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飛華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對學生“減負”“增效”的問題越來越引起學者及社會的關注。國家政策規定,小學低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形式的家庭作業,低年級的語文作業主要以朗讀、說話等口語類作業為主。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將合適的教育類App與小學低年級口語作業結合起來,不僅能讓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得到拓展,增加語文作業的內涵,還能提升作業的趣味性和創造性,作業完成的效果也能得到提升。本文針對此種狀況,立足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探索出幾種低年級語文口語作業的設計形式,以此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的有效性。
【關鍵詞】App;小學低年級語文;口語類作業設計
一、傳統口語類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因為小學低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形式的家庭作業,低年級的語文作業主要以朗讀、說話等口語類作業為主。朗讀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環節,然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往往需要課后進行朗讀和說話練習。以往教師布置了作業后,學生回家練習,那學生是否按要求完成教師布置的朗讀作業,教師并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朗讀情況,也很難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家長也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情況。此外,學生完成朗讀作業后,生生之間并不能互聽,也不能互相學習和促進。
二、精準指導,設計有針對性的朗讀訓練作業
“暢言曉學”App可以解決以上所有問題,此App是專為廣大小學生制作,軟件可以幫助學生更加趣味多元學習,幫助教師智能批改學生作答,幫助家長更好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情況。教師利用“暢言曉學”App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朗讀類作業。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學習拼音時,可以對學生進行聲母、韻母和拼讀音節的朗讀訓練,教師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掌握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朗讀作業。學生完成朗讀作業后,系統會根據學生朗讀的準確度自動打分,教師可以一眼看到全班學生的朗讀情況,有選擇性回聽得分低的學生的朗讀語音,及時發現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可以二次提交作業,學生作業完成的效果自然非常好。同時,也節省了教師的時間,教學效果自然高質、高效。
對于家長而言,使用“暢言曉學”App,非常方便掌握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學生的每一個發音都有單個的得分情況,還有本次作業完成情況的數據分析,幫學生找出弱項,這對于家長而言,無疑是攜帶了一個專業指導師在身邊。學生的錄音作業交上來后,學生之間可以互聽,教師也可以在學校選擇一段時間進行播放。聽到從班級電腦里傳出自己的聲音,學生很激動。他們興奮、期盼和緊張,聽得非常認真,有的還跟著錄音低聲地朗讀,并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有“再讀一次會更好”的愿望。聽完之后,師生開始賞評,要求說出剛剛讀得好在哪里?為什么?學生們各抒己見,興致勃勃。
以上只是以讀拼音的作業設計為例,對于字詞和短文的朗讀練習也同樣很方便操作,學生可以在每一次的朗讀訓練中清楚自己的得分情況,反復練習,不斷改進。也能在看到其他同學的得分情況后互相學習促進,不僅提升了作業完成的效率,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教師也從繁重的作業批改檢查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精力做一些創造性的教學研究工作,實現因材施教、精準教學。
三、讀說結合,設計個性化的口語表達作業
口語表達是貫穿整個小學生能力培養的主線,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實現語文交際工具最突出的特點,但是課堂上時間有限,學生能開口表達的機會不多,教師不可能實現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因此,借助“廣州智慧閱讀”App,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與能力水平相當的口語練習作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廣州智慧閱讀平臺”是面向廣州市中小學生開發的移動網絡閱讀服務平臺,為了提升中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中小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廣州市教育局要求所有中小學生登錄“廣州智慧閱讀平臺”進行閱讀學習。因此,教師借助此平臺布置閱讀與口語表達的作業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平臺上可利用的閱讀資源也相當豐富。
如,學生學完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老鼠嫁女》的故事后,學生學會了如何聽故事、講故事。教師布置學生回家聽故事讀故事,并在“廣州智慧閱讀”平臺上,發布自己閱讀的故事書目和內容,再用錄音或者音頻的形式發布自己講的故事,同學之間可以聽到對方講的故事,還能發布評價,給與同學建議和鼓勵。
另外,教師可以根據課文教學內容進行相關的閱讀拓展和語言拓展練習,如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寓言故事單元,教師布置學生閱讀其它中國寓言故事,并在App上把故事講給同學聽,(下轉第19版)? ? ? ? (上接第18版)全班同學互相分享、交流、點評,聽、說、讀的能力都能得到鍛煉。教師和家長給與針對性指導,口頭表達能力不斷提升。
四、聯系生活,設計有創造性的口語交際作業
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表達提供了活水源泉,因此,我們可以在“廣州智慧閱讀”平臺上布置與學生生活相關的閱讀任務和交際話題,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如,在中國傳統節日之際,布置學生閱讀與節日相關的故事和古詩,然后講述自己讀過的故事,誦讀相關的古詩,再分享自己與家人是如何度過這個節日的。在學校開展“體育節、英語節、科技節、閱讀節、藝術節”這些節日后,學生可以在App上分享自己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在此次活動中的收獲。教師聽到學生的音頻分享后,可以直接在線上進行指導,也可以等學生回校后做出恰到好處的指導。把閑聊的時間也變成學生個性化的語言的訓練場,如此的作業形式,學生不僅不會覺得有壓力,還興趣盎然,效果自然就好了。
以上是端午節作品,圖一學生分享親子制作龍舟過程的圖片,并講述制作過程,圖二分享學生端午節的書法作品。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長陪學生一起閱讀與抗擊疫情的相關書籍,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
五、App在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中的運用建議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移動互聯網的普及,App應運用與小學語文作業布置有著廣泛的發展空間,使傳統的語文作業煥發出生氣。同時,運用App輔助教學和布置作業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App的便利及時、智能共享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分清主次,課堂才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App的使用只是輔助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此外,使用電子產品時,一定要控制好時間,切勿長時間看著電子屏幕,要養成健康用眼的好習慣。新媒體時代下。小學生認知水平和辨別能力都不成熟,自控能力也有限。因此,家長和教師需要在學生使用App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引導,加強監管。
[本文系廣州市南沙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21年度)“App在小學語文低年段作業設計中的應用探索與實踐”(編號:NSKY202121)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郭睿.小學低年級語文體驗式作業設計藝術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15.
[2]唐仕文,陳利紅,沈建波.以活動為載體,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實施[J].教師.2011(16):28.
[3]童國芳.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命題的個性化設[J].黑龍江教育:小學版.2016(7):64-65.
[4]王善賓.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的作用[J].中小學電教:探索與實踐,2016(4).
[5]邱岑.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作業設計案例及反思[J].現代教學,2016(1):95-96.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