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娟
摘要: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將美育與學生美術表現力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身潛能,提高自身認知、想象以及審美等。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出學生發現、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以落實對學生表現力的培養。本文圍繞找準抓手,踐行美育——淺議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表現力展開論述,希望對小學一線美術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找準抓手;踐行美育;小學生;美術表現力;提高
前言:
美術是小學美育教育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藝術學科,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學習有重要作用。踐行美育教育,教師需在教育思想上與時俱進,采用科學的方式圍繞學生的美術表現力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設計,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輔助下,不斷提高自身美術表現力。同時,借助該種教學方式,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去發現美和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結合美術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美術表現欲望
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任務過程中,穿插一些較為優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感官對其進行觀察。他們能夠從作品的線條、顏色搭配等方面進行思考,因而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中通過思考發現更多藝術美,從而提升自身美術素養。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再需要通過聽取抽象的理論知識來對美術內容進行學習,而是可以結合著形象的藝術作品,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和吸收。因此,該種教學方式將能夠大大地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能夠更為容易地跟隨著教師的教學進度開展相應的學習任務,這對于激發學生美術表現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力有著重要的幫助。
例如,在開展《繪畫中的透視現象》課時的學習內容之前,教師可以結合著課時的主題:透視現象,選擇一幅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美術作品。然后,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該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結合著這一幅作品提高自己對于本課時學習內容的理解。借助該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于“繪畫中的透視現象”課時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本課時的內容形成了感性的認知。然后,教師便可以結合著這一幅作品向學生進行詳細地講述“透視現象”,讓他們能夠結合著圖像信息,對美術理論知識進行一定地吸收和理解,這將為學生的美術表現力的培養,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美術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美術表現潛能
如果美術學習的氛圍較為沉悶,那么學生的思維便不會活躍,他們常常會出現昏昏欲睡的現象。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讓學生能夠在較為良好的美術學習的氛圍中,更好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并且能夠積極地思考如何才能進行創新,更好發揮潛能投入到美術學習中。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美術表現力進行培養。
例如在學習《色彩的明度》的課時內容時,學生需要能夠明確“色彩的明度”的概念,并且能夠在學習時,對其進行一定地鑒別。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有關時裝走秀的音樂,以此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這將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為學生培養藝術表現力奠定一定的基礎。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色彩的明度指的是什么?如何應用色彩的明度完成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在問題的引導下,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知識探索過程中,對課時內容進行把握。為了能夠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使得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得到進一步地增強,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圍繞著“如何應用色彩的明度完成美術作品”這一問題進行一定地探究,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較好的表達自我的平臺。在談論過程中,他們不僅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夠通過聆聽別人的觀點,并且獲取更多的美術表現素材。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美術表現力得到加強。在完成討論之后,每一位學生對于問題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基于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充分地應用自己的美術表現力,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展現,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有著重要的幫助。
三、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美術表現力
翻轉課堂能夠調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把握更大的主動權。同時,這種興趣教學而并非灌輸式教學,而是除了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外,促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地投入到相應的學習過程中,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力有著重要的幫助。同時,在科學規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翻轉課堂的實現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促使學生能夠取得相對良好的學習成效。教師在培養學生美術表現力時,也可以聯系課堂內和課堂外,讓學生的美術學習不止于課堂,讓學生的興趣發散開來。教師才可以對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行激發,這才是教學效率提高的真實體現,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美術表現力的提高。
例如在《繪畫中的節日》一課當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生活經驗進行積累,對平時生活的觀察進行觀察,促使他們能夠在生活過程中,對有關節日的素材進行積累。因此,教師在開展這一課的學習時,不僅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而且要讓學生將課堂內容,同課外生活進行聯系聯系,促使他們能夠在發揮自己的主體意識。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課前,就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應用自己的美術表現力,嘗試應用繪畫的方式,呈現“繪畫中的節日”,促使他們能夠給為后續的美術學習任務做好相應的準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創作,向學生拓展性地講解有關“繪畫中的節日”的課時內容,促使學生能夠融入到相應情境之中,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力有著推動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美術表現力,對美術作品進行進一步地完善。
總結:
總而言之,在推進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藝術作品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可以鼓勵學生應用創新思維開展美術學習,使得學生能夠創作出具有個性的作品;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同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行結合,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定的時間,對自己的美術表現力進行展現,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鄭朋.小學生美術表現素養培育的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1(21):186-187.
[2]侯冬梅.小學美術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J].文化產業,2020(03):138-139.