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琴
摘要:區域活動是幼兒自由探索、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活動,幼兒在區域中感知、思考與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獲得自主學習和社會性能力的發展。煙臺開發區八角幼兒園堅持用游戲精神觀照兒童發展,將游戲融入各年齡段的區域活動,探索出教師適時介入、整合區域資源、注重全程跟進等指導策略,充分發揮了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區域活動;指導策略
一、研究緣起
1.當前幼兒園區域活動有待改進。區域設置形式化,幼兒在活動中沒有選擇權;區域材料種類單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不強,更新周期長;在材料投放過程中,存在胡亂堆砌材料,導致材料無序、無層次性;同時教師也缺少有效的指導策略。
2.加強區域活動指導已成當前之需。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需要及每個階段的主題,設置相關區域,還為幼兒提供了具有多用性的游戲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其中,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能夠自主、自由地游戲。但教師理論水平欠缺,活動中介入時機不當,指導策略欠針對性,致使區域活動有效性不高,甚至造成活動混亂,教師感到疲憊不堪,幼兒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二、概念界定
1.區域活動。區域活動也被稱為“活動區”或“區域游戲”,指教師以教育目標、兒童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將活動室的空間相對劃分為學習性區域、社會性區域、運動性區域等不同區域,吸引兒童自主選擇并在活動區中通過與材料、環境、同伴的充分互動而獲得學習與發展的活動。
2.指導策略。指導策略就是教師參與幼兒活動,作為玩伴的身份指導幼兒操作活動或游戲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其有基本方式有兩種:一是平行介入指導,即教師和幼兒一樣,平等地去玩區域里的玩具和材料,不直接和幼兒發生交往活動,即各玩各的。二是交叉介入指導,即教師作為角色的身份參與活動,與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的情境中了解幼兒游戲的指況,展開師幼互動,引導幼兒游戲的進展。
三、策略探究
(一)掌握觀察方法,以選擇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
蒙臺梭利曾指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不會觀察的教師是絕對不稱職的。當幼兒進行區域游戲時,觀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區域游戲目標的前提,因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才能有目的地適時、適度進行引導。我們將教師在幼兒區域游戲中的觀察分為三種方式。
1.全面觀察。觀察區域活動時,要將全班幼兒與個別幼兒相結合進行全面觀察,以便充分了解各個區域中幼兒不同的學習興趣、不同的認知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中幼兒的情緒、規則的遵守以及物品的整理。在觀察時,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活動,了解當前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么,觀察幼兒對什么感興趣,考慮應在哪些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教師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固有的標準去要求并干涉幼兒的活動,需在細致而全面的觀察之后再作出是否指導、如何指導的決策。
2.重點觀察。根據課程安排與幼兒發展的需要,教師需在某一區域中重點觀察幼兒行為發生的背景,傾聽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情緒情感,觀察孩子的發現和探究。教師要學會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言談舉止及行為表現,學會等待,尋找適宜的介入時機,在他們真正需要時給予恰當的指導。
(二)關注學習過程,把握介入指導的最佳時機
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導致活動中間停止無法順利進行,這時就需要教師的介入和指導。教師應正確把握介入和指導的時機,根據幼兒的性格、年齡和心理需求等,選擇合理的介入方式,在恰當的時間進行介入、干預和指導,以確保幼兒得到持續有效的發展。
1.介入游戲活動,幫助幼兒解決難題。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通過與幼兒的共同合作,觀察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及時提供和更換操作材料。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游戲活動存在問題,就需要找到最佳時機進行介入。當幼兒遇到困難玩不下時,教師可用語言引導幼兒。例如:可欣為“愛心醫院”人數已足不能進入愛心醫院游戲而苦惱,又不想去其他游戲區玩時,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以什么身份介入呢?”當他想出“當一名病人”的時候,孩子終于以一名“肚子疼得病人”的身份進入到醫院區去玩了。當幼兒操作材料遇到麻煩時,教師可通過角色扮演參與幼兒游戲。例如:在搭建區孩子們只是用紙杯在進行壘高,不一會兒,美麗的八角社區誕生了。但是沒有一個孩子用積木進行搭建,積木受到了“冷落”,這時教師可以在一旁用積木進行搭建,當幼兒看到后便會激發興趣,幫助幼兒開拓思路,用多種材料進行搭建游戲。
2.整合區域活動,發展幼兒綜合素養。區域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能增加孩子與同伴之間合作的頻率,激發起孩子更大的活動興趣。如教師和孩子們在美工區進行彩繪和線描畫創作的PVC管子,一開始畫完管子后只是放在一起供幼兒觀賞,沒有將材料很好地利用起來,后來教師將管子投放到了建構區,一下子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班級里四分之三的孩子都參與到了搭建活動當中。孩子們平時在美工區完成的繪畫作品,教師會將其裝訂成冊,投放在圖書區,供孩子們欣賞閱讀,和小朋友互相講講自己畫的故事內容,“百味美食屋”的幼兒看到表演區的幼兒在辛苦地表演節目,會將制作的點心送到表演區請大家品嘗;表演區根據表演的需要向美工區預定相應要求的樂器或花環,這就促使三個原本不相關的區域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互動,既培養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又促進了幼兒情感的發展。
四、研究反思與展望
雖然我園的區域活動有了很大改觀,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師幼間持續性的有效互動不多,孩子高層次高水平發展仍有待于得到針對性指導。二是在區域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但動腦不夠,而老師對介入時機的把握還不夠精準。
針對上述問題,今后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組織形式各樣游戲展示、活動比賽來激發幼兒參與興趣,也讓孩子們都能盡情游戲。二是加強師幼互動有效性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對幼兒行為的洞察和感悟水平。三是充分關注幼兒發展需求,努力與孩子共同創設適宜學習空間,支持推動孩子自主輕松地探索世界。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 關虹.幼兒園活動區教育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董旭花,王翠霞,閻莉.幼兒園創造性游戲區域活動指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