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月平
摘 要:建立和發展臨空經濟示范區,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素就是充分利用臨空經濟示范區所產生的溢出效應,促進和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文章首先介紹了臨空經濟示范區以及臨空經濟溢出效應的內涵和特征,進而分析了臨空經濟示范區溢出效應的傳導作用和路徑,最后給出了強化臨空經濟示范區溢出效應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臨空經濟 溢出效應 傳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153-02
一、引言
臨空經濟示范區作為依托機場發展應運而生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經濟區域,在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極為突出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尤其是依托臨空經濟示范區,可以對區域內的各類要素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推動區域內各類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推動區域內產業結構的整體優化升級,進而對臨空經濟腹地產生較強的溢出效應。然而,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溢出效應也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深入研究分析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溢出機制,探討臨空經濟示范區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機理,積極改進完善措施,更好地實現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臨空經濟示范區以及臨空經濟示范區溢出效應內涵分析
臨空經濟示范區主要是伴隨航空運輸產業快速發展而來的,由聚集在機場周邊所形成的臨空偏好性強的產業、資源等,所構建的新型經濟形態。截至2020年10月,中國已規劃臨空經濟區87個,先后批復鄭州、大興、青島、重慶、上海、廣州、成都、長沙、貴陽、杭州、寧波、西安、南京、首都、長春、南寧16個臨空經濟示范區。臨空經濟兼具產業屬性與區域空間屬性,其發展依賴于三個方面的基礎要素:一是樞紐機場,二是具有明顯臨空偏好型的產業;三是機場周邊的臨空經濟空間載體,如航空城等新型城市發展形態。
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溢出效應,主要是指臨空經濟示范區由于在產業結構以及市場結構或者資本流動等方面的優勢而對其他區域經濟發展所產生的良好影響。臨空經濟示范區以樞紐機場和航空運輸為依托,得益于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區位優勢等特點,通過對內挖掘增長潛力,對外提升開放程度,進而加快區域間的勞動力資源及其他生產要素流動,擴大吸引各類投融資活動,以及改善優化區域的經濟空間格局,進而對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周邊區域形成良好的帶動作用,同時實現區域對外開放和區域間協調發展。臨空經濟示范區溢出效應的產生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概括:
一是資源要素的集聚和擴散機理。臨空經濟示范區可以對地方腹地區域內的資源要素,尤其是臨空偏好型以及臨空指向性明顯的要素資源等形成吸引,引導腹地區域的要素資源向機場周邊集聚,在極化效應的影響下,可以促進臨空經濟示范區規模的擴大以及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進而促進臨空經濟示范區與腹地區域的協調發展,對腹地區域經濟發展形成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二是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機理。在臨空經濟示范區的產業類型方面,主要包括了以航空運輸、航空物流、機場服務等為主的航空核心產業,以總部經濟、會展、旅游等為代表的航空關聯產業,以住宿、教育培訓、金融等航空延伸配套服務為代表的引致產業。其中各類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服務產業占據較大比重,同時產業升級需要高層次專業化的人才支撐保障,產業發展更依賴于創新創造以及技術研發,因而促進臨空經濟示范區產業鏈結構優化,進而在技術要素以及人才要素等方面形成溢出效應,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三是規模經濟發展機理。臨空經濟的形成發展是以臨空產業為引擎,尤其是核心產業以及關聯產業在臨空經濟示范區內的集聚,當集聚達到一定程度后,產業規模以及企業數量的持續增長,會引導產業集群,進而形成規模經濟,在規模經濟的影響下,進一步提高臨空經濟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并持續擴大臨空經濟示范區的輻射范圍。
三、臨空經濟示范區溢出效應傳導路徑研究
第一,在資本流動傳導方面,主要是臨空經濟示范區可以對腹地區域實現優勢發展要素的溢出,既有資金和項目等市場要素,也包括了人才和技術等創新要素,在臨空經濟示范區周邊形成優勢要素資源的溢出以及擴散,進一步推動區域的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
第二,在產業鏈的傳導方面,其溢出效應主要是集中在產業的溢出方以及接收方的主體上,兩者具有一定的產業梯度差距,產業溢出方主要是通過對臨空經濟示范區內的產業結構以及布局進行優化,在一定程度上對承接方形成產業轉移,同時臨空經濟示范區腹地周邊更容易獲得各種資源要素的保障和支持,產業轉移的內動力相對較強,相應地,對周邊區域的溢出效應也更為明顯。
第三,在市場機制的傳導方面,主要是臨空經濟示范區可以通過虹吸效應以及擴散效應等產生較為明顯的溢出效應,尤其是臨空經濟示范區往往處于城市的待開發區域,相對來說可利用土地面積較多,經營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具備便利的交通條件,資源稟賦的優勢決定了臨空經濟示范區可以將周邊的資本以及信息、人才等要素資源吸引集聚到一起,進而產生溢出效應。
四、強化臨空經濟示范區溢出效應的對策
臨空經濟示范區對于腹地區域的經濟發展有著非常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以及正向溢出效應,在正向溢出效應的強化方面,關鍵應該在政策措施的制定、發展規劃的設計、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人才技術保障方面完善措施。
(一)完善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的扶持政策措施
提升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溢出效應,應該注重強化政策的宏觀調控和支持引導作用,加強對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的各項措施保障。首先,應該針對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協調發展做好統籌規劃,將臨空經濟發展與“一帶一路”倡議和國家戰略相銜接,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實際狀況以及經濟發展特色等,重點依托區域的地緣優勢來放大和提升發展潛力,并注重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和區域發展規劃之間的協調性,更好地利用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溢出效應來實現對腹地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和支持。其次,注重構建和完善良好的營商環境,在強化臨空經濟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地方行政審批手續的簡化,并在特許經營權、土地出讓價格控制、項目引進優惠政策、財政稅收補貼政策等方面持續發力,積極營造良好的臨空經濟示范區營商環境,為臨空經濟示范區以及腹地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條件。此外,還應該注重結合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來建立和完善臨空經濟示范區的產業遴選機制,尤其是加快各類臨空指向性較強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引進和發展,對傳統產業進行合理的安置和扶持,進一步推動臨空經濟示范區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
(二)提升臨空經濟示范區的產業發展潛能
對于臨空經濟示范區的發展來說,促進溢出效應的充分發揮,還應該注重對臨空經濟示范區產業發展潛能的強化。首先,應該立足于臨空經濟示范區溢出效應中資本、人才、技術、信息等關鍵要素,立足于打造投入產出比相對較高、科技水平較高的經濟結構,積極強化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技術創新保障,重點加大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尤其是在技術創新領域,同步做好對企業等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的保護,進一步推動臨空經濟示范區內產業的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目的快速實現,對腹地區域經濟發展形成直接的拉動以及間接的溢出效應。其次,應該強化對臨空經濟示范區的人才引進培養,堅持把人才作為臨空經濟區發展建設的重要動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地方人才高地的建設,注重各類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培育,依托高素質的人才資源推動地方的產業升級,促進人才合理流動與知識溢出。
(三)加強臨空經濟示范區的產業關聯以及產業協同
臨空經濟示范區其溢出效應的作用機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極化以及擴散效應的綜合結果,因此促進溢出效應的提升和強化,還應該注重促進臨空經濟示范區區域內的產業耦合互動以及協調發展。一方面,應該注重加強臨空經濟示范區和腹地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作用,加快區域內以及區域間生產要素的流動,以確保腹地區域經濟可以在臨空經濟示范區獲得相應的人才技術以及資本所產生的溢出效應。臨空經濟示范區應該圍繞航空運輸和航空制造等核心產業,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總部經濟、旅游會展等航空關聯產業以及航空引致產業,并將產業鏈條向腹地進行拓展和延伸,形成完整產業鏈條的集聚以及互動發展,充分發揮臨空經濟的外向型經濟特征優勢。另一方面,應該注重強化產業間的協同,促進臨空經濟示范區和腹地區域內產業政策之間的協同,尤其是在產業的功能定位、產業選擇以及產業發展方向上提高契合度,同時還應該統籌考慮臨空經濟示范區和腹地區域之間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強化產業鏈以及信息鏈、價值鏈之間的融合,進而推動臨空經濟示范區產生更多的溢出效應,推動腹地區域經濟的良好發展。
(四)加強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的基礎支撐保障
在提升臨空經濟示范區溢出效應方面,還應該完善各項基礎支撐保障措施,尤其是圍繞著機場核心區域,構建現代化的綜合性交通運輸體系,結合機場的級別以及區域發展定位,進一步完善機場基礎設施的建設,優化拓展航線網絡布局,全面提升機場的集散以及中轉能力,并構建基于航空運輸、高鐵鐵路以及公路水運等有效銜接的運輸體系,以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來推動各類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體系對生產要素的空間配置效應,加強對臨空經濟示范區經濟發展的支撐保障。同時,還應該加快推進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各類配套設施的建設,完善有關的醫療教育、文化衛生、娛樂休閑等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將臨空經濟示范區打造成為宜居宜業的經濟發展新區,進一步推動提升區域的經濟發展活力,強化溢出效應帶動提升腹地區域的經濟發展。
五、結語
臨空經濟示范區對于腹地所產生的溢出效應的傳導路徑較多,強化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溢出效應,更好地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應該結合區域需求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強化產業發展潛能以及產業協同,注重人才平臺搭建,進而促進臨空經濟示范區產生更多的溢出效應,帶動腹地區域經濟加快調整優化,助力地方經濟社會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 王海杰,孔晨璐.臨空經濟示范區與腹地中心城市的耦合發展[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6):49-54.
[2] 惠海霞.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經驗及對西安的啟示[J].環球市場,2020(19):14-15.
[3] 鄧磊.臨空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編制路徑初探——以合肥空港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為例[J].房地產導刊,2020(08):5+36.
[4] 韓歡.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與新增長極——以寧波臨空經濟示范區為例[J].江南論壇,2020(09):18-20.
[5] 顧珺,上官敬芝,裴超輝,等.如何對標西安鄭州國際空港打造徐州樞紐經濟與門戶經濟增長極[J].中國市場,2020(24):4-8.
(作者單位:昆明航空城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