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柳欣



【摘要】寫人作文既是小學高年段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學生常面臨能寫但寫不好的局面,或無從下筆,或缺乏條理,或缺乏寫作素材等。面對學生的種種寫作困難,教師往往無法給出具體的指導方法,也缺乏有效的策略組織學生互相學習,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作為一線教師,筆者利用信息化手段,結合線上教學,經過三次打磨、刪改,將《形形色色的人》習作教學錄制成微課,助力習作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物描寫;微課;習作
一、主題與背景
教師對編排教材應有清晰系統的了解,關注教材目標的整體性,教學時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部編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形形色色的人”是繼三年級上下冊“猜猜他是誰”“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及四年級下冊“我的自畫像”之后的進一步集中指向于寫人的習作單元,旨在讓學生通過訓練,探究如何寫清楚人物的特點,并學習刻畫人物特點的方法?;诓烤幇娼炭茣木幣潘悸?,作為教師,應整體觀照教材體系,增強整體教學意識,圍繞目標,循序漸進開展教學。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地表現一個人的特點。”同時也是本單元習作的重難點部分。筆者經過反復閱讀這一單元的課文,發現本單元出現的人物描寫的方法,不外乎就是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側面描寫;單元中出現的人物特點也很鮮明:小嘎子聰敏,祥子挺脫壯實,嚴監生愛財如命,刷子李技藝高超……但此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縈繞在筆者心中:讀懂容易,寫好難。根據以往的作文教學經驗,學生在描寫人物方面,往往會缺乏細節。比如,要寫一個同學跑得很快,學生可能會寫到“他跑起步來像一支離弦的箭?!钡窃偕钊氲募毠潊s沒有了,這樣的寫作是蒼白無力的。筆者要怎么去指導學生“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地表現一個人的特點”呢?
思前想后,筆者設計了本課教學設計的第一稿。在突破重難點時,筆者把第四個環節設計成“回顧寫作方法”,第五個環節設計成“巧妙構思”?!盎仡檶懽鞣椒ā币簿褪窃诮虒W時,選取本單元每一課的人物描寫的經典片段,回顧片段中描寫人物的方法,通過教師點評來體會這些方法的好處和作用。而“巧妙構思”環節則是對作文的整體布局進行布局,從設置題目到巧妙結尾,全都指點一下。
設計好后,筆者進行了第一次試講,教研組的教師對本課進行了點評。
二、第一次試講
(一)情境與描述
筆者把本節課設計成了六個環節,分別是:一、猜猜他是誰;二、抓住人物特點;三、明確寫作要求;四、回顧寫作方法;五、巧妙構思;六、作業布置。
試講時,筆者由“猜人物”游戲導入,讓學生判斷出示的三句話中的人物分別是誰。這樣做,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明白“要知道所寫人物是誰,必須把人物特點寫清楚”。接著,筆者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特點,列舉了人物的一些特點給學生參考,告訴他們:寫生活中的人,就必須抓住這個人最鮮明的特點。而講到“明確寫作要求”這一環節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出示了課本中的習作要求,讓學生圈畫出重要信息;再讓學生說說從這段文字當中把握住了什么;最后舉例子,選取典型實例,由學生錄視頻回答。到這里為止,試講的過程都是比較順暢的。
接著就到了“回顧寫作方法”這一環節了。筆者先把常見的人物描寫方法列了出來,接著就是一課一課來復習。從《摔跤》一直到習作例文的兩篇例文,都被筆者挑出了選段來說明它們使用的人物描寫方法。這時候,筆者發現:試講這一部分似乎用了較長的時間,莫名地感到心虛;而到了“巧妙構思”這個環節時,筆者分別用了“巧設題”“巧開篇”“巧用好詞”“巧結尾”這四個小環節,每個小環節內都通過舉例子對寫作方法進行示范。試講到這個環節時,筆者有點沾沾自喜,覺得自己這樣的安排很全面,顧及到了寫作能力薄弱的一類學生。
(二)問題與討論
1.教研組支招
“回顧寫作方法”這一環節太過于累贅,耗去了很多時間,而效果卻僅僅停留在認識層面,對學生并沒有很有效的指導。這一環節確實需要幫助學生復習人物描寫方法,但是應該點到為止,沒必要每一課都摘抄一個片段、教師再對每個片段進行講解說明。而“巧妙構思”這個環節并不能幫助解決本課的重難點,且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并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這樣從開頭到結尾每一個環節都安排出來,顯得畫蛇添足了。
2.筆者的反思
教研組的建議,令筆者頓時如醍醐灌頂。反思備課的過程,發現最大的問題正是在于筆者光想著“顧大局”而忽略了“重難點”,在“回顧寫作方法”后,并沒有及時進行小練習或者小練筆,讓學生把課文的理論踐行到實操中來。這也是筆者覺得“心虛”的關鍵原因。于是,筆者按照這樣的想法改了教學設計。
三、第二次試講
(一)情境與描述
這一次,筆者把教學設計精簡成五個環節,分別是:一、猜猜他是誰;二、明確寫作要求;三、寫法回顧;四、初試身手;五、作業布置。其中,環節三“明確寫作要求”和環節四“初試身手”是本節課的重難點部分。其中,環節二“寫法回顧”的修改如下:
1.對“寫法回顧”環節進行修改
(1)《摔跤》原來的選段是“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边@一課換了一個更有代表性的片段,“兩個人走馬燈似地轉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揪在了一起。這一來,小嘎子可上了當:小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么推拉拽頂,硬是扳他不動。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小胖墩兒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p>
(2)《刷子李》的選段中,原來是“①曹小三當然早就聽說過師傅那手絕活,一直半信半疑,這回非要親眼瞧瞧。②曹小三最關心的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③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成嚴。④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師傅露餡兒了,他不是神仙,往日傳說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⑤那白點原來是一個小洞!剛才抽煙時不小心澆的。里邊的白襯褲打小洞透出來,看上去就跟粉漿落上去的白點一模一樣!”這節課直接用幾個詞語代替,簡述曹小三的心理變化歷程:半信半疑——不可思議——五體投地——不明所以——恍然大悟。這樣可以直達主題,又不占用太多時間。
(3)《我的朋友容容》里長長的對話也刪減成三四句。試講時,在“寫法回顧”環節,筆者的點評變得更有指向性,如,“連續的動詞除了寫出兩人激烈的摔跤外,還準確地凸顯了人物的特點,塑造出一個機靈、不服輸的小嘎子及沉穩老練的摔跤能手胖墩兒?!薄斑@段話把小守門員的外貌寫得細致、具體,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個盡職盡責的守門員?!薄?/p>
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些方法的印象,筆者對每一種人物描寫都進行了介紹,如,“好的外貌描寫能展現人物性格。因此,在運用外貌描寫時,不用面面俱到,要抓住其最顯著的特征來進行描寫?!薄巴ǔUf‘綠葉襯紅花’,側面描寫往往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寫人物時可以利用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性格。寫時,可以先寫人物事件,再添加上周圍人的反應,或者景物襯托等?!?/p>
(二)問題與討論
1.教研組支招
“回顧寫作方法”這一環節,每個方法后面都進行詳細的介紹,這個設計不太恰當。一方面這些語句太過于概念化,學生可能不但聽不懂,還會越來越糊涂;另一方面,這樣講述占用太多時間,學生容易疲憊,削弱線上學習的效果。
而“初試身手”這個環節寫《愛嘮叨的媽媽》的典型事例,示范寫出來的文段并不覺得里面的媽媽很“嘮叨”,建議換個例子。
2.筆者的反思
一節課的內容在精不在多,且設計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情,概念性的內容不太適合五年級的學生,因此要刪減或換成通俗易懂的字眼。同時,寫作課中,作為“范文”“示范”等練習部分,內容一定要過關,要符合主題,否則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誤導。經過第二次教研和反思,筆者再次修改了教學設計。
四、第三次錄課
(一)情境與描述
這一次,筆者刪掉了“寫法回顧”中多余的概念性講解,只保留講解人物描寫方法的作用?!俺踉嚿硎帧辈糠謩t改成了:
這次的事例不僅更能凸顯“嘮叨”的特點,還加入了修改指導,這樣就進一步指導了學生“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地表現一個人的特點?!?/p>
五、詮釋與研究
作文指導課上,教師一般都會告訴學生“要抓住人物外貌”“要介紹人物特點”“要通過具體事例表現這個人的精神品質或突出特點”,表面上看,要求清楚,要點明確。然而,正是這看似簡單的寫人“套路”套住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小學生的優秀習作是大多教師“導”出來的,這個“導”必須是“理論與實踐并存”,需要教師“導興趣——導材料——導寫法”。寫人也一樣,教師要發揮自己“導”的技巧,既要“導”描寫人物的方法,導出思考寫作的思維:在寫清楚一個人的特點時,怎么思考;還要“導”練筆:寫的原因和好處是什么,還可以怎么修改……這樣的寫作指導,才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參考文獻:
[1]劉春花.活用資源,學習描寫“形形色色的人”[J].生活教育,2020(5):76-79.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