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娟 王晉
課堂教學以生為本,本著目標引導學習,評價促進學習,評價與目標緊密結合的原則,針對各個目標,設計相關、相應的教學活動及評價標準。老師通過創設情境、開展小組討論、匯報、分享方法等活動,并依據課堂上學生反映和表現,適當對學生進行指導,實現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保護視力 愛護眼睛》設計了3個目標:
1.通過現場采訪、使用音量卡,知道小組討論時,發言聲音能讓組內成員聽清,而不干擾其他小組。
2.通過討論發言練習,知道不重復別人的話,想法接近時,可以用語言、肢體表示認同,并從不同方面進行補充。
3.通過參與“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的話題討論,增強保護視力的意識。
一、目標達成逐層推進
(一)互動交流達成目標“發言不重復”
課堂中設計兩個問題(觀察數據,你發現了什么?聯系生活經驗,說一說近視帶來哪些不便?)指向目標2:能在討論發言時,不重復別人的話中。有效跳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老師注重引導,孩子們都能做到討論中不重復別人的話,“發言不重復”目標達成。
(二)情境體驗達成目標“發言音量適當、不干擾其他小組的學習”
指向目標1設計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現場采訪班級里近視的同學為什么近視?老師現場采訪近視的同學:你能聽清楚同學們的問題嗎?為什么能聽清楚?教學中,老師借助“音量條”,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體驗中,讓學生主動構建小組討論時“發言音量適當、不干擾其他小組的學習”,學生課堂表現積極高,能主動參與交際。隨著老師采訪的深入,學生知道了高效討論的方法:不僅要控制音量,還要有序發言。結合課前收集資料,小組討論,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影響視力的原因。課堂中學生小組合作時,學生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發言音量適當,不干擾其他小組學習,目標落實。
(三)合作學習落實目標“用語言、肢體表示認同,并從不同方面進行補充”
一是在學生展示、補充中,自然而然地做到了“從不同方面進行補充”。二是利用視頻資源,強化討論方法“用語言、肢體表示先認同,再補充”。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感知討論發言時可以用語言、肢體表示先認同。三是討論話題:大家覺得平板電腦會造成眼睛近視嗎?讓學生在討論中運用要注意音量,避免彼此干擾,學會先認同,再補充,使討論有禮儀,更高效。做到了先學方法,再練方法,不斷鞏固方法,目標落實。
(四)水到渠成落實目標:愿意參與話題討論,增強保護視力的意識
評價促進學習。通過前幾個活動的學習,梳理出了本節課的評價標準,通過小組討論:怎樣更好地愛護眼睛,保護視力?梳理出護眼建議。整堂課圍繞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的話題展開,從開課時近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到課中影響近視的因素,再到怎樣更好地愛護眼睛,層層推進,讓學生愿意參與話題討論,在參與中主動構建交際方法,利用評價標準,不斷鞏固方法,在這一過程中交際內容目標增強保護視力的意識得到落實。
二、點滴心得促提高
(一)關注內在要求,走出重講解、輕實踐的誤區
以本課為例,不管是如何才能保護視力,還是怎樣進行小組討論,羅老師都沒有用教師的講解去代替學生的實踐。例如,設置情境采訪環節,讓學生親身經歷實踐過程,對為什么要控制音量,音量控制到多大合適,如何保證小組成員都能做到控制音量等問題,形成自覺的“音量意識”。同樣,假如老師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形成“不重復、會補充”的交際能力,學生就很難明白這樣的交際技巧是為了達到交際目的。口語交際是一種言語實踐活動,交際的主體要通過親身實踐才能掌握知識要點和技巧,形成交際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讀懂小貼士的內在要求,將小貼士轉化為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實踐。
“聽”的訓練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培養基本聽力,接著是能聽得明白,最高層次是要聽得懂。聚焦關鍵動詞“認同”,這就需要學生的傾聽能力至少達到前兩個層次,不僅能記住別人說的話,而且能通過思考別人的話形成自己的理解,最終表達是否認同別人的觀點。同樣,“說”的訓練也分為三個層次: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接著引導學生完整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最高層次是要說得好,表達流利,思想清晰。聚焦關鍵動詞“補充”,需要學生的表達能力至少達到前兩個層次。對別人提出的觀點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不管是認同還是反對,都能清楚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對能力較高的學生,教師還可以提出要“說得好”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逐步達到訓練目標。例如,學生在匯報影響視力的原因或者提出保護視力的建議時,教師提示學生可以抓住匯報者所說的關鍵詞來記憶,陳述自己的想法時做到不重復前面同學的發言。“會補充”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進階挑戰,羅老師在教學中“分析影響視力的原因”來幫助學生突破補充的瓶頸。當學生提出一條影響視力的因素時,教師適時追問“為什么這樣會影響視力”,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進一步補充同學的發言。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處,讓生生之間的“補充”自然而然的發生,達到本課的交際目的。學生在討論交流的言語實踐過程中,發展了思維,促進了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等智力水平的提升,將交際要點和技巧內化成自覺的行為,提高了自身的交際素養。
(二)關注層級發展,走出重聽說、輕應對的誤區
教學時,要對整個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內容有宏觀的認識,能夠整體把握每個階段的目標。在傾聽與表達中重視“應對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在交際中的對象意識和目的意識,把課堂上學到的交際技能遷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樣,“交際素養”的培養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三年級重在培養學生在交際中“盡量不打斷別人,尊重不同的想法”,四年級注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音量意識”,五年級著重指導學生“發言時要控制時間”“尊重大家的共同決定”。從這一訓練序列中可以發現,口語交際教學隱含著育人功能,有助于學生懂得在小組討論時要相互尊重,形成文明良好的交際禮儀。這一點兒,羅老師的課堂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以目標為導向,上好每堂口語交際課,讓學生在交際中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培養和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