶領學生明確作者寫作意圖。
(四)思維導圖閱讀,提升閱讀質量
思維導圖作為信息產物,有助于學生記憶、學習、思考,切實培養學生的思維素養。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名著閱讀中,學生淺閱讀完畢后可及時記錄下來,多角度切入中加深學生的再次記憶和理解。如閱讀完《駱駝祥子》后,學生可以“祥子”這個人物為主要切入點。學生淺閱讀的可能是某一個重要情節或一個章節,在這一情節中學生可以“祥子”為中心關鍵詞,以該情節中出現的其他人物為二級關鍵詞展開延伸,延伸過后學生能得到一張人物圖,需要補充完整的人物會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去學習、閱讀,以此培養了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也提高了名著閱讀的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方法較多,教師應貼合學生需求和新課改要求,引導學生在豐富的閱讀技巧中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以此不斷提升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初中現代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榮敏.初中現代文閱讀應做到”三性”[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23).
[2]何宗倫.初中現代文閱讀教學思維訓練的層次性分析[J].教育界,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