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磊 李夢




摘 要:綠色金融是綠色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是實現環保產業發展的橋梁和紐帶,綠色金融工具的精準實施對產業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河南省綠色金融落實情況為例,分析河南省綠色金融支持現狀及在金融支持綠色發展方面尚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措施和建議,助力河南省更好地順應綠色發展潮流,提高綠色發展生產總值。
關鍵詞:金融支持;綠色;產業;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832.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3-5168(2022)5-0128-04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2.05.029
Application and Thinking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FANG Lei ? ?LI Meng
(School of Finance,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Green finance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and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dustry, as well as a bridge and link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The accurat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financial too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finance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een finance support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financial support for green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better 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and boost the gross product of green development.
Keywords:financial support; green; industry; Henan Province
0 引言
綠色金融是指為應對氣候變化,對節能、環保、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清潔能源等領域的項目提供投融資、風險管理、項目運營等金融服務[1],其最終目的是運用創新化的金融工具帶動資金從高污染行業流向資源節約和環保型產業,從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鑒于綠色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國內學者積極對該項工作開展研究。魏麗莉、楊穎(2018)從綠色金融政策角度指出相關政策的實施可以顯著降低碳排放,并有效支持綠色產業發展[3];王景武(2017)在綠色金融體系該如何建設問題上提出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不僅不會降低碳排放量,還會增加產業轉型成本[4];王建發(2020)在此基礎上認為與其單一依賴于銀行體系,不如加強綠色資金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建立互聯互動機制,從而有效發揮金融機構的支持作用[5]。羅嘉雯、萬欣怡(2020)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提出特色金融概念,指出綠色金融支持需要基于粵港澳特定地區自身產業結構特色進行定位和發展[6]。
自“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首次提出以來,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高度重視,不僅將該目標寫進十四五規劃,還推出一系列金融支持工具,鼓勵社會資金更多投向綠色低碳領域,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河南省作為中國經濟大省,也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應積極響應國家碳減排號召,充分發揮優勢,全力發展綠色金融。
1 河南省金融支持助力綠色產業發展的主要成效
1.1 綠色信貸占據主導地位
長期以來河南省一直加大對清潔能源、低碳生產技術的貸款投放,著力于循環、綠色、環保經濟的發展。截至2021年10月末,興業銀行鄭州分行累計為河南省300多家節能環保企業提供綠色融資超過600億元,融資余額超270億元;中國農業銀行河南分行綠色信貸余額334.9億元;中國建設銀行河南分行綠色貸款余額300余億元,具體見圖1。這些信貸資源主要用于支持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展,投向綠色交通運輸、工業節能節水環保、可再生能源等項目,尤其集中在鐵路、熱力、電力、水力發電、污水處理等傳統優勢行業。
1.2 綠色債券初步發展且保持穩定
如圖2所示,河南省在2017年開始首次發行綠色債券,發債規模逐年上升,保持穩定增長。發債類別包括金融債、企業債及公司債,金融債發行數量相對較多。發債主體有城市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及股份有限公司,在這些機構中發行規模最大的是鄭州銀行,累計發行綠色債券規模達到250億元,其次是國家開發銀行,累計發行規模為120億元。
1.3 節能降碳超出預期,生態碳匯能力明顯提升
河南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不斷提升省內清潔能源占比,支持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項目,同時出臺相關的林業發展規劃,大力開展生態林建設,到2020年底,累計安排生態林建設財政扶持資金235.94億元,森林面積418.67萬hm2,總碳儲匯達到1.6億t,生態匯碳能力顯著提升。河南省近年來被列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名單,如表1所示。
1.4 其他領域同時推進
踐行綠色發展較好的市縣積極拉動傳統高污染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點帶面引領省市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發展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激勵金融機構推出創新型支持綠色發展產品,對綠色金融發展水平較好的金融及非金融機構予以政策優惠,在各方面同時推進下,2021年度河南省入圍全國綠色發展前50強的縣市突破到2個,各縣市相對于2019年排名基本都有所進步。
2 河南省金融支持助力綠色產業發展的短板和問題
綠色金融指數是衡量一個地區綠色金融發展狀況的指標體系,能在整體上反映區域綠色金融發展總體情況。從圖3可以看出,2011—2020年,河南省綠色金融指數保持穩定增長趨勢,2020年金融指數增速較2019年增長了6.9%,與上年增長率持平;另一方面,河南省綠色金融指數與全國平均值差距日益明顯,這不僅反映出河南省金融指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差距在變大,更意味著河南省綠色金融存在一定劣勢,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還存在不足,提升空間巨大。
2.1 政策缺乏頂層設計,環保標準尚未統一
河南省總體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較為缺乏,有些地區和部門盡管實施了相關政策,但“一刀切”現象嚴重,忽視地方發展特色,與現實狀況脫離,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帶來負面影響較大。同時,缺乏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一些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頻繁變動,更甚之一些地區地方保護色彩濃厚,縣政府政績觀畸形,過于追求短期效益,支持高污染、高碳排放企業發展,對環保不夠重視。
2.2 環保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
對于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違法行為尚不存在足夠的懲戒措施和法律規定,導致企業鉆法律漏洞。并且,從目前的情況看,風險評估標準尚未統一,政府、金融機構、三方評估機構之間有效合力尚未形成,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同時,綠色金融業績評價體系尚不健全,激勵機制有待全面改善。
2.3 綠色金融體系不完善,多元主體及實施手段有待增加
目前綠色金融的實施主體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主,缺乏其他多元主體,如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機構的參與,其間更未能形成有效溝通機制以及互聯共建合力。綠色金融的實施手段也以信貸為主,綠色債券發行目前尚處于試探階段,碳排放權交易、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發展更加緩慢,針對性的融資工具及手段缺乏。
2.4 發展綠色金融的意識薄弱,綠色投資與消費意識有待提升
河南省農村地區居多,人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遠遠低于一線城市及發達地區,加之對于綠色金融及普及宣傳力度重視程度不夠,居民了解程度有限,在消費過程中也很難考慮是否綠色、是否節能環保,導致綠色金融在推進過程中出現多重困難。
2.5 科技創新水平低,缺乏資金和人才支持
河南省制造業比重高、規模大,且大部分制造業企業低碳技術水平較低,在綠色長效發展上極易出現難以適應的問題,節能減排和綠色生產技術缺乏研發資金投入,相應的稅收優惠和適度財政補貼政策不完善,加之相應的高素質科技人才和專業管理人員培育能力不足,給企業轉型帶來了挑戰。
3 河南省金融支持助力綠色產業發展的措施及建議
3.1 推出財政稅收金融支持政策,發揮政府帶動作用
在財政扶持上,要大幅增加財政投入,適當創立綠色發展創新基金;在稅收扶持上,創設碳減排投資支持稅制,積極嘗試創新研發稅制改革,減輕企業稅負;在金融支持政策方面,加快出臺精準推進低碳轉型融資支持、綠色發展融資支持以及技術創新融資支持的文件及激勵政策。宏觀上做好戰略布局,尤其是對于綠色創新產業的一些重大項目給予從探索研發、落地試驗、社會推廣的配套資金支持,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完成預定目標。
3.2 完善環保法律法規,加強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高污染、高耗能、高碳排放行業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剛性約束,設置紅線額度。健全綠色評估標準,對于綠色企業或綠色項目要有明晰的界定標準,對污染物排放量的測定必須公平公正,對地方和企業綠色發展評估必須準確;完善綠色金融業績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對于業績達標和優秀機構給予表彰和鼓勵,有效提升企業積極性;加強信息披露及共享制度建設,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使資金供需雙方都能高效率配置資源,同時建立綠色發展數據庫,集中整合匯總各市縣綠色發展情況,為監管提供服務平臺。
3.3 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提高市場參與主體積極性
充分發揮多元化金融市場的作用,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學習和借鑒綠色發展示范省市做法,因地制宜運用到河南省實際中。在信貸渠道上,銀行類金融機構應保持原本客戶規模優勢,繼續深入創新開發新的信貸品種;在債券渠道上,鼓勵發放主體多元化,激勵更多綠色企業進入綠色債券市場;試建立碳交易市場,為中小企業和各類金融機構創造碳交易機會。
3.4 加大對低碳科技的研發投入,重視數字化支撐
企業要重視產學研在綠色技術方面的合作研發,在高校設立研發智庫,發揮校內科研人員的重要作用,加強校企合作,對于高科技人才,企業可以聘進企業工作。企業必須重視科技的作用,政府可以開展相關講座,加大對企業高層管理者以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思想構建。同樣,要重視數字化在實現碳中和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發展信息通信產業和數字經濟,建立綠色數據中心、數字化智能電力控制系統和數字化節能設施。
3.5 提高公眾綠色發展意識,促進綠色投資與消費
在提高公眾綠色投資與消費意識方面,需要政府加強號召,媒體擴大宣傳,金融機構下鄉普及,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等。
3.6 加大對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吸引省內外復合型人才留在省內
可以從政策上給予人才優惠補貼,吸引外省復合型人才流入河南,同時增加對河南省本地高校人才培養力度,提高綠色金融專業水平建設,積極構建激勵機制,引導相關人才在實踐中掌握綠色金融知識,減少人才外流。設立專項資金,對企業和投資者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促使其提高其社會責任感,轉變經濟效益至上的思維觀念。
4 結語
經過研究發現,河南省在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方面能夠有效通過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加大對相關產業的扶持,同樣在生態林和低碳產業集聚區建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同時,河南省對于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及政策力度還不夠深入,許多地方政府制定標準不統一,地方保護色彩濃厚,“太大而不能倒”問題亟須解決;在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激勵機制、多元化市場構建、綠色人才培育、節能科技研發和綠色投資消費意識提升方面仍需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
筆者在研究前人相關文章的基礎上發現,較多研究集中在綠色金融與產業發展關系、影響程度和路徑探索方面,對地方綠色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現狀以及過程中存在問題研究較少,尤其對于河南省目前的狀況尚未進行集中統計和思考。河南省作為中原經濟發展大省和產業大省,了解清楚當下現實狀況,對癥下藥加快推進綠色產業發展不僅對該省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有很好的幫助,對同樣處于中部地區的其他省份以及西部省份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SALAZAR J.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R].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Biodiversity,1998.
[2]SALAZAR J.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J].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2017(1):2-18.
[3]魏麗莉,楊穎.中國綠色金融政策的演進邏輯與環境效應研究[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7(4):101-111.
[4]王景武.綠色發展需要金融體系強有力支持[J].清華金融評論,2017(10):28-30.
[5]王建發.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與體系構建:基于可持續發展背景[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5):76-81.
[6]羅嘉雯,萬欣怡.粵港澳大灣區特色金融產業發展與創新對策研究[J].城市觀察,2020(2):20-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