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區域數字產業發展的測度與分析

2022-04-19 04:02:46毛豐付
河南社會科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差異發展

李 言,毛豐付

(浙江工商大學 經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正在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根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公布的數據,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從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20 年的39.2 萬億元,占GDP 比重也由2005年的14.2%提升到2019 年的38.6%。從內部結構看,2020年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7.5萬億元,占數字經濟的19.1%,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1.7萬億元,占數字經濟的比重達80.9%①。

數字經濟是一種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更高級的經濟形態[1],它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數據為生產要素,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2]。現有研究大多關注整體視角,對數字經濟核算范圍進行界定,且偏向于宏觀經濟統計層面,并對其所產生的經濟效應進行分析。許憲春和張美慧通過界定數字經濟核算范圍,構建核算框架對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和總產出等指標進行了測算[3]。戚聿東等選取互聯網普及率、電話普及率、長途光纜線路長度、郵電業務總量作為互聯網和電信業的代理指標,選取軟件業務收入作為軟件業的代理指標,選取快遞業務收入、網上零售額、快遞業務量作為電商零售業發展的代理指標,選取專利申請授權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數作為科學技術業的代理指標,用以上10個代理指標共同衡量數字經濟發展[4]。關于數字經濟的經濟效應,相關研究也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比如關注數字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5-6]、經濟效率[7-8]和產業結構升級[9-10],多數研究肯定了數字經濟發展有助于推動經濟發展。

與現有研究不同,本文利用企業層面數據,從數字產業化視角切入,對數字硬件產業、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進行測算研究,嘗試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視角。從相互聯系的角度看,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是數字硬件產業和數字軟件產業發展的前提,數字硬件產業發展為數字軟件產業發展提供設備支撐,數字軟件產業發展是數字硬件產業實現價值創造的主要途徑。除此之外,本文創新地基于微觀企業活動,篩選出合適的企業樣本,利用企業數量變動衡量中國數字產業發展水平,并結合泰爾指數和偏離度指數分析方法對各地區的數字產業發展水平進行分析,根據所得結論為數字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處理

本文參考毛豐付和張帆(2021)的處理方式構建數字產業化發展指標,數據源于全國工商企業大數據,共進行了三個階段的處理:第一階段,首先根據《浙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統計分類目錄》整理出經營范圍關鍵詞,然后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從工商注冊企業中初步篩選出相關企業,最后根據企業名稱和行業門類對初篩樣本進行優化,共得到441 萬家企業,該階段的數據主要來自企研數據科技。第二階段,根據企業經緯度,使用百度地圖API逆地理編碼功能補充企業所在省、市、縣(區)等信息,并利用企業名稱、注冊地址進行二次檢驗。第三階段,剔除數據異常和缺失樣本,然后從中篩選出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數字經濟企業,共得到439萬家企業,以此作為本文的研究樣本。將企業數據匯總到省級層面,具體得到數字經濟企業總量和新增企業數量,利用新增企業數量與企業總量之比得到數字企業成長率。為了將產業異質性因素納入分析框架,本文將數字產業劃分為數字硬件產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子信息機電制造業和專用電子設備制造業)、數字軟件產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及其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數字內容及其服務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

(二)泰爾指數

借鑒聶長飛和簡新華(2020)的處理方式,采用泰爾指數分解的方式將數字硬件產業、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的總體差異分解為地區內差異和地區間差異,并進一步分析三大地區數字產業發展的總體差異。具體公式為:

式(1)中,T表示數字產業成長率的總體差異泰爾指數,其大小介于[0,1]之間,該值越小,表明數字產業發展總體差異越小。式(2)中,Tj分別表示三大地區(j=1,2,3)的數字產業成長率的總體差異泰爾指數,i 表示省份,n 表示全國省份總數,nj分別表示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省份數量,xi表示省份i 的數字產業成長率加1,之所以加1主要是保證當成長率為負值或缺失值時,也能計算出泰爾指數,xij表示地區j 內省份i 的數字產業成長率加1,ave_x 和ave_xj分別表示全國數字產業成長率加1后的均值和地區j 數字產業成長率加1 后的均值。式(3)中,數字產業成長率的泰爾指數進一步分解為地區內差異泰爾指數Tw和地區間差異泰爾指數Tb。

借鑒李言等(2018)的處理方式,采用偏離度指數分析數字產業發展與經濟規模之間的關系。具體公式為:

式(4)中,agg_xj表示區域j 內所有省份加權得到的數字產業成長率;θi為省份i的數字產業成長率加權變量,即總產出占比;xi為省份i 的數字產業成長率;ave_xj表示區域j 內所有省份的數字產業成長率均值;dev_xj表示區域j 的數字產業成長率偏離度指數。如果數字產業成長率偏離度指數大于0,意味著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數字產業發展程度越高;如果偏離度指數小于0,意味著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數字產業發展程度越低。前一種情形可以看作具有領先式發展特點,后一種情形可以看作具有追趕式發展特點。

三、數字產業發展測算結果分析

(一)基本分析

本文主要從分省和分地區兩個角度切入,結合中國互聯網發展階段,對不同階段數字硬件產業和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均值進行分析。其中,分地區主要是指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區②。

首先,分析數字硬件產業情形。根據表1,從整個時間段各省份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均值的大小看,除了北京,其他省份的均值都大于10.00%,表明數字硬件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其中,青海的均值最大,為18.50%,北京的均值最小,為7.20%。分時間段看,在互聯網1.0 時代,寧夏的均值最大,為20.77%,甘肅的均值最小,為11.17%,前者是后者的1.86倍;在互聯網2.0時代,青海的均值最大,為20.68%,北京的均值最小,為7.25%,前者是后者的2.85 倍,差異有所擴大;在互聯網3.0 時代,青海的均值最大,為17.51%,北京的均值最小,為3.54%,前者是后者的4.95 倍,差異進一步擴大;在互聯網4.0 時代,西藏的均值最大,為29.74%,北京的均值最小,為1.32%,前者是后者的22.53倍,差異進一步擴大。從變動趨勢來看,互聯網2.0 時代相對于互聯網1.0時代,只有9個省份的均值有所上升,其他22個省份的均值有所下降;互聯網3.0時代相對于互聯網2.0 時代,則只有貴州和寧夏的均值有所上升,其他28 個省份的均值有所下降,甘肅的均值保持不變;互聯網4.0時代相對于互聯網3.0時代,有27 個省份的均值都有所上升,只有北京、上海、浙江和青海的均值有所下降。將不同階段聯系起來看,沒有哪個省份的均值始終處于上升過程,而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均值則始終處于下降過程。以上結果表明,在考察期內,數字硬件產業以較快速度成長,企業數量增長率在多數情形下都大于10%,但發展的區域差異越來越大,主要體現在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異。另外,在互聯網4.0時代,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出現了普遍的提升。

表1 省域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

根據圖1,從三大地區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均值的大小看,沒有哪個地區一直是均值最大或最小的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出現最大值的次數相等且多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出現最小值的次數最多。從變動趨勢來看,三大地區的均值大致呈現兩輪先降后升的趨勢,尤其是進入21 世紀以來,經歷了一輪明顯的先降后升的變動過程,轉折點出現在互聯網3.0 時代和互聯網4.0 時代交界處。從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看,1994 年,東部地區均值為17.98%,中部地區均值為16.15%,西部地區均值為15.00%;到了2018 年,東部地區均值為11.37%,中部地區均值為18.20%,西部地區均值為19.31%。該結果表明,盡管三大地區都出現了兩輪下降過程,但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期末值都大于期初值。以上結果表明,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在互聯網4.0時代進入穩步上升階段,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區的企業數量增長率已經超過了期初水平,東部地區則依然低于期初水平。

圖1 三大地區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

接下來分析數字軟件產業情形。根據表2,從整個時間段各省份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均值的大小看,所有省份的均值都大于18.00%,表明數字軟件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企業數量增長率快于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其中,上海的均值最大,為24.35%,甘肅的均值最小,為18.55%。分時間段看,在互聯網1.0 時代,上海的均值最大,為29.55%,甘肅的均值最小,為15.66%,前者是后者的1.89 倍;在互聯網2.0 時代,新疆的均值最大,為28.46%,海南的均值最小,為18.12%,前者是后者的1.57 倍,差異有所縮小;在互聯網3.0 時代,重慶的均值最大,為19.83%,新疆的均值最小為9.69%,前者是后者的2.05 倍,差異有所擴大;在互聯網4.0 時代,浙江的均值最大,為34.76%,內蒙古的均值最小,為21.60%,前者是后者的1.61 倍,差異有所縮小。從變動趨勢來看,互聯網2.0 時代相對于互聯網1.0 時代,有21 個省份的均值有所上升,有9 個省份的均值有所下降,天津的均值保持不變;互聯網3.0 時代相對于互聯網2.0 時代,沒有省份的均值有所上升,所有省份的均值都有所下降;互聯網4.0 時代相對于互聯網3.0 時代,所有省份的均值都有所上升,沒有省份的均值有所下降。將不同階段聯系起來看,沒有哪個省份的均值始終處于上升過程或下降過程。以上結果表明,在考察期內,數字軟件產業以較快速度成長,且每個階段企業數量增長率的最大值高于數字硬件產業。另外,在不同互聯網時代,均值變動趨勢明顯,比如在互聯網3.0 時代全部呈下降趨勢,而在互聯網4.0 時代全部呈上升趨勢。

表2 省域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

根據圖2,從三大地區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均值的大小看,沒有哪個地區一直是均值最大或最小的地區,東部地區出現的最大值次數最多,西部地區出現最小值的次數最多。從變動趨勢來看,三大地區的均值大致呈現兩輪先升后降的趨勢,其中,第一輪變動持續時間更長,且同樣橫跨互聯網前三個時代,第二輪變動則主要出現在互聯網4.0時代。從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看,1994年,東部地區均值為18.28%,中部地區均值為11.38%,西部地區均值為12.45%;到了2018 年,東部地區均值為28.00%,中部地區均值為27.40%,西部地區均值為23.64%。該結果表明,盡管三大地區都出現了兩輪下降過程,但上升過程的變動幅度更大,尤其是在第二輪變動過程中,所以,三大地區的期末值都大于期初值。以上結果表明,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在不同互聯網發展時代呈現不同的變動規律,進入互聯網4.0 時代以來,上升的幅度更大,重新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圖2 三大地區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

最后,分析數字基礎設施產業情形。根據表3,從整個時間段各省份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均值的大小看,所有省份的均值都大于19.00%,表明數字基礎設施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企業數量增長率快于數字硬件產業和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其中,浙江的均值最大,為27.33%,海南的均值最小,為19.32%。分時間段看,在互聯網1.0 時代,青海的均值最大,為40.23%,吉林的均值最小,為20.05%,前者是后者的2.01倍;在互聯網2.0 時代,吉林的均值最大,為29.14%,湖南的均值最小,為16.21%,前者是后者的1.80倍,差異有所縮小;在互聯網3.0 時代,重慶的均值最大,為18.82%,黑龍江的均值最小為8.15%,前者是后者的2.31倍,差異有所擴大;在互聯網4.0時代,浙江的均值最大,為32.10%,北京的均值最小,為12.09%,前者是后者的2.66倍,差異進一步擴大。從變動趨勢來看,互聯網2.0時代相對于互聯網1.0時代,只有2個省份的均值有所上升,其他省份的均值有所下降;互聯網3.0時代相對于互聯網2.0時代,沒有省份的均值有所上升,所有省份的均值均有所下降;互聯網4.0時代相對于互聯網3.0時代,除了北京的均值有所下降,其他省份的均值都有所上升。將不同階段聯系起來看,沒有哪個省份的均值始終處于上升過程或下降過程。以上結果表明,在考察期內,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以較快速度成長。另外,在不同互聯網時代,均值變動趨勢明顯,比如在互聯網2.0時代和3.0時代大多數省份的均值呈下降趨勢,而在互聯網4.0時代大多數省份的均值呈上升趨勢。

表3 省域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

根據圖3,從三大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均值的大小看,沒有哪個地區一直是均值最大或最小的地區,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出現的最大值次數相同,西部地區出現最小值的次數最多。從變動趨勢來看,三大地區的均值大致呈現兩輪先升后降的趨勢,其中,第一輪變動持續時間更長,且同樣橫跨互聯網前三個時代,第二輪變動則主要出現在互聯網4.0時代。從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看,1994年,東部地區均值為26.14%,中部地區均值為16.93%,西部地區均值為17.15%;到了2018年,東部地區均值為24.49%,中部地區均值為23.19%,西部地區均值為20.59%。該結果表明,盡管中部和西部地區都出現了兩輪下降過程,但上升過程的變動幅度更大,尤其是在第二輪變動過程中,所以,兩大地區的期末值都大于期初值。以上結果表明,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在不同互聯網發展時代呈現不同的變動規律,進入互聯網4.0時代以來,上升的幅度更大,重新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圖3 三大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通過對數字經濟不同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基本分析,從總體看,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最快,數字硬件產業發展最慢。從變動趨勢看,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經歷了兩輪先降后升的變動過程,而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則經歷了兩輪先升后降的變動過程。

(二)泰爾指數分析

由于泰爾指數分析屬于宏觀層面分析,所以本文接下來利用泰爾指數對全國層面數字產業發展的總體差異、地區內差異和地區間差異進行分析,之后再對三大地區數字產業發展的總體差異進行分析。

首先,分析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泰爾指數情形。根據圖4,從全國層面的分解結果看,地區內差異是導致總體差異的主要因素,且其變動趨勢也與總體差異更加接近。從期初值和期末值大小看,1994 年,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總體差異指數、地區內差異指數和地區間差異指數分別為0.00131、0.00125 和0.00006,地區內差異占比為95%,地區間差異占比為5%;到了2018 年,三種差異指數分別上升至0.00178、0.00130 和0.00048,地區內差異占比下降至73%,而地區間差異占比上升至27%。進一步從三大地區層面看,根據圖4,沒有哪個地區的總體差異始終是最大值或最小值,但西部地區出現最大值的次數最多,為23次,中部地區出現最小值的次數最多,為15 次。從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看,1994 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數字硬件產業成長率的總體差異指數分別為0.00021、0.00078 和0.00255;到了2018 年,三大地區總體差異指數分別為0.00107、0.00044 和0.00205,東部地區總體差異有所擴大,中部和西部地區總體差異有所縮小。結合前文對泰爾指數的定義,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區域總體差異有所擴大,尤其是進入互聯網4.0 時代以來。由于地區內差異反映的是地區內各省份之間的差異,而地區間差異反映的是三大地區之間的差異,故上述結果表明,地區內部各省份之間的差異更加明顯,且主要是由西部地區總體差異所致。

圖4 全國以及三大地區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泰爾指數

其次,分析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泰爾指數情形。根據圖5,從全國層面的分解結果看,與數字硬件產業結果相同,軟件產業地區內差異是導致總體差異的主要因素,且其變動趨勢也與總體差異更加接近。從期初值和期末值大小看,1994 年,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總體差異指數、地區內差異指數和地區間差異指數分別為0.00105、0.00070和0.00035,地區內差異占比為67%,地區間差異占比為33%;到了2018 年,三種差異指數分別下降至0.00074、0.00061 和0.00013,地區內差異占比上升至84%,而地區間差異占比下降至16%。進一步從三大地區層面看,根據圖5,沒有哪個地區的總體差異始終是最大值或最小值,但西部地區出現最大值的次數最多,為11 次,中部地區出現最小值的次數最多,為14 次。從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看,1994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總體差異指數分別為0.00074、0.00025 和0.00097;到了2018 年,三大地區總體差異指數分別為0.00072、0.00031 和0.00071,中部地區總體差異有所擴大,東部和西部地區總體差異有所縮小。以上結果表明,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區域總體差異有所縮小,且從分解結果看,地區內部各省份之間的差異更加明顯。

圖5 全國以及三大地區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泰爾指數

再次,分析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泰爾指數情形。根據圖6,從全國層面的分解結果看,與前面兩種數字產業結果相同,基礎設施產業地區內差異是導致總體差異的主要因素,且其變動趨勢也與總體差異更加接近。從期初值和期末值大小看,1994 年,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總體差異指數、地區內差異指數和地區間差異指數分別為0.00287、0.00222 和0.00065,地區內差異占比為77%,地區間差異占比為23%;到了2018年,三種差異指數分別下降至0.00097、0.00087 和0.00010,地區內差異占比上升至90%,而地區間差異占比下降至10%。進一步從三大地區層面看,根據圖6,沒有哪個地區的總體差異始終是最大值或最小值,但東部地區出現最大值的次數最多,為9次,中部和西部地區出現最小值的次數相同,均為8 次。從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看,1994 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總體差異指數分別為0.00212、0.00099 和0.00315;到了2018 年,三大地區總體差異指數分別為0.00131、0.00048 和0.00072,三大地區總體差異都有所縮小。以上結果表明,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區域總體差異有所縮小,且從分解結果看,地區內部各省份之間的差異更加明顯。

圖6 全國以及三大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泰爾指數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從數字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泰爾指數分解的分析結果看,數字硬件產業的區域差異有所擴大,而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的區域差異都有所縮小,且地區內差異是導致區域差異的主因。從分地區看,就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而言,東部地區總體差異有所擴大,中部和西部地區總體差異有所縮小;就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而言,中部地區總體差異有所擴大,東部和西部地區總體差異有所縮小;就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而言,三大地區總體差異都有所縮小。

(三)偏離度指數分析

與泰爾指數相似,偏離度指數分析也是宏觀層面分析,所以本文重點對三大地區數字產業發展的偏離度指數進行分析,探討數字產業發展與經濟規模之間的關系。

首先,分析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偏離度指數情形。根據圖7,沒有哪個地區的偏離度指數始終大于0或者始終小于0,東部地區偏離度指數大于0 的情形最多,西部地區偏離度指數小于0 的情形最多。從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看,1994 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數字硬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偏離度指數分別為0.0019、0.0105和0.0243,三大地區均為正向偏離;到了2018 年,三大地區偏離度指數分別為0.0118、0.0050 和-0.0122,東部和中部地區為正向偏離,西部地區則為負向偏離。進入互聯網4.0時代之后,東部地區始終保持正向偏離,中部地區由負向偏離轉為正向偏離,西部地區始終保持負向偏離。結合前文對偏離度指數的定義,從總體上看,東部地區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也是數字硬件產業發展越快的省份,而西部地區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則是數字硬件產業發展越慢的省份。

圖7 三大地區數字硬件產業偏離度指數

其次,分析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偏離度指數情形。根據圖8,沒有哪個地區的偏離度指數始終大于0或者始終小于0,中部地區偏離度指數大于0 的情形最多,東部地區偏離度指數小于0 的情形最多。從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看,1994 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數字軟件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偏離度指數分別為-0.0110、0.0067 和0.0249,東部地區為負向偏離,中部和西部地區均為正向偏離;到了2018 年,三大地區偏離度指數分別為-0.0012、0.0002 和0.0142,東部地區依然為負向偏離,中部和西部地區則依然為正向偏離。進入互聯網4.0 時代之后,三大地區都以正向偏離為主。以上結果表明,從總體上看,東部地區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是數字軟件產業發展越慢的省份,而中部地區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則是數字軟件產業發展越快的省份。

圖8 三大地區數字軟件產業偏離度指數

再次,分析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偏離度指數情形。根據圖9,沒有哪個地區的偏離度指數始終大于0或者始終小于0,中部地區偏離度指數大于0的情形最多,東部地區偏離度指數小于0的情形最多。從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看,1994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數字軟件產業成長率的偏離度指數分別為-0.0219、0.0102 和0.0439,東部地區為負向偏離,中部和西部地區均為正向偏離;到了2018 年,三大地區偏離度指數分別為0.0013、-0.0008 和0.0122,東部和西部地區為正向偏離,中部地區為負向偏離。進入互聯網4.0 時代之后,三大地區同樣都以正向偏離為主。以上結果表明,從總體上看,東部地區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是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越慢的省份,而中部地區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則是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越快的省份。

圖9 三大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產業偏離度指數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從數字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偏離度指數的分析結果看,不同地區數字產業偏離度呈現不同的特點。就數字硬件產業發展而言,東部地區呈現領先式發展特點,即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是數字硬件產業發展越快的省份;西部地區則呈現追趕式發展特點,即經濟規模越小的省份是數字硬件產業發展越慢的省份。就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而言,中部地區呈現領先式發展特點,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是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發展越快的省份;東部地區呈現追趕式發展特點,即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是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越慢的省份。

四、結論與建議

有的研究主要從數字經濟整體視角展開,并使用宏觀層面數據展開對數字經濟的測度和分析,本文則從分解視角切入,基于企業微觀數據,篩選出合適的符合數字產業發展特征的企業數據,通過處理后得到各省份數字硬件產業、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指標,以此衡量不同類型數字產業發展程度,并利用泰爾指數分析了數字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利用偏離度指數分析了數字產業發展與經濟規模之間的關系,通過以上分析總結中國數字產業化發展的特征。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

首先,中國數字產業發展保持較高水平。從數字產業企業數量增長率的基本情況看,數字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其中,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最快,數字硬件產業發展最慢。分地區看,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數字硬件產業相較于東部地區發展更快,東部地區數字軟件產業相較于中部和西部地區發展更快,東部和中部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相較于西部地區發展更快。

其次,中國數字產業發展呈現區域差異性,所考察的產業并未都呈現差異縮小態勢。從泰爾指數分析結果看,數字硬件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有所擴大,而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都有所縮小,且地區內差異是導致區域差異的主因。從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數字硬件產業發展總體差異有所擴大,中部和西部地區數字硬件產業發展總體差異有所縮小;中部地區數字軟件產業發展總體差異有所擴大,東部和西部地區數字軟件發展總體差異有所縮小;三大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總體差異都有所縮小。

再次,中國數字產業發展與經濟規模之間的關系呈現區域差異性。從偏離度指數的分析結果看,東部地區數字硬件產業發展呈現領先式發展特點,即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是數字硬件產業發展越快的省份;西部地區則呈現追趕式發展特點,即經濟規模越小的省份是數字硬件產業發展越慢的省份。中部地區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呈現領先式發展特點,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是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發展越快的省份;東部地區呈現追趕式發展特點,即經濟規模越大的省份是數字軟件產業和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越慢的省份。

根據以上結論,本文認為下一步推動數字產業發展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縮小數字硬件產業發展的地區差異。考慮到數字硬件產業的發展對數字軟件產業的發展具有支撐作用,縮小數字硬件產業發展的地區差異將有助于更好地推動數字產業的均衡發展。由于相較于數字軟件產業,數字硬件產業的可移動性較低,有必要將數字產業發展,尤其是數字硬件產業發展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在更大的區域層面對數字產業發展進行布局,避免市場分割導致數字產業發展零和博弈的局面。

第二,釋放數字產業發展對區域發展差距的縮小作用。在推進共同富裕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數字賦能共同富裕是數字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根據前文的分析,經濟規模越大的地區并不是數字產業發展越快的地區,由此可見,推動數字產業發展有助于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因此,經濟規模較小的地區應該重點關注數字產業,為數字產業發展打造更加適宜的成長環境,最大限度釋放數字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效應。

注釋:

①相關資料來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4-28/docikmyaawc2206821.shtml。

②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劃分標準,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四川、重慶、云南、甘肅、西藏、陜西、貴州、寧夏、青海和新疆。

猜你喜歡
差異發展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找句子差異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DL/T 868—2014與NB/T 47014—2011主要差異比較與分析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高h视频在线|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视频一区亚洲|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9er这里只有精品|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亚洲天堂区|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伊人91视频|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91线观看|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 夜夜操狠狠操|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亚洲天堂2014| 91精品人妻互换|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欧美一区精品|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成人午夜|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欧美在线伊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黄色小视频|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va|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激情视频综合网|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劲爆第一页|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