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紅
摘要: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之下,對于初中階段語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和掌握。而文言文的學習和理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有著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在農村中的中學之中,許多學生的語文基礎本就薄弱,對于文言文更是感到難以理解。本文以此為基礎,針對如何提升農村地區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文言文
在新課標對初中語文教學所提出的要求中,指出學生要能夠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方法,正確利用相關的注釋理解文言文的內容。農村地區的許多學生對于文章和漢字的理解能力較差,在進行文言文的學習時更是感到十分困難,進而對文言文產生抵觸的心理。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方法展開有關文言文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正確方法,從而更高效的理解文言文,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改變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通常都是教師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這樣的教學方式看似能夠快速的完成教學任務,但實際上學生能夠從中獲取的知識并不多,還會使課堂變得十分枯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對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做出調整和改變,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之中。初中階段有許多趣味性十足的文言文教材,例如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狼》,在進行這一篇文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邀請幾位學生進行有表演性的閱讀,基于自己對文章描述內容的理解,表演出屠夫在面對狼時的動作與感受。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正確方法
語言的學習不能離開大量的閱讀,文言文也是如此。充分的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語言,實現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學生今后的文言文學習帶來深遠的影響。農村地區初中階段的學生沒有掌握有關閱讀的正確方法,教師應該正確的認識到這一問題,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們展開文言文的閱讀學習。 例如,在進行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本中《陋室銘》一文的學習時,可以使用“五步閱讀法”來展開閱讀的學習,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共同進行預讀,明確語句的停頓和斷句,再參考文章注釋以及工具書來對課文進行標注,做到對課文的通讀;第二步是抄讀,學生在這一步驟中通過自主閱讀,將文章中出現的有疑問的句子抄寫下來,記錄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明確文章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接下來是由教師進行解讀,幫助學生解決在自主閱讀時遇到的問題;隨后教師帶領學生共同進行品讀,從多種角度出發,對文言文進行鑒賞,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文體特征,感受文章的章法結構和表演手法;最后一步是誦讀,要求學生在理解文言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的朗讀,并對其中的名段名句進行背誦,并整理相關的學習筆記,突出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逐漸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正確方法,對于農村地區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整體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
三、將文言文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語文的學習不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教師要注重挖掘文言文課文中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同時也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例如,在進行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本中《世說新語兩則》中《詠雪》一文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對大雪紛飛的場景進行描述,再感受文章中兩人在面對雪時所發出的感慨,從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涵。在進行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課本中《小石潭記》一文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充分的利用農村地區優美的自然環境,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文言文中對于自然環境的描述,體會作者在游玩和寫作時的心情。這樣的教學方法也能夠改善文言文學習枯燥的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展開有關文言文的學習和思考,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學習必備的語法知識
與白話文的課文不同,文言文中有許多專有的語法知識,這些內容是學生在之前的語文學習中從未接觸到的,如果沒有對文言文的語法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學習,在進行文言文的翻譯和學習時會面臨著很大的困難。語文的語法本就是一項難點的知識,對于農村地區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許多農村學生無法正確的分清詞語的詞性,導致文言文的學習質量難以提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的教學之前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必備的文言文學習方法,了解有關通假字、虛實詞、特殊句式等文言文中常用的語法知識 ,便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例如,部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課本《桃花源記》一文中有“忘路之遠近”的語句,這個句子中“遠近”一詞是偏義復詞,在這里只表示“遠”的意思;“漁人甚異之”中“異”則是形容詞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在這句話中表達的是“對某事感到詫異”的意思;“乃不知有漢”中的“乃”所要表示的是“竟然”的意思。文言文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字詞,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語法知識,不能對其中的字詞進行準確的判斷,就不能順利的理解文言文的內容,無法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文言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結語:
文言文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體現了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學的傳承。農村地區的初中教師要正確的把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文言文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文言文,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宗艷.多面推進 魅力文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新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03):41-43.
[2]蔣菊紅.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導入方法的研究[J].華夏教師,2020(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