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曹陽明
一、問題提出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關于學校德育的實效性問題,
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不光是學生家長感到教育子女難度很大,學校也感到德育的實效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個別學校德育的目標、
內容、方法、評價設計過于空泛。德育內容脫離學生生活世界,內容呈現方式單調,缺乏情景性;德育內容泛政治化,忽視其適應性,與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不相吻合,于是就導致了學生參加德育活動呈現表面應付、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雙面人”現象。基于上述現狀,我校“陽光暖心”德育行動研究,力圖改變當前的德育困境,為學校德育工作探索一條嶄新的路徑。
我校是東莞市品牌學校,推行“陽光教育”的辦學理念二十三年,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以“萬物之源”一一陽光為標識,點燃、激勵、喚醒每一個生命個體內在的品質和力量。在此基礎上,我校將教風提煉為“博雅暖心,陽光育人”,即教師尊重理解每一個學生,學生愛己、愛人、愛物,師生用愛滋養心靈,溫暖校園,充滿暖心。針對現行學校德育“缺乏溫暖,不走心”的現象,結合學校“陽光教育”的內涵,我們思考并提出打造“陽光暖心”德育完善體系,旨在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德育的大目標細化為更適宜小學落地的小目標,促進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具體的自身品德要求,側重培養“自信、勇敢、公正、善良、感恩、寬容、博愛”七大品德,成為光明溫暖、求真向善、人格健康的陽光少年,讓德育充滿溫暖。
在踐行陽光暖心教育理念和行為的研究中,讓學生、家長、教師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溫暖、真誠和激勵。以多元智能理論和積極心理學為依托,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真目標,以“愛”為核心,以“自信、勇敢、公正、善良、感恩、寬容、博愛”的七大美德為主要內涵,開展全體、全面、全程的德育。以陽光暖心德育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三大方面構建為突破口,再分別從管理育人、文化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六個方面整體規劃,形成課內外深度融合,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發展,旨在督促學生求真向善,養成健康人格和良好品德,從而使德育更走心。
二、操作方法
1.建立陽光暖心課程體系
學校德育的重點是建構完善的德育課程,開發“陽光暖心”德育校本教材,開展“陽光七德”為主題的陽光暖心德育校本教材教學和評價,搭建系統的德育校本課程體系。開發德育“六個一”活動課程,以“感悟一體驗”為主要方式,重視學生的實踐,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的內化。在“陽光暖心”德育課程體系的創設中,為了有利于德育目標的實現,逐步解決德育、智育“兩張皮”問題,將德育課程化,納入到與智育、體育為一體的整個課程中。
2.創新暖心四維評價模式
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必然經歷它律到自律的過程,要達到真正的自律卻是一件艱辛的過程。因此,全員、全程、全方位從人、時、空三位一體的視角,人人管德育、時時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員德育理念便應運而生。如何達成全員德育,實現學生文明習慣養成從它律到自律的目標,關鍵在于全員德育評價體系的設計。然而,學校德育部門在制定和執行全員德育過程評價時難免有理想化的感覺,因為其實操性不強,達不到應有的實效。為此,在“陽光暖心”德育課程體系的創建中,立體評價機制也十分重要。
通過行動研究,我們設計出《陽光少年評價辦法》,形成四維立體評價機制,采用生生互評、師生促評、家長助評、社會共評的模式,共同促進“陽光少年”的培養。陽光少年評價是對“陽光暖心”德育課程的細化和個眭化嘗試,是尋找德育課程兒童化載體的創新實踐。《陽光少年評價辦法》包括陽光少年的評價標準、評價途徑、評價結果、獎勵辦法等,陽光少年評價體系為陽光暖心注入強勁動力,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使其簡潔、高效、易操作。
3.注重暖心體驗實踐活動
“陽光暖心”德育落腳點和歸屬就是體驗實踐活動。實踐性德育還體現了教學只有向日常生活延伸才可能把思想教育的內容轉化為學生的行為習慣,才能實現德育的感悟與熏陶功能。“陽光暖心”德育不但是授之以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且還需要付諸實踐與體驗,即把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要求轉化為“運用”和“行為”。日常行為是個體無意識的體現,是個體思想品德的自然流露。在實踐教學中我們的做法通常是在課程中安排“活動的延伸”,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自強、自律、誠實、守信、有禮貌、舉止文明的學生。
“陽光暖心德育”實踐體驗活動是我們對有效德育教學的一種探索。它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手段,使學生在活動中主動體驗、主動感受,變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學習、主動感悟的一種教育方式,目的是體現教育以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的觀念,是貫徹德育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方式服從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