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斌炫
一、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意義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德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現在不光重視學生的成績,對個人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我看來,人品比成績更重要,一個人即使成績不好但品質優秀,一樣受人歡迎,受人尊敬。相反,一個人成績很好但品質很惡劣,不僅不受人歡迎,反而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危害。滲透德育必須從小抓起,從課堂抓起,從小學生喜歡的體育課堂抓起,做到每課必滲透,真正培養出以德為首、知識淵博的接班人。
二、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滲透德育的具體方法
(一)教師以身作則滲透德育。教師以身作則是體育課上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親其師,信其道”,如果老師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學生去做,那學生就會對上課產生質疑,甚至還會對老師失去信任,這對老師后續教學有著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因為老師每天都與學生進行接觸,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看在眼里,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又很強,所以老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良好的榜樣。
例如,讓學生做的事情,老師必先做到,尤其在一、二年級學生面前。比如,上形體課的時候,對每一個動作的要求都比較高,此時,老師必須用足夠長的時間示范并講解,真正做到以身作則,展示人體的美。每個動作都示范到位對體育老師的體能和耐心是個考驗,但只有這樣做學生才會有更好的直觀感受,才能更好激發興趣,否則就很難達到學習效果。整節課,老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沒一個學生喊苦叫累,因為他們從老師身上看到認真的樣子,學到了“以身作則,持之以恒”的品質。
(二)通過做游戲滲透德育。小學生正是處在活潑好動貪玩的階段,如果直接向學生講述有關德育知識,效果不太理想。相反,利用小學生天生愛玩這一性格特點,通過游戲滲透德育,學生喜歡學喜歡聽。
例如,當前大多數家庭都只是一個或兩個孩子,玩伴少交流少,學生在家都與手機和游戲打交道多,所以他們普遍缺少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這種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借助體育課堂具有活潑、開放、包容性強的特點,可設置不同教學內容進行滲透:如50米往返跑,學生的速度和耐力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尤其對比較胖的學生來說挑戰不小。在分組競賽中往往會出現互相埋怨的情況,基于這種現象,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練習快速跑,待充分活動開后,再進行分組。小學生的好勝心都比較強,比賽時輸了難免會互相抱怨誰拖后腿了,誰跑慢了,甚至還有個別學生因為受到指責心生委屈而消極比賽,影響課堂氛圍。出現這種狀況,老師必須把活動停下來,采用擺事實講道理德育滲透的方法去引導:“首先要正確對待比賽,第二對于獲勝小組,老師給予‘戒驕戒躁’的四字要求,對于失敗的小組,老師給予‘不埋怨,團結互助’的七字要求。取勝的同學難免會得意,所以老師給了四個字,做到勝不驕;失敗的同學難免會失落,所以給了七個字,做到敗不餒。”通過游戲,最后明確告訴學生:“勝不驕,敗不餒,不埋怨,團結互助是團隊取勝的關鍵,是每一個人成長道路上必須具備的品質,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聽完以上的話語,所有學生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三)通過突發事件滲透德育。上體育課,比較容易出現磕磕碰碰,如果老師不重視、不第一時間處理,就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嚴重的會引起矛盾升級,影響課堂效果。
例如,足球課上,到自由練習環節,個別學生因為動作不到位把球砸到同學身上,次數多了,便開始指責甚至報復,這種現象在高年級男生身上比較普遍。體育老師應該及時制止,首先讓雙方都冷靜下來,然后讓一方先認識自己的不足并道歉,另一方也要懂得寬容,不能影響學習,傷了和氣。握手言和后,告訴全班學生:“遇事要寬容,只有寬容才能和諧,只有和諧才能搞好學習,才能收獲真正的友誼。”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和學習壓力,讓學生回歸到健康成長的道路上,利國利民。“雙減”不減德育,毫不動搖,小學生正是長身體長知識形成價值觀的開始階段,充分利用體育課堂滲透德育,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學到體育知識,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思想以及行為習慣,全面發展,這才是雙減下體育課堂滲透德育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