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煊
摘要:在中央“雙減”政策背景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嘗試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知識,達到“減負”、“增效”、“提質”的目的。本文通過對微課在課堂優化的作用分析,提出利用微課在數學幾何模塊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的探索與實踐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
關鍵詞:雙減;微課;課堂教學
引言
為解決中小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和家庭負擔,2021年7月,中共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意見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既要減負,又要提質。加之近兩年新冠疫情的出現,學校只能開展 “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活動,授課時間極度壓縮。為了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切實落實課程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我們開始嘗試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知識,達到“減負”、“增效”、“提質”的目的。
一、微課在課堂優化的作用分析
微課又叫微課程,其特征是短小精悍而高效,它以信息技術為背景,基于學科知識點而構建,并以微視頻的形式為載體,深刻地影響著課堂教學。通過對文獻進行分析可知,2011年關中客的《微課程》是我國最早發表與微課程有關的文章。此后微課程才逐漸被學者所關注,開始對其進行定義,研究其特征及作用等。
1. 國內微課的研究現狀
微課進入國內的時間不長,相關研究文獻不多,就算有也基本上是較表層的探討,很少關于實踐、應用方面的深層次研究,而且質量不高,不能滿足需求。由于微課精短、靈活,更能突出主題和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有很強的優勢。近年來,教育領域的一線教師及教育研究人員開始對微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投入微課研究的人員隊伍逐漸壯大,也積累了大批優秀的微課案例。佛山市建設的 “微課”資源, 深圳市開展優質課例視頻資源的征集及在線展播,天津市普通高中選修課程“空中課堂”項目已向小學拓展,廣州市疫情期間開展的電視課堂等等。鑒于目前還沒有極具說服力的設計、開發與實施微課程的研究實例,尤其在數學幾何這一模塊的研究。我們通過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并將其充分運用于常規課堂教學中,以驗證微課的應用和課堂效率。
2. 微課在幾何模塊教學中的意義
幾何模塊是數學體系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常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數學知識。但是由于傳統的一講一練的教學模式,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幾何模塊內容抽象性、多樣化與學生學習環境有一定的距離,造成學生想象力較差,不會靈活運用,從而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把微課植入到幾何模塊教學中, 立足課堂,學生更能直觀地理解,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助力學習,增強數學學習的實用性和靈活性,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3.微課在課堂優化中的作用
微課在數學課堂優化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讓學生更直觀、更靈活地理解抽象的幾何知識。
(1)學生學習方面:制作高質量的微課,讓學生在家里也能通過學習平臺學習到課本里的知識,并且微課不像課堂教學那樣只有一次,微課隨時隨地都能重播,反復學習,體現了信息技術的便利。同時微課的時間通常是10分鐘以內,不像課堂的40分鐘那么長,簡短而高效的視頻教學,更符合小學生的專注力特點。
(2)教師教學方面:微課也可以在平常教學時,輔助教師講解課堂上的知識。課本里會出現一些學生較難理解的題目,也會是教師較難講解清楚的題目,我們制作的微課就是結合信息技術配合教師簡潔生動的講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師更容易教。
二、利用微課提高課堂效率的策略
利用微課精悍、高效的特點,對提高課堂效率有著不可或缺的幫助。
1.核心理論思想
幾何直觀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的核心概念之一,可以借助圖形理解分析數學,是探索和解決小學數學問題的重要手段。借助幾何直觀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問題,把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形象,從而解決復雜的知識難點,學生輕松地接受整個學習過程中,提高課堂效率。
2.基本研究思路
(1)梳理當前小學數學中年級幾何模塊中存在的教學難點,針對存在的教學難點,探討在小學數學中年級幾何模塊中如何開展微課教學。
(2)構建小學數學微課設計的流程,梳理微課制作的方法和思路。選取本校部分學科教師與學生作為使用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及訪談等方式,獲取大量的研究數據,對設計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提出針對性方法策略,對微課設計進行進一步的修改與完善。
(3)將微課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教學,并通過問卷訪談與測試的形式評價微課應用于小學數學中年級幾何模塊的教學效果,探究數學微課如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復習,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3.采用的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采取談話、問卷等方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興趣導向并及時反饋信息,以便對方案的實施提供依據并進行動態調整。
(2)文獻研究法:通過著作、報刊、雜志、網絡等各種渠道,了解實踐的狀況,吸引和借鑒先進的理念,及時洞悉依據的最新情況,給實驗與研究以有力的指導,從而明確我們的研究方向,縮短研究的周期。
(3)活動反思法:通過舉行一系列的比賽、表演活動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
(4)個案研究法:通過對部分學生的個別輔導、發掘他們的閃光點,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結束語
在“雙減”背景下,利用微課優化課堂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是減負提質的有效途徑,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們還將會進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發揮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教育部.2021
[2]我國微課程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李巧芳 楊文美.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30)
[3]微課植入,讓圖形與幾何復習課煥發新芽[J]. 鄺銳堅.新課程:小學, 2018(7):1.
[4]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 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注:本文為廣州市花都區教研課題《小學數學中年級段幾何模塊易錯題微課講解》(HDJSJY202012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