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朝旭
摘 要:在生態文明建設價值觀的驅動下,各個地區都開始參與到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實踐中去,其目的就是希望可以依靠科學的舉措,使得國家濕地公園資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文章從這個角度入手,首先對國家濕地公園的價值進行歸結,在此基礎上總結當前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由此提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主要途徑,從而推動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進入到更加理想的狀態。
關鍵詞:國家濕地公園 公園建設 建設管理 主要途徑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294-02
濕地公園是自然保護體系中的重要節點,也是建設生態文明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因此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但是當前很多地方在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到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的持續發展,因此必須要以理性的視角去審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的價值
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是指本著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實現濕地資源合理利用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突出濕地的自然屬性,以發揮其公園效能。但是在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中,存在一部分違背自然濕地生態,使用人工景觀去替代自然景觀的做法,使得原本濕地生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國家濕地公園有著良好的科普宣教的效能,但是在很多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中并沒有看待其價值的發揮,僅僅依靠標牌的樹立、橫幅的設立、宣傳資料的發放,是難以引導宣教工作進入到深刻狀態的,在此背景下就需要矯正錯誤的認知,進行科學選址,做好合理分布,在此基礎上針對于不同的人群開展不同的宣教工作,這樣就可以使得科普宣教成為國家濕地公園的亮點。因此在新形勢下需要正確看待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問題。
二、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過程中,建設管理投入在不斷增加,相關的建設管理制度也不斷建立起來,但是從實際建設管理效果來看,很多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成績并不是很理想。對于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結,發現其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治理難度比較大,濕地公園分布不是很均勻,有的甚至呈現出帶狀或者點狀,牽涉到的鄉鎮比較多,有的部分河岸周邊都是村寨或者稻田,與居民生活生產活動的關聯性比較強,這樣就給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工作的開展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二是,在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的過程中,主要使用PPP模式來進行合作建設,實際投入資金量比較大,耗時比較長,任務量比較重,牽涉到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比較多。部分國家濕地公園還沒有進入到全面運營的狀態,實際的收入也不是很理想,但是科研監測環節需要消耗的費用比較多,此時需要政府進行扶持,減輕財務壓力。三是,人們對于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意識不是很理想。在實踐調研中,反饋很多人對于濕地的效能都不是很理解,濕地保護的政策認知也比較淺層次,這樣就難以將濕地保護納入到環保體系中去,此時人們就難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濕地資源保護中去,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效能也難以有效地發揮出來。
三、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主要途徑
前文提及到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可能是思想認知的問題,可能是實踐操作中的偏差,還有可能是建設管理投入的缺陷,這些都將對于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的持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徑,引導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進入到更加理想的狀態。
1.實現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環境的優化。實現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環境的優化,首先就需要引入完善的配套發展機制。在此環節需要關注:其一,需要高度重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訴求,建立工作領導小組,以此為組織架構,構建科學科普教育工作、濕地知識宣傳工作、濕地公園官方網站建設、濕地公園微信建設工作的行為主體;其二,尋找各個地方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契機,建立對應的合作機制,巧妙地將類似于PPP模式的方案融入其中,確保個人、集體都能夠參與到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的活動中去,由此緩解財政壓力,使得社會資金資源進入到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中;其三,高度關注真實體驗,引導民眾在體驗濕地公園管理和建設的過程中,增強感知,繼而確保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效益得到提升;其四,需要注意的是,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最好能夠做到經營和管理分開,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確保投資主體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并且對于建設方、投資方、受益方的經營管理建設職權進行界定,形成對應三位一體的新型經營管理制度架構,這樣可以為后續實際的經營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1]
2.堅持統籌規劃的基本原則。對于區域而言,國家濕地資源分布可能是不均勻的,有的甚至存在帶狀或者點狀的情況,此時就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上,秉持統籌兼顧的基本原則,做好對應濕地資源的規劃安排,這樣才能夠使得實際的濕地資源配置達到合理的狀態,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也進入到宏觀規劃的狀態。為實現上述的目標,還需要積極主動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在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實際特色,確保出具更加詳細的規劃建設方案,在此過程中濕地公園主管部門需要積極給予技術指導,確保規劃與實踐是融合的,還需要注意的是細則必須與總則是吻合的,繼而引導運營管理和監督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對于濕地公園紅線范圍內出現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需要嚴格問責,確保各級政府部門能夠嚴格依照規定參與進去,提出對應的意見和建議,避免出現破壞濕地的各種行為,這樣才能夠使得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進入到更加合規的狀態。[2]
3.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濕地公園保護管理制度。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必須能夠依照對應的法律法規來貫徹執行,這樣才能夠確保其管理的權威性,才能夠驅動濕地公園保護管理工作步入到更加理想的格局。在此方面需要做好的工作有:一是,強化立法,積極針對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問題,建立對應的法律法規,將其作為后續開展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基準,確保依靠法律手段保護有限的國家濕地資源;二是,在對應法律法規的框架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情況,積極形成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形成對應的配套制度,確保制度和辦法與法律吻合,引導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進入到合規的狀態;三是要對于各個部門在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中的責任和義務進行限定,使得其清晰了解之后,確??梢砸勒諏姆煞ㄒ巵碜龊米约旱谋韭毠ぷ?,這樣就避免出現各種相互扯皮或者推諉的情況。依靠上述的措施,濕地公園保護管理制度會引導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朝著更加持續性的方向發展和進步。[3]
4.高度重視濕地公園生態保護和恢復工作的開展。在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高度關注生態保護和恢復工作的開展。因為在建設和管理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破壞濕地生態的情況,此時就需要懂得尊重大自然的規律,堅持生態優先的基準,采取自然恢復手段,確保自然生態干擾程度能夠減到最小,比如積極以退化濕地修復方案來進行,這樣就可以使得生物群落的恢復和重建效果達到最好,由此使得生態系統的功能慢慢恢復。再者,需要對于地區自然生態系統特點進行調研,做好充分研判,分析對應植物群落結構的特點,找到其中規律,在此基礎上引入本土濕地植物,制定合理的演替方案,這樣也可以慢慢地引導濕地恢復到更加理想的狀態。很明顯,在上述各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有懂得濕地公園生態系統的人才,需要投入更加多的勘測檢驗費用,建立有效的研判機制,這樣才能夠確保生態保護和恢復工作達到多維度的效果。[4]
5.加大政府投入,形成完善的科研監測體系。在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的過程中,政府的投入始終是重頭,尤其在科研監測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更加需要發揮好政府的效能。在此環節需要將關注點放在:其一,積極采購科研監測設備和設施,形成科研監測中心,確保更多的科研人才能夠融入進去,關注此方面人才的培養,使更多濕地公園專業人才、科研院校專家參與進去,使得研討的機制得以建立。為了發揮智慧團的效能,還需要在濕地公園專業監測隊伍和科研院校之間形成交互機制,這樣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對應區域的水文生態、環境生態,并且獲取的是動態的數據信息,這些信息將為濕地建設工作、濕地公園管理工作、濕地保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5]其二,濕地公園專業監測隊伍和科研院校在建立合作機制的過程中,還需要形成健全的專項調查制度,確保在校的學生或者教師融入進去,這樣他們也可以有著更多社會實踐的機會,濕地公園科研檢測主體也會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6]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開展,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在此歷程中,首先需要樹立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的價值觀,繼而結合區域濕地資源分配情況,站在全局的角度來進行規劃,形成專業的建設和管理團隊,建立多元的投資機制,由此使得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展現出更加大的效用。
參考文獻:
[1] 楊超,王學雷,張青,石道良,張婷,姜劉志.湖北省國家濕地公園評估標準體系探討[J].濕地科學,2014(6):759-765.
[2] 王兆祁.淺談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與管理——以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為例[J].綠色科技,2014(12):105-106.
[3] 劉紅玉,李兆富,李玉鳳,林振山.基于生態約束與支撐作用的國家濕地公園生態可持續評估指標研究[J].資源科學,2015(04):805-814.
[4] 吳后建,但新球,舒勇,劉世好,黃琰.中國國家濕地公園:現狀、挑戰和對策[J].濕地科學,2015(03):306-314.
[5] 吳后建,但新球,舒勇,劉世好,黃琰,曹虹.國家濕地公園有效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應用[J].濕地科學,2015(04):495-502.
[6] 張志藝,朱惠琳.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的GIS管理實施探析[J].地理空間信息,2009(03):24-27.
(作者單位: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林場 青海烏蘭縣 817100)(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