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香
摘要: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語文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深文章理解、提升學生語言理解和駕馭能力、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以此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拓寬學生閱讀視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活動是語文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快速獲取材料、積累知識,還可以提升能力、發展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閱讀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整個初中語文課堂的質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進一步優化閱讀教學手段,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也就逐漸成為我國一線語文教師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閱讀目標是全面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石,也是檢驗閱讀是否有效的標準。然而,當前的閱讀目標比較偏重知識,忽略學生的閱讀情感和對文本獨特的感悟,存在與新課程理念背離的現象。一方面,偏重知識目標,忽視了學生能力、情感目標的達成。初中語文教師受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作為首要目標,制訂的語文閱讀目標集中在生字詞學習、理解、答題技能的培養中,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思維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層面的目標。這與核心素養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求不符,難以真正提升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目標時,由于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夠精準,制訂的閱讀目標過高或過低,致使閱讀目標不是“吃不飽”,就是“夠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出現了明顯的“乏力”或“吃力”現象,難以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缺乏足夠的正確引導,嚴重制約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路徑分析
(一)明確閱讀教學目標
有效閱讀教學始于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師應契合學生需求和文本內容,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分析閱讀活動過程,優化閱讀效果。新課程背景下,只有制訂明確、科學的教學目標,才能避免閱讀教學隨意性,實現文本閱讀價值。
1.依據新課程標準,從三個維度設計閱讀目標。語文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目標時,必須結合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分別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閱讀目標,確保三個維度的閱讀目標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真正融為一體。例如,在課文《背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從三個維度設計了閱讀目標:理解課文中“跨過”“背影”等重難點字詞。同時,還應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體會無聲無息中的時光流逝,最終明確親情無價,養成珍惜親情的良好習慣。在這一教學目標中,對重點字詞的理解體現了知識目標,展開想象和聯想則體現了能力目標;而明確親情珍貴,感受生活中的情感則屬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的目標。在這一教學目標中,由于三維閱讀目標的有機整合,能夠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2.確保閱讀教學目標明晰化、具體化。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的閱讀目標常常是一個粗略的框架,包括理解文章中的關鍵詞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緒、學習文章的表達方式等。這些閱讀目標由于比較概括,難以制訂有效的閱讀指導。基于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優化閱讀教學時,必須要結合閱讀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制訂更加明晰、具體的閱讀目標,不斷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在課文《背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對閱讀目標進行細化:針對文章中幾次提到的背景,體會課文中的語言運用技巧;圍繞文章中的關鍵詞展開聯想,準確背誦文章;在背誦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強化新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融合
在新媒體網絡時代,需要對將技術與教育進行結合進行深度探索,只有挖掘內在層面的聯系,二者才可以發揮合力。首先,需要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巨量的信息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而互聯網傳播的信息和知識有正向的、積極的,也不乏一些負向消極的東西,需要加強立法來保障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大眾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健康的網絡環境有利于學生在新的傳播媒介下得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啟迪,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開學生獲取有關新興事物的信息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活力和潛力。健康的網絡環境既是學生接受豐富的閱讀供給的一個前提條件,也是語文閱讀教學和互聯網相互融合的一個基礎。其次,強化對于語文閱讀的重視。需要認識到,語文閱讀不是簡單的讀、寫、記,而是應該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是培養學生閱讀、審美、鑒賞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總和。只有通過二者的緊密聯系,才可以在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根據時事選擇適合的內容,采取豐富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和學習。這樣,語文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優化評價方式,構建評價機制
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就是對課堂教學過程與結果進行的評估,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反映。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評估是實施有效課堂的重要保障。在我國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一直都提倡通過閉卷考試、檔案盒記錄等形式來對學生的成績和學習進行評估。然而,由于受到應試教育、課程壓力、班級條件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檔案袋記錄等這些評估形式收效甚微。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從心理上給予肯定,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信心,又能起到良好的評價效果。此外,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課堂測試等方法,這樣不僅能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學生及時地評價反饋,還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閱讀中的優點和缺點。
結束語:
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是每個語文教師所追求的理想與目標。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語文課堂的質量,在我們實施語文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從自己的課堂教學工作實踐入手,反思當前我國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改善。以此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程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9.
[2]張佩.“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路徑初探[D].東華理工大學,2018.
[3]王翹楚.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