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佩 覃程 倪虹 呂嘉誠 耿希峰
摘 要:探討孤獨癥兒童感覺統合能力是對粗大運動、精細活動以及適應能力的影響,以及感覺統合能力中不同維度(包括視覺平順、前庭識別、本體覺、觸覺以及聽覺)之間的關系研究,粗大運動、精細活動和適應能力之間的關系。選取2020年6月—2020年10月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保健科,收治2至5歲伴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孤獨癥兒童30例為研究對象,對其《兒童感覺統合能力評估量表》和《心理教育評定第3版》(PEP-3)的結果進行分析,分別從不同感覺統合能力的配對樣本檢驗,感覺統合能力、小肌肉、大肌肉、適應行為的描述統計,視覺平順、前庭識別、本體覺對小肌肉的回歸三方面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不同感覺統合能力之間存在差異,視覺平順落后于前庭能力的發展;聽覺落后于前庭辨別、本體覺以及觸覺能力的發展。(2)視覺平順、前庭辨別、本體覺和小肌肉相關。(3)視覺平順、前庭覺和本體覺可以預測該兒童的精細活動方面的發展水平。文章認為,孤獨癥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不等同于單純由兒童的粗大運動水平,更多地影響孤獨癥兒童的是精細活動能力,此外,對孤獨癥兒童的感統能力評估需要客觀全面,才能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目標和方案。
關鍵詞:孤獨癥 感覺統合能力 粗大精細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F127;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247-02
一、研究背景
(一)孤獨癥兒童
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組以社會交往障礙、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障礙,狹隘興趣、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以往稱廣泛性發育障礙(PDD)[1]。孤獨癥的患病率已經達到1/54[2]。其中,65%~90%的ASD兒童存在感覺統合失調[3]。ASD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在5個維度上,與粗大運動、精細活動及適應性能力的關系尤為重要。
(二)感覺統合能力
感覺統合是個體處理和整合從身體與環境中所獲得的感覺信息的能力,其中,感覺信息包括視覺、聽覺、觸覺、本體覺和前庭覺等[4][5][8]。2至5歲的ASD兒童感覺統合能力評估用《兒童感覺統合能力評估量表》,其評估內容主要包括視覺平順、前庭識別、本體覺、觸覺以及聽覺5個方面[4]。得分越高越好。
(三)粗大、精細以及適應能力
心理教育評定第3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Third Edition,PEP-3)包括認知(語言/語前)、語言表達、語言理解、大肌肉、小肌肉、模仿(視覺/動作)、情感表達、社交互動、行為特征——非語言、行為特征——語言10個方面,得分越高說明功能越好[6]。其中,大肌肉則代表粗大運動,小肌肉得分反應精細活動能力。行為特征—非語言與行為特征—語言主要代表適應性能力[6][7]。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選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保健科,收治2至5歲伴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孤獨癥兒童30例為研究對象,對其《兒童感覺統合能力評估量表》和《心理教育評定第3版》(PEP-3)的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三、結果
(一)不同感覺統合能力之間存在差異
對不同感覺統合能力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1。
根據表1可知,在感覺統合能力中,視覺平順與前庭識別存在顯著差異(t=-2.431,P<0.05)。而前庭識別、本體感覺、觸覺都與聽覺識別存在顯著的差異(t=-4.582,t=-2.206,t=-3.762)。對于ASD個體而言,感覺統合能力中,視覺平順落后于前庭能力的發展,并且前庭識別、本體感覺以及觸覺能力都優于聽覺識別,其中,不排除聽覺識別對其他能力的影響因素存在。
(二)視覺平順、前庭辨別、本體覺和小肌肉相關
通過各變量的平均數、標準差及相關矩陣,對感覺統合能力、小肌肉、大肌肉、適應性行為進行描述性統計及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
由表2可知,視覺平順、聽覺識別、前庭識別、本體感覺與觸覺彼此之間都呈顯著正相關,小肌肉、大肌肉與適應性行為彼此之間也都呈顯著正相關,而視覺平順、前庭識別、本體感覺和小肌肉呈顯著正相關。ASD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的幾個方面互相影響,存在整體發展的模式,并且,ASD兒童的精細活動、粗大運動以及適應行為三個方面水平的發展也互相關聯。簡而言之,從功能層面講,ASD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是一方面表現特別優秀,而某一方面又會特別低下,而且同時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能夠明顯表現出,各個能力之間緊密聯系。從參與活動的角度分析,ASD兒童的精細、粗大運動以及適應性能力都在相互促進的作用下提升。
小肌肉代表的精細活動能力與視覺平順、前庭識別以及本體覺均存在明顯的正相關,由此可以提示我們,ASD的精細活動能力的提高可以通過加強視知覺、改善前庭覺或者增加本體覺辨別能力的發展實現。
(三)視覺平順、前庭覺和本體覺可以預測該兒童的精細活動方面的發展水平
通過視覺平順、前庭識別、本體感覺對小肌肉的回歸分析,以小肌肉作為回歸分析的因變量,分別以視覺平順、前庭識別、本體感覺進行回歸分析,具體見表3。
表3結果表明,視覺平順、前庭識別和本體感覺都分別對小肌肉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回歸系數分別為0.613、0.642、0.864。ASD兒童的精細活動能力取決于該兒童的視覺平順、前庭識別和本體感覺能力的水平,并且,尤其是本體感覺對精細功能影響最大。通過感覺統合能力的評測,對于ASD兒童來說,視覺平順、前庭覺和本體覺的發展水平直接可以預測出該兒童在精細活動方面的發展水平。
四、討論
大多數家長或者部分治療師,往往從兒童的行走、蹦跳等大運動去預測該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水平,通過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均未見到大肌肉對感覺統合能力的預測[4],所以,在為兒童評測感覺統合能力時,不可以僅僅依賴粗大運動能力[8];ASD的精細活動能力不僅僅取決于本體感覺能力,同時與視覺平順、前庭能力均相關。所以,在干預層面,我們也要將兒童的各個感覺系統看為一個整體,在新視角下觀察其互相影響和促進等方面。比如,兒童在蕩秋千的同時(做好保護措施)可以拋接皮球,坐獨腳椅的同時可以用視覺追蹤移動的小球,在原地向上蹦跳時可以努力去頂頭上方懸著的皮球等。游戲中,可以利用兒童的優勢帶動劣勢,使其在兒童的精細活動、粗大運動以及適應行為三個方面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基金項目:佳木斯大學青年創新人才培養支持計劃項目(項目名稱:針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行為問題的小組式感覺統合干預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MSUQP2020027)。]
參考文獻:
[1] 占紅,白淑霞,王金堂.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21,13(02).112-116.
[2] 隨廣紅,孫凌.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11):198-200.
[3] 李改智,王文強.孤獨譜系障礙患兒的感覺特征[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6,16(001):21-23.
[4] 陳榮弟.兒童感覺統合能力評估的常見問題[J].現代特殊教育,2013(9):26-28.
[5] 孫敦科,楊曉玲.《心理教育評定量表中文修訂版C-PEP》修訂報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14(4):222-224.
[6] 王滔,蘇劉梅.粗大動作訓練改善自閉癥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行為的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9(10).107-113.
[7] 徐哲哲.大肌肉動作練習對3~4歲幼兒感知運動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8] 陳菲菲.體感游戲促進幼兒感知運動能力發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佳木斯大學康復醫學院;2.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劉曉佩(1983—),女,漢族,河南省安陽人,應用心理碩士研究生在讀,主管技師,研究方向:兒童感覺統合能力評估以及特殊兒童感覺統合干預領域;通訊作者:耿希峰(1972—),男,漢族,黑龍江通河縣人,碩士,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應用發展心理學。]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