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棟
摘 要:浙江省溫州地區素有“百工之鄉”的美譽,溫州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類繁多、行業集聚、初具規模、人才眾多,但在傳承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從業人才梯隊建設相對不足、品牌化程度相對較低、平臺建設相對滯后以及政策支撐力度相對薄弱等,文章認為要通過編制專項發展規劃、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引導企業強工美品牌、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建設高能級平臺等途徑來促進其發展。
關鍵詞:工藝美術 傳承創新 對策建設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161-02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央先后出臺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語境下,工藝美術行業有了更清晰的發展路徑。溫州素有“百工之鄉”的美譽,近年來在傳承創新發展傳統工藝美術事業上取得進展的同時,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須綜合施策,解決問題,才能推動工藝美術事業的長足發展。
一、溫州傳統工藝美術的基本情況
溫州工藝美術基本情況可以概括四個方面:一是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溫州先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其時期的玉器、陶器,以及西周春秋時期的青銅器,西晉的縹瓷聞名于世,目前存有雕塑工藝、編織工藝等10個大類120多個品種,其中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10個,省級非遺名錄21個。二是行業集聚、初成規模。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共有上規模的(傳統)工藝美術企業30多家,年產值達120多億元。主要分布在樂清、永嘉;上規模的生產工藝美術外延產品的企業,以生產智力玩具、金屬工藝品、簇絨工藝、雕塑建筑為主,主要分布于蒼南、瑞安?!爸袊镜袼囆g之鄉”“中國細紋刻紙之鄉(樂清市)”“中國工藝品之鄉(瑞安市林溪鄉)”等一批國字號品牌相繼落戶溫州。三是人才眾多、大師輩出。截至2020年底,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工藝美術行業從業人員有10萬余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1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74人,市級工藝美術大師156人,從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在各品種的分布情況看,大師主要分布在34個品種中,其中從事木雕、石雕的大師分布相對集中,占比分別為38.3%和23.1%。四是政策扶持、支撐有力。市里已出臺《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1+6”政策。溫州市經信局組織開展溫州市重點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發展項目申報,“市長杯”中國(溫州)工業設計大賽,專門設立“時尚工美設計專項賽”,并給予賽事經費支持。樂清、永嘉、泰順、洞頭等縣市區也有相應的扶持政策,如2016年,泰順出臺《關于扶持泰順石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該縣政府每年統籌安排1000萬元(未使用完結轉下一年度),用于扶持、獎勵泰順石文化產業保護和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縱觀國內工藝美術的發展,近年來存在著集群化優勢不明顯,品牌推廣力度不足,人才梯隊出現斷層,數字化轉型程度低等的問題,聚焦溫州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創新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的問題:從業人才隊伍相對不足。一是中堅力量“大師隊伍”老齡化嚴重。目前支撐溫州市傳統工藝美術的中堅力量老齡化趨于嚴重,國家級大師的平均年齡超過72歲,省級大師的平均年齡也已經超過54歲,使得這些中堅力量在推動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驅動力”不足,創新乏力。二是培育人才上“青黃不接”。家庭式“師帶徒”模式,技藝傳授的范圍有限,且年輕人定力不足,存在帶徒難、出師慢的情況。社會化教育專業學習后的實踐歷練不足,成長較慢,現大多品種如甌繡、彩石鑲嵌、細紋刻紙、黃楊木雕等品種后繼乏人,面臨傳承危機與品種枯萎趨勢。三是轉行或人才流失情況存在。由于經濟效益不明顯,一些工藝美術人對行業發展前景看淡,轉行另謀出路。同時也存在高端人才外流的現象。
2.產品的問題:品牌化程度相對較低。一方面是品牌叫不響。例如鹿城的甌塑、甌繡,樂清的黃楊木雕、細紋刻紙等初具產業規模;蒼南的工藝禮品市場發展較好;泰順葉蠟石資源豐富,等等。但總體上看,溫州工藝美術生產還處在小規模家庭作坊為主的階段,產業化水平不高,品牌建設力度不夠,叫得響的品牌較少。像東陽,一個金華的縣級市,主打雕刻藝術,以木雕、竹編為龍頭的工藝美術產業,是該市重點培育的優勢產業,目前全市有各類工藝美術企業3000多家,年產值近180億元。從業人員10萬多人,木雕產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另一方面是企業對品牌的推廣力度不夠。據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振興中國傳統工藝的目標、標準與策略研究》調研數據顯示,企業在品牌發展的重要性上有正確認識,但實際投入偏少,企業品牌推廣方面主要體現在經常參加非遺博覽會、文博會等各類展會;參加政府部門舉辦的國內文化交流活動等,少有企業通過建立推廣銷售平臺和與地方文化品牌共同發展的方式來建構品牌。
3.平臺的問題:工藝美術平臺建設相對滯后。一方面是對標省內城市的工藝場館建設,溫州存在較大差距。浙江以“三雕一塑”聞名于世,即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青田石雕和甌塑。其中,黃楊木雕和甌塑在溫州,但該市始終沒有建立一座全面、立體展示溫州百工發展源流、文化基因、技藝特色、歷代能工巧匠的百工專題博物館。反觀青田石雕博物館,2006年建成開放,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館藏400余件石雕作品與原石,是青田石雕歷史的縮影;2014年建起的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總建筑面積近2.6萬平方米,構成了一座木雕藝術殿堂。另一方面是溫州現有的傳統工藝美術平臺能級有限。2011年2月落成啟用的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樓,是溫州首個集科研、展示、創作、傳承為一體的工藝美術文化平臺。但大師樓位于老城區,場地狹小,容量有限,難以呈現溫州百工豐富的內涵,嚴重影響了百工文化的傳播效果。2018年由民間資本投資建設的非國有博物館溫州百工名家展示館,在資金支持、辦館方式和辦館質量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發展困難。
4.政策的問題:扶持政策支撐力度相對薄弱。一是政策體系不夠健全。2013年出臺的《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原則性意見多,其中《關于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輸血”即資金扶持、稅費減免的內容多,但“造血”即扶持從業人員、企業“強身健體”的政策偏少。二是資金扶持有限。2006年開始,溫州建立了工藝美術保護專項資金,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00萬元,對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項目進行補助。但近年來,工藝美術行業發展服務平臺專項資金越來越少,以市工美協會為例,2013以來年補助額度維持在30萬以內,與杭州市每年1000萬元、寧波市500萬元的財政扶持力度相比較,溫州市財政投入明顯不足,扶持項目偏少,扶持力度不大。三是獎勵政策對大師人才的吸引不夠。近年來國內許多城市在建設文化大市,推出各種力度非常大的優惠政策爭奪高端人才,溫州的政策對其他地市的工藝美術大師引進力度不夠,反觀其他地市對高端人才引進,如海南省國大師落戶獎勵500萬元,嘉興市國大師落戶獎勵260萬元,對大師的吸引力較大,造成溫州市人才外流情況存在。
三、對策建議
1.編制專項發展規劃??茖W合理的規劃關系到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方向,從頂層設計層面來看,建議市級層面要重視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專項規劃的編制,立足規劃,分解任務,形成每年度的工作推進計劃,落地實施。
2.健全人才培養機制。一是要著重加大對工藝美術大師這一中堅力量的培養。創造條件鼓勵從業人員參與不同層級的大師評定工作。二是要多途徑加大工藝美術人才隊伍培育。針對從業人才隊伍青黃不接的困境,一方面要鼓勵工藝美術大師帶徒授藝,這方面可以借鑒兄弟城市好的做法,如杭州市政府實行工藝美術“薪火傳承、大師帶徒計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每人帶5名徒弟,政府出錢資助給每位大師和學生,學制5年。另一方面,要著力優化完善以高等院校為龍頭,職業院校工藝美術專業為基礎,中小學普及教育為輔助的溫州工藝美術的教學體系,逐漸培養大批高水平、強技能、重實踐的人才隊伍。例如福州,專門成立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強化高層次人才培養,據有關部門統計,福建每年的工藝美術產值達500多億,從業人員達100多萬,其中企業領軍人物和技術人才大多出自該學院。
3.引導企業強工美品牌。一是鼓勵多創精品。工美大師要秉承“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神,傳承、提升溫州工藝美術的優秀技藝,做到作品樣式、風格的與時俱進,既要“陽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多出精品、珍品,既要滿足收藏需要,也要多出日用工藝制品,滿足大眾所需。二是注重融合發展。嘗試跨界融合創作,加快“工藝美術+文化旅游”、生活用品、城市禮品等的融合和推進,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各具特色、有區分度的“甌禮”文化IP。三是加大載體創設。溫州工藝美術不僅點上“開花”,更要規模集聚,建議不斷打響“溫州文博會”品牌,不斷壯大常態化展示窗口,類似在溫州五馬街區、南塘步行街布點的“無料書鋪”等多導入傳統工藝美術品。月光經濟中應增添更多的“工美”元素,市區公園路雖有“甌字號”非遺體驗的布點,但“小窗口”的營銷體驗,規模效應不足。要重視工藝美術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大體驗營銷力度、廣度,建議設立非遺文創中心,建設甌禮云端商城,推動工藝美術品的創新設計和網絡傳播。
4.不斷建強高能級平臺。一是注重提升壯大有形平臺。建議擴大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的展示、集聚、宣傳傳統工藝美術“窗口”的作用,建設成類似嘉興市長三角工藝美術研究院的高能級平臺。要多打造諸如泰順中國石雕小鎮等特色小鎮,考慮建設溫州百工博物館,搭建百工技藝展示交流的平臺。二是注重建設布局無形平臺。積極擁抱數字經濟,秉持“互聯網+工美”理念,積極推廣應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聯合宣傳推介、交易拍賣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功能,打造發展溫州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的互聯網平臺。三是注重借力導入第三方力量。“術業有專攻”,工藝美術大師專注作品創造,涉及到的包裝、營銷、展示、推廣等可借助專業的第三方力量運營。
5.強化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要提升政策的厚度。著重在工藝美術產業化發展、工藝美術產業融資幫扶、工藝美術保護傳承、對外宣傳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出臺強有力的支持配套政策,為溫州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和后盾保障。如廣東出臺了《潮州市促進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關于扶持我市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專門設立2000萬元規模的潮州工藝美術發展基金,用于推動該市工藝美術的相關產業促進政策支持、展會資金支持、人才培訓計劃、區域品牌宣傳等工作。二是要擴大政策的知曉度。涉及的扶持政策宣傳要到位,對從業群體、工美企業優惠政策進行廣泛普及,讓受眾了解,享受政策紅利。三是提高政策的兌現度。溫州已打造新版惠企政策“直通車”兌現系統,變傳統的“企業先申報、政府再審批”為“政府先模擬審批,再通知企業申報確認”,把惠企兌現“送上門”,涉及對工藝美術人員、企業的政策兌現,也應該提速提效,搭上“直通車”,讓工美從業人員、企業有滿滿的獲得感。
參考文獻:
[1] 耿鴻民.工藝美術發展機遇與挑戰[J].上海工藝美術,2019(01):8-10.
[2] 黎貝蓁.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策略探究[A].2020年教育創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2020):459-460.
[3] 劉永亮.互聯網時代工藝美術的產品延伸發展及運作模式探究.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8(04):40-43.
(作者單位:溫州木材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