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 羅怡
摘 要:以CNKI為數據來源,用知識圖譜軟件對《會計研究》2011—2021的文獻在研究作者與機構、研究主題、研究趨勢三方面進行可視化分析,為了解會計研究領域提供參考。
關鍵詞:知識圖譜 《會計研究》 文獻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112-03
一、引言
《會計研究》創刊于1980年,是財政部主管、中國會計學會主辦的會計學術期刊,是CSSCI來源期刊中唯一的會計類期刊,是我國高質量會計研究的學術平臺。本文結合使用Citespace、Bicomb、Ucinet三款知識圖譜軟件,分析《會計研究》2011—2021這十年的研究主體、研究熱點與趨勢。
二、數據來源與工具
(一)數據來源
在中國知網中下載《會計研究》的十年完整文獻。方法為進入知網高級檢索頁面,在“期刊名稱”中輸入會計研究,時間范圍選擇從2011——2021年,點擊檢索后將顯示的1719條結果下載,作為本文的研究數據。為減少人為因素,沒有剔除數據。本次檢索時間為2022年2月9日。導出兩類文獻格式,NoteFirst用于Bicomb軟件,Refworks用于Citespace軟件。
(二)研究工具
本文包括研究主體、研究熱點(關鍵詞聚類)、聚類時間趨勢三部分。綜合使用Citespace、Bicomb、Ucinet三款知識圖譜軟件。在研究主體上,主要采用Bicomb2.01書目共現分析系統導出作者共現矩陣,用Ucinet分析社會網絡系統。在研究熱點上用Citespace軟件生成聚類,在聚類時間趨勢上,用Citespace軟件分析關鍵詞與突顯詞所在年份。Citespace由陳超美團隊開發,本文使用citespace5.8.R 3版本。
三、《會計研究》可視化分析
(一)研究主體分析
1.作者分析。將《會計研究》2011—2021年的1719條數據以NoteFirst形式導入Bicomb2.01系統,系統顯示這1719條數據作者合計2581人,其中152人次出現5次以上,16人次出現10次以上。Bicomb2.01將各位作者出現頻次除以2581人次,得到百分比。將數據以Refworks形式導入Citespace系統,參數設置為Time Slicing設置From 2001 To 2021,Years per slice設置為1,Node Type(節點類型)選擇Author,Top N=30,點擊GO,運行得到作者共現圖譜顯示作者節點數為2581,與Bicomb 2.01系統相同,Citespace系統計算出節點中心性,中心度超過0.1以上為關鍵節點。
出現10次以上的16位作者的姓名、出現頻次、NoteFirst計算的百分比、Citespace計算的中心度如表1所示。表1所示,十年內出現次數最多的是王竹泉14次,從中心度考慮,葉康濤中心度0.15,為十年內的關鍵節點,合作廣泛。
為進行作者合作分析,將Bicomb 2.01出現5次以上的152人次生成作者共現矩陣,頻次閾值設置為5至14,將作者共現矩陣導入關系網絡Ucinet,將Centrality measure設置為Betweeness,導出關系圖譜,與其他出現5次以上的作者沒有共現的45位作者,占比152人中的35.53%。其余的98位作者有連線(連線表示有合作發表),連線粗細表示共現次數的頻率。節點大小表示中心度,葉康濤為10年來《會計研究》期刊作者網絡的關鍵節點,發揮了促進其他作者聯系的作用。
2.機構分析。將1719條數據導入Bicomb2.01系統,系統顯示一共有895個單位,將各大學學院的二級機構合并后同類項后(例如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國有資產管理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工商大學會計與投資者保護項目組這些二級機構合并顯示為北京工商大學)為477個單位。由于機構合作,477個單位在1719條數據中出現了2877次,說明在《會計研究》上發表的文章合作比較廣泛。表2顯示了合并后總數前15位的科研機構及出現在總次數中的占比和累計百分比。
除了機構發表頻次之外,在機構合作上,查詢知網確定Ucinet出現5次以上的作者所在機構如圖1,圖1顯示機構有重疊部分表示有合作,沒有重疊部分表示機構獨立開展研究。比如發表數量最多的王竹泉所在的中國海洋大學,主要與同機構的孫瑩等開展合作,與其他機構開展合作相對較少。
根據表2和圖1,可見《會計研究》上的研究機構分布有幾個特點:
第一,地域性合作趨向。《會計研究》的機構有同城合作趨勢,北京為會計研究的學術重地,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會計研究》的主管與主辦單位都在北京。例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部、北京工商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大學、對外經貿大學、清華大學都在前15位,總發表次數達543,占2877次的18.87%。北京各高校合作較其他高校頻繁,其中,中國人民大學的葉康濤為關鍵節點。其他城市合作也有地域性傾向,比如,南京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揚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審計學院、東南大學。當然也有部分跨地域合作,比如南京審計學院、東北財經大學。
第二,財經院校相比綜合性大學發表頻次更多且合作更廣泛。表2顯示,發表前10位的機構中有5位為財經院校,合計頻次為506次,占比17.59%。圖1顯示財經大學合作更廣泛,有帶動跨區域合作,比如,中南財經大學、財政部;東北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學院。這有部分原因是這5所財經院校除西南財經大學外,其余為原財政部直屬大學,而財政部是《會計研究》主管機構。
(二)關鍵詞聚類分析
Citespace可以統計文獻關鍵詞,并計算各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將數據以Refworks形式導入Citespace系統,參數設置為Time Slicing設置From 2001 To 2021,Years per slice設置為1,Node Type(節點類型)選擇Keyword,Top N=50,點擊GO,運行后得到2110個關鍵詞。在2110個關鍵詞中,中介中心性在0.05以上的關鍵詞共14個,如表3所示。由表3可見,這14個關鍵詞首次出現年份都為2011年附近,體現這些關鍵詞一直是會計研究中的重要話題。其中內部控制、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產權性質的中介中心性大于0.1,說明這四個關鍵詞是會計研究的核心話題。
Citespace得到關鍵詞后,點擊聚類標簽使得同類關鍵詞聚類,共產生264個關鍵詞聚類,顯示其中最大的12個聚類。Citespace依據聚類清晰度,提供模塊值(Q值)和平均輪廓值(S值)兩個指標作為評判圖譜效果的依據。Q值>0.3,S值>0.7,說明社團結構顯著,聚類令人信服。聚類的Q值=0.7727,S值=0.9165,通過了二值檢測要求,可以基于聚類結果展開分析。最大的12個聚類為:聚類0中國會計學會、聚類1融資約束、聚類2審計質量、聚類3公司治理、聚類4資本結構、聚類5概念框架、聚類6內部控制、聚類7盈余管理、聚類8股權結構、聚類9學術年會、聚類10國家治理、聚類11環保投資。在聚類上右鍵選擇Listing Citing Paper,可以查看聚類中被引頻次最高的代表性文章,查閱后,聚類0中國會計學會主要采用規范研究的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會計教育和會計準則執行研究。聚類1融資約束主要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關系股東、復雜擔保、網絡平臺互動、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等問題對上市公司融資的影響。聚類2審計質量主要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審計收費、事務所、跨境審計等問題。聚類3公司治理采用案例研究與實證研究的方法,研究財務共享中心對價值創造的影響、監管威懾失效、上市公司虛假陳述等問題。聚類4資本結構主要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融資制度、集團控制導致企業過度負債等問題。聚類5概念框架主要采用規范研究方法,對內控缺陷、自然資源會計準則、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等問題進行界定。聚類6內部控制主要采用規范研究的方法,研究企事業單位內控制度與規范建設。聚類7盈余管理主要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政府反腐風暴、問詢函溢出效應、民營企業黨組織影響力、新冠等問題對盈余管理問題的影響。聚類8股權結構主要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熱點為研究融資融券制度。聚類9學術年會主要采用規范研究方法,主要為會計年會的觀點綜述。聚類10國家治理主要采用規范研究方法,研究政府會計與政府審計問題。聚類11環保投資主要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研究地方監管、經濟業績對企業環境管理的影響。通過12個聚類文獻分析可見兩點:第一,聚類的研究內容上有重疊。比如聚類1、聚類4、聚類8都是研究融資問題,聚類6、聚類3都是研究公司治理問題。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呈現出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的區分。
(三)《會計研究》的研究趨勢
為發現研究趨勢,生成關鍵詞聚類后,在Citespace的Control Panel中Layout的選項卡中選擇Timeline view功能,前12個聚類以時間線排序。這12個聚類起始年份都為2011年附近,一直是會計研究領域的重要話題。2021年的研究熱點有新冠疫情、金稅三期、貿易摩擦等時事性話題,也有代理問題、會計思想等恒久性話題。
Citespace的關鍵詞凸顯檢測(Burstness)功能通過發現某個關鍵詞的興起和衰落情況揭示時間趨勢。點擊Citespace的Control Panel中Burstness的選項卡,共抓取了9個凸顯值,其中企業創新、融資約束、股權質押、文本分析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最熱門領域。
四、結論
通過對《會計研究》2011—2021年的文獻可視化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針對研究作者與機構分析,《會計研究》中發表文獻呈現的學術中心是北京,《會計研究》的研究機構合作有地域性趨勢,財經院校表現突出。
第二,針對關鍵詞聚類分析,Citespace界定了最大的12個關鍵詞聚類,分別為中國會計學會、融資約束、審計質量、公司治理、資本結構、概念框架、內部控制、盈余管理、股權結構、學術年會、國家治理、環保投資。這12個聚類文獻分析可見,聚類的研究內容上有重疊,研究方法上呈現出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的區分。
第三,研究趨勢分析,這12個聚類在10年內一直都是研究熱點。通過凸顯值分析,發現企業創新、融資約束、股權質押、文本分析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最熱門領域。
參考文獻:
[1] Chen, C. (2020) A Glimpse of the First Eight Months of the COVID-19 Literature on Microsoft Academic Graph[J]. Front. Res. Metr. Anal.
[2] Chen C, Song M. Visualizing a field of research: A methodology of systematic scientometric reviews[J]. PLOS ONE, 2019, 14(10)
[3] Chen, C. (2017) Science ma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DIS, 2(2): 1-40.
[4] Chen, C. (2016) CiteSpace: A Practical Guide for Mapp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M].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作者單位:臺州開放大學 浙江臺州 318000)
[作者簡介:陳珊,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羅怡,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