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 要:良好的科研項目預算管理是科研項目順利開展的物質保障。A研究所在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將全面預算管理理念應用于科研經費管理,在組織與人員、制度建設、流程再造、業務與財務融合、信息平臺建設、績效管理方面進行了探索,在支持戰略的制定和落實、單位管理決策及績效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總結經驗過程中,分析了在科研經費管理中推行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基本應用條件、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以及如何改進應用效果,發揮應用中的優點而克服缺點,提出了對發展和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方法及推廣的建議。
關鍵詞:全面預算管理 科研經費管理 應用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071-03
一、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環境分析
(一)外部環境分析
一是國務院科研經費改革。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國辦發〔2021〕32號文就中央財政科研項目的經費預算管理的預算編制、調劑都作出了進一步規定。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是當前國立科研機構的社會責任和時代要求。二是“大智移云物區”信息化浪潮。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技術等“大智移云物區”技術是新一代信息化浪潮的代表性技術,提供了組織管理會計水平提高的技術保障。以人工智能為例,國內的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可以協助業務人員,按照設定的流程進行自動審批。流程的自動審批不僅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帶來的舞弊風險,還提升了預算管理的規范性和審批效率。三是政府會計制度改革。2019年1月1日,科學事業單位開始實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雙基礎、雙功能、雙報告”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在基本保留原先預算會計的基礎上,要求提供基于權責發生制的財務會計信息。權責發生制的會計基礎有利于管理會計的推行,也為預算管理提供了更為充足的依據和可靠的數據來源。
(二)內部環境分析
第一,管理理念的不斷創新。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逐步深入,科學研究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斷進行創新。諸如流程再造等較為先進的管理理念也在實踐中逐步被事業單位的管理者所采用。零基預算、戰略導向、業務財務融合等理念也在逐步應用于實踐。
第二,財務管理人員素質的提升。會計人員作為管理會計尤其是預算管理的主體,對預算管理的水平起基礎性作用。近年來,科學研究事業單位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知識水平,把緊入口關,持續優化人員結構,財務管理隊伍逐步成為“能干事”團隊。
(三)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
1.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必要性。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是由兩方面來決定的:一是科學研究事業單位的經費直接或間接來源于國家財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較高,經費來源決定必須加強預算執行的績效評估;二是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是加強項目管理的必要手段,全面預算管理可以統籌資源,彌補資源分配與實際支出之間的不均衡。
2.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可以提高預算執行的績效,能夠對單位內資源進行統一規劃與調配,強化風險控制,進而為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物質保障。
二、A研究所全面預算管理的總體設計思路
(一)全面預算管理的目標
科研經費管理中,全面預算管理的主要目標應包含如下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業務操作層面的目標,即通過對預算的編制、執行、考核實現對資源的規劃與調配;第二層次是單位戰略層面的目標,以預算管理為抓手,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引導項目負責人(或部門負責人)聚焦戰略執行,達成單位整體績效,促進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全面預算管理的總體思路
科研經費的全面預算管理總體上應該是將兩個層面的目標進行分解與整合,首先將戰略層面的目標分解到業務操作層面,然后通過預算的編制、執行、考核的全流程預算管理,實現對科研經費的合理規劃、高效利用及資源配置。
(三)全面預算管理的內容
科研經費全面預算管理關注的內容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經費支出是否符合總體科研創新戰略規劃,科研項目的方向是否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總體方略以及中科院“三個面向”“四個率先”的辦院方針、研究所的“一四五”發展規劃相吻合;二是關注預算管理程序的各個環節,通過制定相關標準基礎與差異分析,項目中期的績效執行監控與自評,提高預算過程管理能力;三是進行業務財務一體化融合管理,將預算管理嵌入到管理部門、支撐部門及各個科研單元。
(四)全面預算管理的創新
A研究所全面預算管理的創新之處在于:一是綜合管理,將組織與人員、制度建設、流程再造融合于預算管理中;二是強調業務與財務的融合發展,以服務科研為目標,將預算管理嵌入科研項目管理;三是借助先進的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降低匯總及控制難度,財務與業務數據的一致性和時效性更強;四是以績效評價為抓手,開發預算管理報表,為研究所戰略決策提供依據。
三、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過程
(一)全面預算管理之組織人員
預算管理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是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的組織基礎,其中工作小組成員的選派是決定預算管理成敗的關鍵。首先,明確了預算管理的工作體制,即責任管理制,誰的錢誰管預算;其次,選派各部門各科研單元懂業務、了解財務知識的骨干人員負責預算的編制及執行。大部分科研單元都由科研財務助理兼職擔任預算管理工作小組成員,科研財務助理一方面了解研究單元的基礎情況、科研業務需求,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負責經費的執行,申請項目時協助項目負責人編制預算,具備兼任預算管理工作小組成員的基礎,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二)全面預算管理之制度建設
全面預算管理不僅是達成單位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手段。全面預算管理必須以制度建設為管理抓手。A研究所建立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制度矩陣:一是預算管理核心制度,《預算管理辦法》《預算執行進度管理辦法》《財政科研項目預算調劑管理辦法》等;二是預算管理配套制度,如《經費支出審批和報銷管理辦法》《項目間接費管理辦法》《項目結余資金管理辦法》;三是預算管理相關制度,如《貨幣資金管理辦法》《專家咨詢費管理辦法》《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等。
(三)全面預算管理之流程再造
全面預算管理與傳統的預算管理的主要區別在于預算管理的范圍與廣度,傳統預算通常僅僅限定于收入、支出管理,而全面預算在于將傳統預算與業務流程的深度結合。A研究所以全面預算管理的理念,結合價值管理的理念,進行了業務流程再造:首先,建立價值評價標準體系,以戰略目標作為價值評價的標準;然后,將現有業務流程拆分至業務環節并按價值評價標準進行打分;最后,將各個業務環節重新組合,構建新的業務流程,并將較為成熟的流程以制度的形式進行固化。
(四)全面預算管理之業財融合
全面預算管理的另一個特點是預算管理與業務財務的融合。A研究所在業務財務融合以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水平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與探索:一是預算管理工作小組成員廣泛地吸納科研財務助理及各個部門的業務骨干,讓了解業務的人做預算、管預算;二是加強對全面預算管理在業務部門的宣傳與培訓,將預算管理、預算績效管理等理念在業務人員心目中“扎下根,開個花”;三是開展調查研究,增強財務管理人員對業務的了解,對科研經費收支規律的了解。
(五)全面預算管理之信息平臺
全面預算管理涉及業務與財務兩個大方面,覆蓋預算的編制、執行及考核三個主要環節,必須使用現代的信息化平臺輔助管理。A研究所采用了先進的ARP系統(中國科學院資源規劃項目,Academia Resource Planning),目前實現了預算審批后錄入系統,系統根據設定的預算模板進行預算執行控制,以固定資產采購為例:采購申請環節,校驗擬采購的設備是否有項目預算支持,額度是否充足,如果預算充足就凍結申請金額的預算。采購驗收及領用環節,根據實際發票金額將第一步凍結金額釋放,同時按照不超過預算金額的發票金額凍結預算。財務報銷環節,將第二步按發票金額凍結的預算釋放,同時生成預算執行金額。
預算管理信息平臺還支持根據科研項目進行經費執行、凍結的查詢,根據設定的日期、科目等條件進行查詢。未在定制報表之外的特殊數據需求還可以根據報表目的編制自助報表,對管理決策提高支持效率。
(六)全面預算管理之績效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的目標在于提高科研項目的績效。A研究所切實將全生命周期的績效管理理念貫穿于科研項目各個階段。在項目預算編制及審批階段,強調預算與績效的相關性,初步建立預算與績效之間的相關關系;在預算執行階段,分析項目執行進度中績效目標完成情況與預算支出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劑預算,確保項目績效的完成;項目的中期進行績效監控,年度進行績效自評,定期監測項目績效完成情況及預算執行進度。
(七)全面預算管理之預算風險管理體系
為了有效防止預算風險的發生,A研究所建立了內部控制與動態審計相結合的預算風險管理體系。通過保障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財務賬目清楚、財務手續完整,從而實現對預算資金情況的有效控制。另外,通過動態化的內部審計管理工作,能夠實現對科研院所內資金的有效監督和約束管理,從而杜絕資金占用、盜用、挪用、截留等問題,有效防止預算風險的發生及對科研院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四、取得成效
(一)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總體效果
通過實時全面預算管理,A研究所在科研經費的管理中對制定和落實戰略的支持作用顯著增強,能夠通過管理會計報表的開發提升單位決策有用性,提高了單位整體績效管理水平。
(二)對制定和落實戰略的支持作用評價
在制定和落實戰略的支持作用方面,A研究所全面預算管理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通過全面預算管理“摸清了家底”,明確了單位內部可調配資源,融合現有資源及潛在資源,可以為戰略目標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二是通過預算管理平臺的定制報表及自助報表的開發,能夠快速分析各個研究單元的資源供給與缺口,對于影響研究所戰略發展的缺口及時予以資源補充支持。
(三)對提升單位管理決策有用性的評價
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后,A研究所的預算管理對單位管理決策的作用明顯加強。在預算編制階段,科研項目的收入與支出情況的匯總后,單位可調配資源相對比較明朗,根據資源預計情況統籌戰略發展;在預算的執行階段,管理會計報表可以監控預算執行情況,提供決策所需數據;在決算執行階段,分析預算與執行之間的差異,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結合單位實際的差異分析有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四)對提升單位績效管理水平的評價
全面預算管理對A研究所的整體績效水平提升作用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在預算編制階段就明確了績效目標;二是績效監控與預算執行進度結合,“錢”與“事”有機融合在一起;三是績效評價總結了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為后續的績效管理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礎。
五、經驗總結
(一)全面預算管理方法的基本應用條件
1.組織與人員:全面預算管理方法的應用首要條件就是組織和人員,其一是單位領導的重視與支持,才能將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單位的重要戰略;其二是財務人員的意愿與能力,財務人員有意向要做,同時還要具備數據分析、協調、溝通的能力;其三是各個研究單元(預算管理的模塊)配備了科研財務助理,他們兼顧科研業務與預算管理,既懂業務也懂財務。
2.信息系統:全面預算管理覆蓋面廣,管理程序復雜,因此必須有信息系統的支持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全面預算管理方法成功應用的關鍵因素
1.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要在全單位形成全面預算管理、績效管理、制度管理等意識,了解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業務覆蓋面、操作具體流程,統一認識有利于業務的開展。
2.全面展開逐步推進:全面預算管理與傳統的預算管理最大區別在于“全面”,全面的資源觀念——現有資源與潛在資源、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賬面資源與賬外資源;全面的管理流程——涵蓋預算的編制、執行、考核的每個細節。由于需要考慮因素較多、任務繁巨,需要逐步推進各項任務,否則容易因為進度太快而影響實行效果。
(三)對改進全面預算管理方法應用效果的思考
在A研究所推進全面預算管理中,人員的培訓是提升預算管理方法的重要提升點。科研財務助理并不是專業的財務人員,自身專業背景及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的意愿等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提高科研財務助理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增強制度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意識,有利于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水平。
(四)全面預算管理方法在應用中的優缺點
全面預算管理方法在應用中可以充分調動資源,提升組織整體績效。由于預算管理本身就涉及業務與財務兩方面內容,全面預算管理專業性較強、涉及面廣,對參與人員的要求較高,普通人員如果未經培訓難以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如何均衡全面預算管理的成本與收益、原則性與靈活性在實踐中也較難把握。
(五)對發展和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方法的建議
一方面可以加強理論研究,尤其是全面預算管理理論如何在實踐中應用的相關研究,比如由會計學會、財經類大學設立全面預算管理的專項研究課題,支持學者進行全面預算管理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另一方面加強對全面預算管理方法實施成功的典型案例的研究,利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分析實踐中的經驗與不足。
管理信息化平臺是全面預算管理的必要工具,理論研究人員與用友、金蝶等國內主流的管理信息化供應商合作開發,可以豐富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
(六)對推廣應用全面預算管理方法的建議
一是發揮會計學會等專業學術團體的宣傳推廣作用,通過召開研討會、案例征集、論文評選等擴大全面預算管理方法的影響力;二是大力宣傳全面預算管理成功應用典型案例,在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兩個大類中征集典型案例,擴大宣傳;三是在時機成熟后成立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的應用指導委員會,負責應用指導;四是重點在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及代理記賬機構中進行全面預算管理方法的宣講與推介。
參考文獻:
[1] 李雪梅.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應用探討[J].財經界,2019(33):177-178.
[2] 劉梅玲,黃虎,佟成生,等.智能財務的基本框架與建設思路研究[J].會計研究,2020(03):179-192.
[3] 黃凌云.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風險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商業會計,2018(14):81-84.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山東煙臺 264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